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走了一萬五千步!”“我只有6000步,會不會太少了?”“每天得走滿10000步才行……”
大家一定聽過,“一天一萬步,身體更健康”這類的話,很多研究也確實發現:步數與健康呈正向關係,當運動的步數越多,越能減少死亡率和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不過,一天真的要走一萬步才健康嗎?究竟一天要走多少步呢?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不同步數代表的活動度有不同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不同步數代表的活動效果。步數是運動的基本單位,當運動步數越多,表示身體活動度越高。根據資料,健康成年人的每日步數,對應到的活動度如下:
每天小於5000步:屬於久坐的生活方式。
每天步數在5000–7500步之間的:屬於低活動度。只有從事日常的活動,但沒有執行運動習慣。
而每天步數在7500–10000步:屬於中等活動度。有特定做一些運動或是工作場合需要多走動。
每天步數大於10000步:屬於高活動度。說明運動度高於人們的平均值。
如果每天步數超過了12500步:屬於高強度活動度。一般進行較高強度的運動的人們常可以看到,比如有跑步訓練、爬山等等。
當然,以上資料也是一個基本指標,不排除有特例,但如果能達到以上的程度基本可以判斷自己的運動強度,瞭解自己的身體情況,肯定經常步數多的人運動度高,身體也相比較健康。
步數低的人,身體沒有問題,需要增加運動步數嗎?
其實不同人每日的運動步數,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建議量。根據美國2017年的調查:亞洲東部幾個國家及地區的人們每日平均步數只有5000步,排名也在中等偏上;但其中排名世界第1名的是香港地區,每日平均步數也只有6880步。從這項結果能發現,一般人如果沒有特別安排時間去走路,也很難達到日行萬步的目標。如果按照每天10000步身體就健康來說,那麼恐怕大部分人都不健康了。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運動步數是一個活泛的標準,要根據人體體能、時間、健康、運動方式等多方面影響的指標,有些健身達人,可能很少走路,但如果每天長時間擼鐵,做力量運動,步數可能不多,但依然能保持健康的身體。
因此,步數低的人,身體健康度也不低(可以根據體檢指標來判斷),沒必要給自己加碼,說明自己日常的運動和生活達到了一種平衡狀態,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能狀況,設定運動或步數目標是最重要的,不需要刻意做到“每天一萬步”的目標。
適當增加步數,維持身體健康
雖然不一定要走到一萬步,但是多動多走,對身體健康還是有一定的幫助。回到之前我們提到的美國相關的研究報告,我們可以看出以下結果:
從久坐的生活狀態(每天小於5000步的人)改為每天走路達到10000步,那麼,統計結果是10年內的死亡風險可降低46%。
每天逐漸增加步數,達到一天10000步,心血管異常發病率會降低10%;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會降低5.5%。
每天每增加2000步的運動,心血管異常的發病率每年會降低8%,且未來5年中發生血糖異常的風險會降低25%。
因此,如果你屬於久坐的生活狀態的人,也就是每天運動步數小於5000步,那麼可以透過逐步提升運動量的方式來改變,可以先以一天走5000步作為目標;如果每天已經達到5000步以上,但未達10000步,可以多花20分鐘的走路時間,慢慢增加2000步的步數,之後再根據個人的調節狀況,逐步增加每天的運動步數。
在這裡有三點小提醒:
1、當執行中強度運動,每分鐘約可達到100步。因此在增加步數的過程中,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能快速增加步數。
2、如果本身有關節炎,還是要先詢問醫師適合的運動步數,避免過度運動,造成關節不舒服。
3、如果有三高、心血管、心臟病都慢性疾病的人,運動前應該諮詢醫生,在確定沒有危險後再運動。
4、運動切不能過於追求強度,要學會循序漸進,讓身體達到平衡,輕微突破平衡,再達到平衡,這樣避免給身體造成傷害,是較為安全的運動健身模式。
3招從日常生活,增加步數幫助穩定血糖、掌握健康
除了規劃運動專案外,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輕鬆增加運動步數,幫助你無痛培養運動習慣、穩穩控制好血糖。
1、佩戴穿戴式裝置
研究指出:佩戴相關的穿戴式裝置,更容易達到自己設定的運動目標。其實就和記錄血糖、血壓一樣,步數也可以透過記錄看出成效。因此,如果想增加步數,可以佩戴相關的測量工具,像是運動手環、計步器、運動手錶或是下載手機App等,計算每天的實際步數,鼓勵自己達到步數目標。
2、善用零碎時間
現代人生活忙碌,尤其是天天坐地鐵、公交的上班人士,更難空出時間好好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在下班時,提早一站下車、增加10–20分鐘的走路時間;或是午休吃飯時,走到遠一點的餐廳用餐;到低樓層,選擇走樓梯不搭電梯,都能默默增加活動的機會與步數。
3、週末戶外運動
週末閒暇時,減少窩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等較為安靜的休閒活動,選擇到戶外走走,像是爬山、健走或是逛街,都是增加運動的好方法。同時也可以紓解生活中的壓力,幫助心情更開朗。
能站就不要坐,能走就不要站。不管年紀多大,多多走動對健康都是有益處的。不論是透過運動或生活習慣,為身體創造活動的機會,都能有效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