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霆,早在辛亥革命前就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接受了當時稱得上較為先進的軍事理論思想。楊宇霆學業有成歸國之後,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工作。
奉系軍閥參謀長楊宇霆
當時他擔任講武堂副官助理一職,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副校長兼秘書,看得出當時楊宇霆的位置並不算低,奉系軍閥想要讓他訓練更多新銳軍事人才來加強部隊戰鬥力。
當時剛剛冒頭的張作霖,最為依仗的智囊就是徐樹錚,這徐樹錚也確實頗有兩把刷子,是張作霖的骨幹心腹之一。要說為啥張作霖這麼信任徐樹錚,主要還是他早年抵抗過八國聯軍,之前又曾在袁世凱麾下服役,後來還成了段祺瑞的左膀右臂。
另外徐樹錚還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可以說是新銳軍事人才。求才若渴的張作霖,自然也就將徐樹錚當做了心腹,甚至徐樹錚還做到了奉軍副總司令職務,但凡張作霖不在時,都由他來全權主持工作。
前面提到了徐樹錚曾在日本留學,那他和楊宇霆自然就算得上是同學了。因此徐樹錚在工作期間沒少提攜楊宇霆,楊宇霆自己能力也頗為出眾。要說仕途有人拉一把,自身能力有夠硬,那平步青雲可就指日可待了。
這不楊宇霆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有一系列突出表現,比如幫張作霖出主意趕走了段芝貴,幫張作霖如願以償實現了獨掌遼寧的野心。後來又和徐樹錚密謀,劫了馮國璋的軍火,給張作霖填了一大筆家底。
用東北話說,張作霖對楊宇霆的態度就是:“唉呀媽呀,我老稀罕你了。”得到了張作霖的器重,楊宇霆一路爬到了奉軍總參謀長的職位上。當上了參謀長的楊宇霆也曾飄過,他曾經冒領軍費,妄圖組建私人部隊。
東窗事發後被撤職查辦,但張作霖愛楊宇霆的才華,於是留了他一命,叫他到北平去當了總統府侍從武官兼邊防參謀。雖說被降了職,但這也不算壞事,北平位於直奉戰爭前線,以楊宇霆的才幹,那可以說就是來鍍金了。
1921年以後,張作霖在戰爭中發現依靠購買外國人的武器,不如自己製造武器,再有錢不如手裡有槍桿子,於是決定興建東北軍工產業。這時他想起了屈才於北平的楊宇霆,於是任命其全權負責營辦東三省兵工廠。
楊宇霆也絲毫沒有辜負張作霖的期望,兵工廠在他的營辦下增增日上,而工業規模上,當時的奉天兵工廠就有8000多臺機械,2萬多名技術工人,還有不少從奧地利和日本聘請來的工程師,負責指導技術和培訓設計人才。
東北兵工廠在楊宇霆的經營下,從步槍到衝鋒槍,再到迫擊炮,山炮,野炮,可以說樣樣俱全,甚至還能購買零件自己組裝卡車和裝甲車。光步槍年產量就高達6萬支,各型火炮年產量高達150萬門。要知道日軍佔領瀋陽市,從奉軍軍火庫裡搜出了足足50萬支步槍,甚至還發現了正在加工中的240毫米重炮炮管和炮彈。由此可見當時張作霖的軍工產業有多強,而這都是楊宇霆一手操辦的。
楊宇霆不止在軍事和營辦軍工上是一把好手,由於他曾在日本留學,對日本人的社會習慣,政治圈,軍界都有所瞭解,所以在處理和日本人的關係上也頗有一套手腕。當時張作霖沒少給日本人許諾各種利益,以從日本人手裡獲得支援,然後翻臉不認賬。
每次都是楊宇霆去出面說和,在儘可能爭取一個對張作霖有利的解決方案,這一來一往,日本人實際上沒得到太多實際上的好處。楊宇霆還揭穿了日本人在向張作霖提出的合作協議中,隱藏了要求張作霖賣國條款的事情,從而避免了東北被日本人侵佔。得益於一系列突出表現,楊宇霆得到了奉軍“小諸葛”之稱,當時奉系軍閥裡有一句順口溜,叫“文有王永江,武有楊宇霆”,由此可見楊宇霆在奉軍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多麼受張作霖重用。
張學良和楊宇霆的矛盾
皇姑屯事件爆發後,奉系軍閥一號人物張作霖和二號人物吳俊升被日本人炸死。楊宇霆率先表明自己支援少帥張學良,擁護張學良擔任東北最高軍事行政長官。其實楊宇霆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雖然他是張作霖的心腹,但他和張學良的關係可不太好。主要原因還是張學良的老師郭松齡,日常與楊宇霆不合。更在與楊宇霆的競爭中落敗,一氣之下起兵叛變,結果兵敗身死。
而且楊宇霆在擁護張學良之後,以少帥保護人自居,處處對張學良指指點點。張學良橫看豎看,怎麼看都覺得楊宇霆不順眼。但楊宇霆在奉軍中地位高,威望大,一時半會也找不到理由處理他。而且現在張學良還需要對付日本人,也沒空處理楊宇霆。當時少帥張學良想要改旗易幟,服從南京管轄,以藉助蔣介石的力量為父親報仇,最起碼也保住東北的安全。
楊宇霆在這件事上提議向蔣介石索要鉅額扶持,然後由自己出面再勒索一下日本人,等兩家都拿出足夠的利益了,再改旗易幟當民族英雄也不遲。按說這個建議非常現實,即撈足了本錢,又賺了名聲,還坑了日本人。但當時日本人對張學良步步緊逼,大有一言不合就開戰的意思。張學良也等不了那麼多了,只能立刻宣佈改旗易幟。
此事使得楊宇霆發現少帥不願聽自己的,更有可能少帥還對自己記恨在心。同時,自己作為參謀長,建議竟然直接被無視了,面子上也掛不住。於是在改旗易幟當天,楊宇霆在儀式現場直接夾著包就走了,沒給少帥和蔣介石派來的特派代表任何面子。
張學良也發現自己處理的是有些不夠妥當,於是打算先緩和一下和楊宇霆的關係。乾脆提出和楊宇霆拜把子,這樣一來蔣介石,張學良,楊宇霆就是自己人,俗話說“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做了自家兄弟自然就一致對外,把矛頭指向日本人。可楊宇霆擺起了架子,以年齡差太多為由,拒絕了張學良的好意。
這可以說就是楊宇霆性格缺陷所導致的了,他在剛剛當上奉軍總參謀長時,就曾經表現得頗為傲慢,用現代話就是飄了,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一開始主動支援張學良,是為了緩和關係。可當張學良表現出緩和關係的誠意時,他又像變了個人一樣。在工作中這麼跟上司處理關係,難免日後會被針對。要知道雖然他能有今天,雖然確實是他有能力,但能做到東北軍總參謀長的寶座上,還不是靠少帥的父親張作霖的器重?如果人家不器重他了呢?
在《蘇家屯文史資料》中記錄,楊宇霆還曾向張學良推薦過一個叫馬天馳的醫生,幫助其戒菸。結果這位蒙古大夫給張學良用了違禁品,導致張學良染上了比煙癮更加惡劣的嗜好,使得張學良的身體變得越發虛弱。
如此說來,楊宇霆似乎和張學良染上“不良嗜好”有著難以洗脫的干係。更有人懷疑楊宇霆試圖謀殺張學良,才故意上演了戒菸鬧劇,從而達到控制和毒殺張學良的目的。這使得二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繃緊的弦隨時都會繃斷。
日本人此時也發現了奉軍中將帥不合的跡象,於是多次公開傳遞情報並揚言要稱楊宇霆更加親近日本,可以做日本控制東北的傀儡,一定要設法將楊宇霆拉攏過來。日本人這話可以說是一條明著送上來的毒計,張學良和楊宇霆之間本來就關係緊張,聽到這話之後必然不會留著楊宇霆。理由很簡單,楊宇霆確實和日本人關係密切,甚至當年從日本招募的軍事顧問也是楊宇霆一手操辦的,無論如何他都洗脫不掉自己的嫌疑。
1929年1月10日,張學良以商議東北鐵路事宜為由,將楊宇霆招到大帥府。楊宇霆不以為然,直接前去赴會,剛到帥府就被一眾警衛拿下。或許這位“小諸葛”已經想到了自己的結局,亦或者是對自己在軍中的威望過於自信,竟然有膽量去赴會。他一進門就被張學良的衛兵圍住,衛兵宣佈了楊宇霆阻撓國家統一的罪名,而後將其處決於“老虎廳”。就這樣一代奉系軍閥總參謀長,距離奉系軍閥一號人物寶座僅一步之遙的奉軍“小諸葛”楊宇霆,以最默默無聞的方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參考資料:
《淺論楊常事件》
《張學良殺楊宇霆經過 》
《奉系軍閥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