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隨著小米汽車落戶京城,國內自主新能源車企格局初定。《中國汽車報》記者梳理了目前相對主流的自主新能源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的總部所在地,初步勾勒出我國自主新能源車企的地圖。從圖中不難看出,上海一家獨大,北京、浙江、廣東、安徽形成第二梯隊,重慶、武漢、莆田、柳州等城市為第三梯隊的陣容已初見雛形。目前,這樣的分佈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南強北弱”態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造車新勢力偏愛江浙滬,僅上海一座城市就至少聚集了4家企業。造車新勢力對一地的偏愛,主要看中該地能夠提供的資源稟賦,包括營商環境、招商政策、配套產業、人才優勢、行業政策、區域市場、周邊輻射、出口便利、物流成本、土地資源、房價態勢等。
上海自主新能源車企較多,是因為其綜合優勢最大,既有本地較大市場,又能輻射到周邊購買力不錯的城市和鄉村,甚至有進軍海外的港口優勢。縱觀江浙滬地區,汽車產業及配套產業資源的豐富,是眾多自主新能源車企鍾愛的原因之一。
“近水樓臺先得月”,車企自然期望能夠“借勢”原有傳統燃油車產業的配套資源優勢。同時,在長江三角洲地帶及其周邊區域聚集了大量的網際網路技術資源,眾多網際網路和科技類公司同樣在此建設發展,在汽車行業處於智慧化、電氣化的時代,同樣是該地的優勢所在。
從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格局看,北京是北方相對最為突出的城市,也是造車新勢力的傾心之地。落戶北京既能享受到北京對車企投資的有利政策,直接擁抱首都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優勢。
北京在產業支援以及人才方面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清華大學堪稱自動駕駛領域的“黃埔軍校”,國內多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創始人、高管都曾在清華大學就讀。另外,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也都是國內主要的自動駕駛行業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國內車企在智慧電動汽車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新興技術人才的引進。落戶北京,無異於佔據了智慧化發展的人才大本營。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國內經濟實力最強的四座城市。廣州擁有小鵬、廣汽埃安和合創汽車,深圳擁有比亞迪和恆大新能源,是我國華南地區的汽車產業高地。相比江浙滬等地,由於深圳房價較高,銷售輻射地域相對稍小,向北方市場運輸的物流成本較高,因此對大型車企總部的吸引力尚未得到發揮。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資金是支撐宏偉夢想的前提,但僅僅憑藉網際網路企業和風投公司資本運作顯然不夠,仍然需要借勢當地政府的產業政策和多方位支援。仔細分析眾多造車新勢力的資金背景可以看到,多數企業受到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援。為何當地政府或當地銀行會對造車新勢力“慷慨解囊”?智慧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產業具有部分相同又部分不相同的產業鏈,新的汽車總部經濟不僅能帶動本地及周邊相關上下游產業鏈及長期的科技產業發展,還能帶來稅收、就業、物流等多重收益,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
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聚集龐大的上下游產業鏈,需要大量人才、勞動力和先進的製造能力,加之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方向,對於所在地區的經濟和綜合實力發展都會是強力和長期的帶動,自主新能源車企已經從“燙手的山芋”變成了各大城市爭相追逐的寵兒,小米汽車的落戶就曾受到多座城市的爭奪。
當然,以目前的產業分佈為基礎,未來中國汽車產業佈局的發展仍然存在變數。第一個變數來自車企的“品類”,如當地傳統車企、新勢力車企、合資車企、商用車企甚至低速車企,仍然存在“品類”變化的可能;第二個變數是車企的數量,總體可能會經過先膨漲再縮小或合併的過程;第三個變數是地方政府的政策與措施,如海南、東北以及中西部可能會出現新的汽車產業聚集地;第四個變數則是車企出口導向也可能會影響車企的佈局,如針對俄羅斯、東盟等國家的出口一旦增加,可能影響車企產能的安排與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自主新能源車企地域分佈呈現的只是與當地環境的對接情況,車企內部的戰略、產品、技術、銷售等層面的運營,還需要與地方能提供的條件強結合,才能發揮更大作用。
(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對本文有所貢獻)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轉載自新能源汽車新聞EV,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資訊平臺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