劉伯承,白崇禧雖身處兩個不同的陣營,代表兩種不同的信仰,但是二人均是非常出色的將領。
劉伯承是中國共產黨的十大元帥之一,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軍事理論造詣很深。
白崇禧的軍事才能更是公認的優秀,且在統一廣西時,屢次以少勝多,打出了“小諸葛”的稱號。
劉伯承,白崇禧二人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交集自是不可避免,劉鄧和白崇禧五次交戰,各有勝敗,而白崇禧對劉伯承有一句很經典的評語。
白崇禧
大別山——第一次交戰
1947年,劉鄧大軍的主力從魯西南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的防線,千里躍進大別山,在蔣介石的心頭狠狠的紮了一刀。
彼時的蔣介石企圖在劉鄧大軍還未站穩腳跟之際,將插在心口的這把刀儘快拔除,遂急忙增派人手進行反撲。
面對蔣介石派來的軍隊襲擾,劉鄧大軍憑藉自己的戰略素養均安穩度過,且將大別山牢牢的抓在手中。
劉鄧大軍勢氣漸盛,蔣介石結合敵情判斷,“劉鄧大軍主力有渡江南下,重返江西,威脅京、滬‘赤化’江南的企圖。”
由於時間上的問題,蔣介石無法立即增派人手前去堵截,一番思考之後,命令白崇禧趕到九江,阻止劉鄧大軍過江。
隨著白崇禧的到來,劉鄧大軍的形勢也更加嚴峻了起來,為了能夠跳出包圍圈,經商議之後,劉鄧大軍選取“避戰”方針。
中央軍委為了緩解大別山嚴峻的局面,命令陳粟、陳謝兩路大軍在中原出擊,破擊隴海、平漢鐵路,吸引國民黨軍的注意,但是沒想到白崇禧卻一心在大別山圍剿,對別處增兵視若無睹。
劉鄧大軍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分散行軍,作戰更是十分艱難,後來粟裕跟中央提出劉鄧、陳粟、陳謝三軍協同共同作戰,而就在劉鄧集結部隊,策應粟裕的時候,卻被白崇禧發現了。
白崇禧迅速集結兵力向劉鄧大軍撲來,迫於無奈,劉鄧大軍不得不再次分散行軍,劉鄧大軍的突圍願望落空。
襄樊戰役——第二次交戰
宛東戰役之後,關於如何在漢水區開啟局面,劉伯承作出了兩個設想:
一是,向襄樊、老河口行動,消滅防守地的國民黨部隊;二是向信陽南北行動,經過一番縝密的商討與研究之後,統一決定採取方案一。
1948年,襄樊是國民黨第十五綏靖區的駐地,而擔任司令員的則是蔣介石忠心耿耿的部下康澤。
但是當時負責襄樊總指揮的是白崇禧,蔣介石的這一做法無疑引起了白崇禧的不滿,連帶著對康澤的不喜也就油然而生。
康澤
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西線部隊在中原野戰軍的配合之下,迅速攻佔了河南省會開封,觀察到解放軍的動態,白崇禧立刻將機動兵力向北集中。
但是這一舉措卻使得老河口、襄樊成了孤立無援的態勢,劉伯承與鄧小平觀察敵情,當機立斷詳盡部署,命令桐柏軍區司令員王宏坤統一指揮,集結兵力,獨立進行襄樊戰役。
7月,劉鄧大軍乘著第十五綏靖區孤立分散的時候,對鄂西襄樊地區發動攻勢,康澤就各個防守,但是由於能力有限,被困守包圍之際,先後向白崇禧、蔣介石求援。
白崇禧對敵情進行判斷之後,沒有等待幕僚的辯論,直接選取遠敵渡河、以迂為直,甚至為了增大救援康澤的可能性,增派飛機在漢口基地盤旋。
雖然白崇禧的計劃很周密,但是康澤的部隊卻頂不住人民解放軍的進攻,飛機輪番轟炸,卻無法看到傷亡情況,這使得白崇禧急的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最終,康澤混藏在死屍中被活捉,而白崇禧也早已黔驢技窮,想不出更好的應對之法了,襄樊戰役以國民黨失敗而告終。
豫西秋攻勢——第三次交戰
襄樊戰役的失利,使得白崇禧明白此時的劉鄧大軍已經不是大別山時期“被壓迫”的手下敗將了。
而白崇禧與其部下幕僚商議之後,決定對劉伯承發動攻擊,於是當白崇禧得知劉鄧大軍的主力經桐柏山地區向豫西宛南地區集結時,決定採取外線作戰態勢向新野、鄧縣地區進攻,包圍殲滅劉鄧大軍主力。
華中“剿總”信陽指揮所得到了薛集發生激戰的報告,判斷得出劉鄧大軍應該是在新野、鄧縣附近。
未曾多加考慮,當即去電命令黃維十二兵團想新野、鄧縣方向猛進,沒想到的是,黃維竟然以右側背受共軍強大為威脅為由,拒絕執行命令,貽誤戰機。
白崇禧在聽到黃唯拒絕執行命令之後,沉重的嘆了一口氣,對著站在面前的下屬道,“你和趙副參謀長,判斷對了,幾個主要幕僚都很好。”
華中“剿總”想在宛南新野、鄧縣一帶圍攻劉鄧大軍主力的企圖,又一次以失敗告終,而白崇禧對豫西的秋季攻勢至此落敗。
黃維
彼時解放軍廣播對這一戰役作出評價,“華中舉行秋季大演習,劉伯承將軍擔任總裁,白崇禧被牽著鼻子走!”
國民黨軍的戰士們聽到這樣的評價,心中不服氣卻又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小諸葛”白崇禧這一次當真是貽笑大方了。
白崇禧本人聽到這則訊息的時候,直接將桌上的東西憤怒的扔在地上,下面的人更是唯唯諾地生怕再次引發戰火。
淮海戰役——第四次交戰
淮海戰役之前,黃維、張淦兩個兵團正在白崇禧的帶領之下,在豫西南及鄂北地區跟劉伯承的部隊周旋。
白崇禧事先想在新野、鄧縣等地對劉伯承進行合圍,一是黃維抗命不尊,二是劉伯承寂靜萬分,愣是在白崇禧行動之前已然退卻轉移200華里。
張淦
淮海戰役打響以後,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主力對黃百韜兵團形成包圍之勢,牢牢的夾住了國民黨軍的腦袋,而劉伯承則帶領部隊留在豫西指揮戰鬥,狠狠地揪住了國民黨軍的尾巴。
劉伯承將“揪尾巴”的工作轉教給李達之後,又去履行牽制、阻擊敵人三個兵團的任務,到達戰場之後,對現有情況進行周密的研究,慎重考慮之後決定在浦路徐蚌段段咽喉要點宿縣進行攻克。
這一步直接控制了以宿縣為中心的徐蚌間廣大地區,提前完成了包圍徐州的戰略任務,保障了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勝利。
之後,劉伯承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一舉殲滅了黃維兵團,打跑了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加速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而反觀白崇禧這邊,最初為了擴張自己勢力的考慮,同意黃維兵團馳援徐州,但是事後卻執意拒絕擔任指揮。
黃維、張淦兩個兵團被蔣介石調遣馳援徐州,考慮到路程、交通補給等問題,白崇禧不願奉命,但是奈何黃維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只能放行。
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自是早早地看出戰場上的局勢,“國民黨軍必敗”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此,白崇禧不會拿自己的軍隊來自取滅亡。
白崇禧從自身利益出發拒絕統一指揮,加大了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加快了淮海戰役的失利。
渡江戰役——第五次交戰
渡江戰役中,劉伯承擔任總前委常委,第二野戰軍司令員,併為渡江戰役的重大勝利作出卓越的貢獻。
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分為兩大防區,一歸湯恩伯所有,另外一個則歸白崇禧所有,劉伯承巧妙的利用蔣桂矛盾,鉗制住了白崇禧集團。
聲東擊西,命令桐柏、江漢軍區部隊偽裝成四野主力,分別向武昌、宜昌、沙市方向行動,指揮二野第四兵團沿橫川、麻城向江岸開進,傳出風聲佯裝攻打九江……
湯恩伯
一系列的操作,令人眼花撩亂,白崇禧誤認為二野此舉是要襲擊武漢,白崇禧出於自保,不顧湯防線的安危,調轉兵力至九江,這一舉措造成防禦的重大間隙,解放軍一舉解放路安慶屬縣。
白崇禧曾經評價劉伯承,“不要看他總是跑來跑去的避戰,他不打就是不打,一打就不含糊。”
更是以“共軍第一號悍匪”來評價劉伯承。
朱德亦曾評價劉伯承,“在軍事理論上造詣很深,創造很多,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是國家不可多的的軍事將才。”
白崇禧其人,多謀善斷,膽識超人卻也狡詐多變,謀略深長,毛主席曾評價白崇禧“中國第一狡猾軍閥”。
五次交戰雙方各有勝負,戰場之上,勝負有常,勝敗亦是兵家常事,但是縱觀劉鄧與白崇禧的五次交戰不難發現,劉鄧大軍勝多敗少。
固然,戰爭勝利與領導者的戰略素養與軍事才能分不開,但是自古有言“天時地利人和”,一場戰爭的勝利三者缺一不可。
白崇禧所代表的“國民黨”陣營,得不到人心,自然“人和”這一點便無法做到,再者說白崇禧其人是個非常自私自利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一切以自身利益為先。
劉伯承所代表的“共產黨”陣營,收穫人心,再加上劉伯承自身過硬的戰略素質,全軍上下團結一致,奔著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努力。
參考文獻:
《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研究》2011年
《劉伯承指揮襄樊戰役》2018年
《華中“剿總”豫西秋攻勢之失敗經過》2003年
《劉伯承與淮海戰役》1998年
《渡江戰役中的劉伯承》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