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辦事處首肯,釋放功德林裡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犯,欲聘請其到新成立的解放軍軍事學院裡去給學員上課。”
1951年的一天下午,“叮鈴鈴”的電話鈴忽然在功德林戰犯管理處響起。值班的工作人員很快接起了電話。
話筒的另一端,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劉伯承。他向工作人員提出了這樣“荒誕”的要求。
劉伯承自報身份時,工作人員感到十分高興。劉伯承元帥戰功顯赫、聲名無人不曉,乃是他心目中偶像般的人物。
但聽到這一要求,工作人臉上很快泛起了難色。
讓國民黨戰犯給解放軍軍校的學員當老師?
如此怪異之事,工作人員震驚之餘,不敢擅自做主,於是當即通報給了辦事處負責人姚倫。
姚倫一時間也拿不定主義,顯得很是猶豫。
最終,經過劉伯承的反覆解釋與勸說,他還是答應了這份“不情”的請求,釋放了劉伯承想要的這位戰犯。
那麼,被劉伯承親自點名的戰犯是誰呢?劉伯承又為何要在監獄裡找老師呢?
一、血氣青年
廖耀湘是湖南省邵陽縣人,自幼就天資聰穎,讀書用功。
廖耀湘在1925年,年滿18歲。他本想去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可由於路費不支,只好就近從軍,加入湖南省一支地方部隊,投靠在葉開鑫麾下做學兵。
但因不滿於地方部隊裡過重的軍閥習氣,次年他還是決定離開,憑本事考進了黃埔軍校,就讀於騎兵科。
(黃埔軍校)
廖耀湘人生的起落有三次重大轉折。
第一次是受到蔣介石欽點,赴法留學。
在他剛進入黃埔軍校的那一年,學校有一次公開選定的赴法留學機會。
只是機會難得,唯有最優秀的一撮學員才能夠入選。
廖耀湘平日裡表現出眾,屢次考核均名列最前茅,按理說本會直接被選進。
但因為窮苦出身的他性情剛直、不善鑽營,所以在最終選定名額時,就被選拔官以身材矮小為理由給刷了下來。
這就讓廖耀湘感到氣憤了。
身材矮小怎麼了?有沒有資格留學難道不是看本事而是看外形長相?
他內心很不服氣,一氣下就找到了校長蔣介石,在辦公室中義正言辭向其質問道:
“這是選女婿還是選留學生?我成績名列前三甲,為什麼不能去?”
對於廖耀湘的此番質詢,蔣介石先是詫異,瞭解原委後也不惱,反而十分欣賞其膽氣與才華。
這時的蔣介石,除了是黃埔軍校校長,在黨內軍中也身兼要職。
這讓很少有人膽敢同他這樣講話。
(蔣介石)
所以蔣介石當即特許:在留學生名單中,給廖耀湘額外增加一個名額。
這讓他得以成功到法國著名的聖西爾軍校去留學,接受更深也更完整的軍事教育。
且也正是留學的這幾年間,他沒有參與國內的諸多政治軍事紛爭,是國民黨內少有的沒有和紅軍時期共產黨軍隊發生衝突的將官。
而這麼多年來讀過的許多書,也養成了廖耀湘潔身自好的品性,不與國民黨一般官員同流合汙。
民國時期著名才女謝冰瑩在自己所著的《印緬血戰記》中,曾這樣對廖耀湘評價道:
“廖將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君子,他從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不近女色,他是一個以國家民族為生命的人,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謝冰瑩)
在從聖西爾軍校以機械化騎兵科第一名成績畢業回國後,學成回來的廖耀湘受到蔣介石重用。
此後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他一身本領便悉數用在了抗日戰爭的戰場上。
當時國情告急,廖耀湘一直奉命率部奔走於抗戰的最前沿。
他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桂南會戰等大型戰役,兩次入緬對日作戰,均有取得不俗戰績,為國家民族立下了赫赫戰功。
其中尤其值得稱道的,就有這樣一次戰役——同古解圍。
二、同古解圍
那是1941年12月11日,為了防止日軍自東南亞由南向北切斷中國的國際物資補給線,並完成對中國的戰略包抄。
蔣介石命令中國遠征軍代司令長官杜聿明率部隊入緬,協同英軍對日作戰。
廖耀湘也在入緬將領的名單中。
他負責帶領後續梯隊,隨主力於此年3月6日由芒市乘車入緬,準備部署在同古至曼德勒一線擔任正面防禦,阻敵北進。
然而戰場形勢變化莫測,沒等廖耀湘所帶的後續隊伍完全部署到位,日軍就迅即地向先頭進駐的同古守軍發起了軍事進攻。
(廖耀湘)
20日的清晨,天剛矇矇亮,“轟轟”的猛烈爆炸聲便響起,震散開了緬甸山野濃沉的霧氣,連帶著大地都劇烈震顫。
日軍有制空權的優勢,不斷派出軍機對陣地進行偵察和轟炸,地面部隊亦精良,憑藉著武器裝備的優勢,從四面八方包圍向了同古。
二〇〇師補給被中斷,處境一瞬間變得十分危急。
如果照此趨勢演變下去,甚至於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而一旦同古沒能守住,那麼整個緬甸戰場局勢就將扭轉,變得對盟軍極為不利。
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廖耀湘肩頭,他原本接受的駐守任務,此時即變成了解二〇〇師之圍。
解圍並非易事。廖耀湘看著軍事地圖眉頭緊鎖。
赴法留過學,受到過高等軍事教育的他深知,現在日軍大優勢,兵力裝備均優於己方。
倘若自己貿然出擊,一個不小心,不僅無法將被圍困在同古的二〇〇師危機給解除掉,還很可能把自己部隊也搭進去、葬送於此。
危難關頭,他於是縝密分析了戰場情態,在地圖上圈圈劃劃,發現日軍儘管氣勢洶洶,可兵力部署相對來講其實較為分散。
這是個好機會,廖耀湘當機立斷,選擇用部隊小股穿插、分散襲擾的方式,不斷對日軍進行高強度的進攻和襲擾。
(廖耀湘)
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正確的。
二十二師的突然襲擊,打得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以突如其來的方式,打亂了日軍整個戰場部署。
在客觀局面不佔優的情況下,廖耀湘硬是靠高超的指揮技巧,用連續的軍事行動,牢牢牽制住了敵人,致使日軍無法再組織全方位的大規模進攻。
日軍主力被廖耀湘給牽制住了,二〇〇師壓力大緩,隨即果斷裡應外合,組織起有效的反攻。
最終,保衛同古的二〇〇師與廖耀湘所在的二十二師,不但出色完成了阻擊任務,在日軍猛烈進攻下頑強堅守了12天,且還以少勝多,殲敵5000餘人。
此役結束,英美盟軍在心悸震撼之餘,也對廖耀湘及二十二師、二〇〇師大為感激,原本認為中國軍隊都不禁打、不靠譜的不良印象隨之一掃而空。
他們甚至主動稱讚道:“你們是我們所見過的世界上最精銳之部隊。”
之後的作戰,廖耀湘亦打了不少漂亮仗,被報刊媒體報道宣傳,成為當時人們所熟知的一位抗日名將。
他亦被日軍給恨得牙癢癢。
憑藉著卓著軍功,1944年,裝備全新器械的國民黨新編第六軍成立,廖耀湘就升任為了第六軍軍長,又被英美授予自由勳章與十字勳章。
三、百廢待興
功德林是關押國民黨高階戰犯的地方,其中的任何一位,一般來講都不可以被輕易釋放。
身為元帥的劉伯承,不可能不知曉其中的利害處。
那他為什麼還是要這位戰犯呢?
事實上,劉伯承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眾所周知,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面臨的是一片百廢待興的局面。
經濟衰退、民生凋敝、社會假、醜、惡等現象盛行。種種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都待剛執政的共產黨人去解決。
(新中國成立1949)
而除了這些以外,首當其衝、屬重中之重的,還有國防安全問題。
當時的中國,剛歷經過近百年的動亂,由於科技經濟的落後,軍事發展上亦還存在著很大的短板——那就是軍種實在太過單一。
憑藉頑強的意志力和高明的戰略戰法,我軍就算小米加步槍,也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擊潰了國民黨反動派軍隊,並在朝鮮戰場上大敗美軍。
可是,長期以來只有陸軍步兵足堪用的局面,亦的的確確令我軍在這幾場戰爭中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
為此,一向深謀遠慮的毛主席考慮到國際局勢的變化、和未來戰爭的需要,便親下指示:
一定要加緊進行軍事改革,以儘早實現國家軍隊的現代化,好對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國防危機做充分準備。
這份號召引起了黨內許多人的響應,大名鼎鼎的劉伯承元帥便是其中之一。
他為實現中國軍隊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在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後,就特意於南京開設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自己並親自擔任該學院的院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囊括所有軍種、規模最大的軍事學院。
只要能夠順利辦好,將對國家軍事國防發展大有裨益。
然而辦好又談何容易呢?資金裝置等還是其次的,最為重要的是人才問題。
足夠優秀的教員、熟悉戰略戰法的軍事專家、通曉外語的翻譯人員……
這些對於剛從戰亂廢墟上才搭起房屋骨架的新中國來講,都極為缺乏。
如何才能招攬到所需要的人才,劉伯承為此傷透了腦筋。
他縱然不拘一格,先後從蘇聯、華東軍政大學等招聘來了各學科所需的教師。
但即便如此也遠遠滿足不了軍校的師資需求,尤其是在最重要的軍事課上,則更為緊缺。
會打仗、懂軍事的將領,我黨不是沒有的,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是野路子出身,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軍事教育,難有什麼總結性的戰略戰術技巧傳遞給學生。
從大學中找來的那一批軍事理論教員呢?
現成的老師大多講起課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卻缺乏實戰經驗。
要把學生真正交給他們,那很可能只培養的出一堆紙上談兵的書呆子。
(《彝海結盟》劉伯承劇照)
怎麼辦才好?
劉伯承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犯難。
畢竟,沒有老師就沒法教學,所謂軍校就只能是一個空殼子。
關鍵時刻,他左思右想,忽然“大膽”地想到了一個人。
這人在功德林中,即是廖耀湘。
四、戰敗被俘
那麼問題來了,就是這樣一個驍勇善戰、足智多謀的戰場軍事專家,為何會淪為解放軍戰俘,乃至被關進功德林戰犯所裡呢?
這就得從國共內戰說起了。
事實上,廖耀湘也是一個外戰內行、內戰外行的人物。
在好不容易同盟軍一起,擊敗了日本法西斯的猖獗進攻,逼得對方最終不得不在投降協議書上簽字。
一心希望祖國安好的廖耀湘,本以為自己可以就此退隱,過幾年安生的日子。
可誰知,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隨著蔣介石公然撕毀雙十協定,1946年,醞釀已久的國共內戰便一下子爆發。
(國共內戰)
不同於此前所面臨的日本人這個外敵,如今所要面對的敵手,絕大都是自己昔日共同合作、抗擊外辱的同胞戰友以及兄弟。
廖耀湘本意是極不情願打這場仗的。奈何蔣介石對自己有知遇之恩,他廖耀湘絕不能主動辜負這份恩情。
因而不得已,在接到蔣介石命令後,他只好再帶著部隊,再一次加入了戰爭。
當時他在第九兵團任司令,率部駐紮在東北地界。
憑藉多年戰場出生入死、帶隊指揮的經驗,廖耀湘判斷,解放軍進攻東北是早晚會有的事,而且一定來勢兇猛,必須要提前加緊防備。
所以,縱然內心對於內戰多有抗拒,但軍務在身,關乎手下人的性命,就要負起責任來。
為保證東北安全,他遂多次請求蔣介石增兵東北,以防備幾乎是必然會很快來臨的險患。
對廖耀湘的解放軍將要進攻東北的判斷,和增兵的請求,蔣介石認為前一項很有道理,後一項則無必要。
就他看來,廖耀湘的第九兵團兵多勢眾、武器又精良,就算解放軍向其發動了進攻,不說將來犯之敵悉數擊潰,至少穩固防守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可隨後情形的發展出乎了國民黨內所有人的預料,廖耀湘設想的最壞的事情發生了。
(廖耀湘)
遼瀋戰役在蓄力已久的解放軍迅猛攻勢之下,像點燃的火藥桶,一下子就在1948年9月12日這天於東北爆發。
由於進攻來得太過突然,廖耀湘自身亦犯了輕敵錯誤。
這使得開戰僅三個小時,戰略要地錦州便被英勇無畏的解放軍四野炮兵給攻克。
國軍高層包括廖耀湘本人在內,都紛紛傻眼。
情急之下,蔣介石親赴瀋陽督戰,氣憤地連下幾道命令,要廖耀湘奪回錦州。
廖耀湘照做了,然而我軍早有預判,又怎會給他這個翻身的機會?
任主力部隊的解放軍將官們索性將計就計,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再逐一擊破的辦法,將之一舉圍困在了黑山和大虎山一帶。
這令其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動彈不得。
一切都完了。意識到反擊無果、脫逃無望後,廖耀湘心灰意冷下,乾脆就選擇了投降。
總共加起來前後,不到10天。
一度有著國民黨“王牌部隊”之稱的新一軍和新六軍便被全殲。
整個第九兵團在解放軍勢無可擋的強大攻勢下潰散,廖耀湘隨大部隊一起,無可奈何淪為了解放軍手中的俘虜。
(遼瀋戰役)
五、走馬上任
戰敗成為戰俘,這是廖耀湘人生的由起到落的第二次轉折。
對於廖耀湘來講,進入戰俘營,除了理所當然會有的打了敗仗的羞恥感外,一開始還總提心吊膽。
解放軍優待俘虜的政策他聽說過,然而口頭上說是一回事,實際怎麼做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誰知道解放軍會不會如自己所宣稱的那樣光明磊落?
長期待在國民黨內,且是軍隊高層將領,廖耀湘很清楚國民黨對待戰俘是怎麼個做派。
輕的,叱責辱罵;重的,嚴刑拷打……
把戰俘的財物等劫為己有那都是常有的事。
長期以來,上至高階將領下至普通士兵,國民黨軍人比較普遍的看法都是:戰俘實質就是奴隸,一旦失敗後選擇投降,落到敵人手中,除了不會被立即處決外,其它什麼事情都可能遇到。
至於所謂人權?抱歉,根本沒這東西。那得看長官良心。
不過共產黨畢竟是不同於國民黨的人民黨派,既然說到就會做到。所以,當接到自己將要接受的只是“改造”再教育之後,廖耀湘還有些不敢相信,卻也總算放下心來,並逐漸對共產黨有所改觀。
(廖耀湘在戰俘營)
此後戰俘營中,共產黨幹部人員們的一言一行,及所開展的各種教育工作,更令廖耀湘徹底安心,也意識到了自己曾經的錯誤選擇,下定決心要改正。
建國後他也從功德林管教人員的口中得知:由於自己抗戰有功,也沒有做什麼壞事,只要接下來好好表現,將來有機會是可以被釋放的。
不過,隨之而來的際遇變化,還是令廖耀湘萬萬沒有想到。
解放軍軍事學院缺人,姚倫知曉劉伯承難處後,答應了其請求。
找到廖耀湘的那天,廖耀湘正在和小組學員們一起學習討論馬克思主義。
被姚倫莫名其妙喊去辦公室,他一時間有些不明所以,疑惑問道:“姚所長,您找我是有什麼事情嗎?”
姚倫也不囉嗦,開門見山就答道:
“南京新成立了一所解放軍軍校,缺個軍事課老師,有人拜託我,想要你過去給學員們上上課。你沒意見的話,就收拾收拾東西趕緊過去吧。”
聽聞此言,在驚訝的同時,廖耀湘有些自慚形穢,不好意思道:
“您也知道,我是個敗軍之將,哪兒有資格給這些學員們講課呢?”
姚倫笑了起來,“抗戰時期,你廖將軍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貫耳啊。
一時成敗得失論不了英雄,你就別謙虛了……就當是組織交給你的一次任務怎樣?”
最後,在姚倫的反覆勸導下,廖耀湘重拾起了信心,勉強答應了請求:
“那我就試試,如果講得不好,我馬上回來。”
(功德林監獄)
廖耀湘的接受,是他人生由落到歸於平常的第三次轉折。
不過,能否上成一節課,是教師學生兩方共同的事。廖耀湘這邊是沒問題了,學員們中間卻仍存在著很大的意見。
學員們聽說劉伯承院長請了一個功德林的戰犯來給自己講課後,掀起一片譁然,紛紛都感到震驚。
他廖耀湘區區一個國民黨的手下敗將,憑什麼能給我們勝利之師講課,天底下哪有打敗仗的去教打勝仗的如何打仗這個道理?
其中許多人甚至在課堂上公然頂撞:
“他廖耀湘是國民黨舊軍官,要來講便講,但課我肯定不聽!”
這些不滿的異見之聲,也自然都一個不落傳到了主持此事的劉伯承耳中。
作為拍板者,他對學員們的態度做了嚴肅批評,又耐心地給大家做思想工作。
在集會上,他說道:
“舊軍官怎麼了?我也是舊軍官出身,曾經也是四川的軍閥嘛!我和朱老總,那都是前半生軍閥,後半生才走向革命的!就像是毛主席說得那樣,革命不分先後早晚,只要站在一起,那我們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至於打敗仗,誰也不是戰神,誰沒打過敗仗?我就沒打過敗仗嗎?重要的是要能從敗仗中吸取教訓,而更好地打贏下一場仗,爭取每戰必勝……
廖耀湘是我請來的,他有文化、有經驗、有知識,能積極傳授給我們,我們就應當尊敬他,而不是小看他……”
(抗戰時期,從左到右,陳毅、朱德、劉伯承)
學員們接受這一席訓導,受到了很大震動,一邊聽一邊有些羞愧地低下頭。
六、生動課堂
到了真正講課的那天,廖耀湘來到解放軍軍事學院。
當看到前來迎接自己的竟是戰功顯赫、名揚中外的“常勝將軍”劉伯承時,他頓時受寵若驚。
劉伯承則示以和善地微笑,親切拍了拍他的肩膀,向他交待道:
“這次請你來做我們的老師,主要是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希望你能講一下。
一是你在緬甸抗日時,取得不俗成績的‘小部隊戰術’、‘森林作戰法’及‘城鎮村落戰鬥’。
二是講講遼瀋戰役,你有什麼體會,就是雙方的優缺點等,要實事求是,什麼都可以講。
三是你對我軍今後的建設有沒有什麼建議,有的話就放心大膽提。”
廖耀湘誠惶誠恐,面露幾分愧色,“恐怕不好講吧。”
劉伯承寬慰道:“你就大膽說,不要有所顧忌。這三個問題啊,只有你能講,我們都只能做你的學生。”
得到劉伯承的保證,廖耀湘也就不推脫了,點點頭表示明白。
簡單休整過後,他便徑直去往了安排好的教室。
走上講臺,因為內心緊張,他額頭上沁出了細密的汗珠。
可看著臺下烏壓壓一大片的學生,講著講著,彷彿再回到了昔日臨戰前檢閱部隊的時候。
課堂漸入佳境,好像自身正置於緬甸的叢林當中。
(中國遠征軍)
廖耀湘講到自己進入緬北戰場,講到了穿越野人山。
當時正是雨季,大雨連珠如瀑。道路被淹、瘴氣橫流、毒蟲侵害,給養卻跟不上,醫療物資也很匱乏,幾乎舉步維艱。
此途中,許多戰友都不幸落水身亡。
為了避免更多的死亡事故,廖耀湘下令戰士們都丟掉身上的包袱,輕裝前進。
可這樣糧食更加緊缺了。
在野人山行軍的20多天裡,糧食吃完了吃皮帶,皮帶也很快吃完。
為充飢,他就讓大家把戰馬殺掉,切成碎片,每個人每天只許吃一片。
但即便這樣也不耐餓,廖耀湘遂帶頭吞食起了芭蕉根,剝吃樹皮。
為了鼓勵大家堅持下去,他一邊吃一邊說道:
“我們現在是苦了點,可是大家想想自己的親人,為了祖國,為了家鄉,我們要抗日,就得忍耐下去,一定要堅持住!”
在廖耀湘的帶隊下,戰士們硬是以頑強的精神信念,走完了1000多里的行程,成功穿越野人山,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遠征軍穿越野人山)
廖耀湘講得無比生動,臺下學生們也聽得認真,一個個表情都如飲甘露。
他講完後,全場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鼓掌聲。
一直在邊上旁聽的劉伯承亦鼓掌走上講臺,緊緊拉住了他的手,由衷讚歎道:“廖將軍,你看我就說你行的嘛,這堂課講的真是生動!”
在另一次的講課中,廖耀湘又談及遼瀋戰役。
這次的課堂異常沉重,因為涉及此戰的正是臺上講課與臺下聽課的雙方。
不過事已過去,也就沒什麼再好避諱的了。
廖耀湘便索性把自己所經歷的種種都一五一十講了出來。
說到在錦州攻堅戰的時候,他坦露,自己本不願打這場戰役的。
因為當時的局勢判斷,從各方面來看對國軍都是“凶多吉少”。
只是奈何上級執意要求。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也就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結果便是不出意料的失敗,新六軍整個都全軍覆沒。
廖耀湘也站在親歷者的角度,總結了此戰國公雙方各有的優缺點,並著重分析了戰場局勢為什麼會朝著最後的那個方向演變。
這讓學生們都自覺獲益匪淺。
下課後,當天的傍晚,廖耀湘無事便閒在校園中散步。
一位穿著軍裝的年輕學員迎面走來,向他敬了一個軍禮。
廖耀湘感到奇怪,這時只聽面前這名年輕軍人說道:
“廖老師您好,我聽了你今天講的那節課,自己也曾是當年黑山阻擊戰時的一個團長,但是仍有一個疑惑想要請教您一下。”
(黑山阻擊戰)
廖耀湘點了點頭,“你請講。”
那軍人便接著道:“是這樣的,我沒有搞懂,當時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你們其實佔據了一定優勢,只要再努力前進一步,黑山就很可能被攻下,雖不至於勝,卻至少不會全軍覆沒,為什麼就放棄而突然撤退了呢?”
廖耀湘有些無奈地笑了笑,而後長嘆一口氣說道:“沒辦法,國民黨的軍心散了。”
七、英雄落幕
廖耀湘在解放軍軍事學院當老師,一教就是4年,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軍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原國民黨等各方教官加入其中,他才退出了軍事課教師的行列。
他因表現良好,1961年作為第三批國民黨戰犯,被國家特赦。
因突發心臟病,他1968年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逝世後,周恩來總理特批,送葬至八寶山。
(八寶山公墓)
至此,廖耀湘起起落落的跌宕一生,落下了最後的帷幕。
編輯:南城
責編:Th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