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面臨建軍以來最艱險、最具挑戰、最沒有把握的一次大規模現代化戰爭。進入朝鮮戰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僅要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更有號稱英、法、澳、加等國組成的“聯合國軍”。這種情況對於毛主席和麾下的將領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因此這種情況下,毛主席對入朝作戰最高指揮官的選擇十分慎重。起初,毛主席選擇的是粟裕,後來因粟裕的身體原因,毛主席不得不作罷。之後毛主席的理想人選是林彪,為了等林彪,毛主席特意將東北邊防軍司令的職務空缺了一個月時間,然而最後毛主席卻等來了林彪相左的意見。之後毛主席令彭德懷率兵入朝。
那麼林彪提出了哪些原因反對入朝?毛主席決定出兵的原因有哪些?今天我們聊聊林彪反對出兵,毛主席統一意見出兵的過程。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林彪積極響應籌建東北邊防軍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中共中央內部對於出兵與否,意見不一,只有周總理等少數人支援毛主席的意見。隨後美軍的一次行動,毛主席的徹底決定中國出兵朝鮮,打退美帝國主義的侵犯。那麼是何原因促使毛主席下此決心?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向南朝鮮軍隊發起攻擊,南朝鮮軍隊缺乏戰爭準備,一路潰敗。在朝鮮人民軍坦克的推進下,南朝鮮的城鎮紛紛陷落。戰鬥爆發三天之後,李承晚帶領南朝鮮官員撤出漢城。經過一個多月的推進後,李承晚代表的南朝鮮軍隊被壓縮在釜山一線,沿著洛東江同朝鮮人民軍對峙。
朝鮮領袖金日成對於戰局十分的樂觀,在他眼中朝鮮人民軍統一朝鮮半島,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此時的身處中南海的毛主席,對於朝鮮半島的戰局感到隱隱擔憂,朝鮮人民軍戰線過長,一旦美軍從仁川港登陸,南線的朝鮮人民軍必將面臨滅頂之災。於是中方不斷透過外交途徑,向朝鮮和蘇聯方面提醒,美軍極有可能從仁川港登陸。
面對中方的警告,金日成和斯大林都沒引起重視。於是在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軍於仁川港登陸。登陸後的美軍同南線的“聯合國軍”一部相互夾擊,朝鮮人民軍的6個縱隊被擊破。緊接著美軍一路追擊潰退中的朝鮮人民軍,於9月28日重新佔領漢城。
面對朝鮮戰場發生的巨大改變,中方透過外交途徑向美方發出警告,美軍一旦突破三八線,追擊朝鮮人民軍,中國軍隊不會置之不理!面對中國的外交警告,麥克阿瑟和白宮的一眾智囊們,認為這是中國的“外交訛詐”,加上此時聯合國軍已經會合,麥克阿瑟決定越過三八線,漂亮地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半島的戰事。1950年10月3日,三八線附近的美軍,在東京司令部的命令下,越過了三八線,向北追擊朝鮮人民軍。
其實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後,毛主席便考慮到我國戰略要地東北,要直接面臨戰爭威脅。為了加強戰略要地東北的安全,毛主席建議中央成立東北邊防軍,作為防患於未然的戰略舉措。不久之後,中共中央決定,以正駐紮在中原的四野十三兵團為基礎,組建東北邊防軍。
1950年7月7日,周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會議商討國防問題,向眾人傳遞毛主席決定成立東北邊防軍,拱衛東北國防安全。參加此次會議的朱老總、聶榮臻、林彪、羅榮桓、蕭華、劉亞樓等人,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有第四野戰軍的不少幹部,在會議上林彪積極發言,強調組建東北邊防軍的急迫性,提出一些組建東北邊防軍的原則。
7月10日,周總理第二次召開商討國防會議,此次參加會議的依舊是上次人員,林彪在會議上表示:第四野戰軍在這個問題上義不容辭,要多少人出多少,要多少裝備出多少裝備。會議後,中央從河南、兩廣、黑龍江等地抽調第四野戰軍部隊,加強十三兵團兵力,組建了25.3萬人的東北邊防軍。
對於東北邊防軍的司令員,林彪向毛主席推薦了粟裕,提出由粟裕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肖勁光擔任副司令員,蕭華擔任副政委。隨後周總理將林彪的意見稍作修改後,上報給了毛主席。當時的毛主席心目中東北邊防軍的理想人選,也是粟裕。但可惜的是,粟裕的身體不好,不能赴朝作戰。
毛主席希望林彪出戰,林彪提出相左意見
當時毛主席得知粟裕身體狀況不好時,原本打算等粟裕病情好轉,可後來朝鮮半島形勢緊急,粟裕的身體狀況也不見好轉,毛主席考慮讓林彪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那麼毛主席考慮林彪有哪些原因呢?
毛主席雖然整日忙於國事,但建國後從未對中國的安全問題放鬆。朝鮮戰爭爆發後,毛主席起床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視朝鮮戰場的報告,瞭解東北邊防軍的狀況。當時的林彪身為規模最大的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十分重視朝鮮戰場的形勢發展。
那一段時間,周總理、朱老總、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也是整天關注朝鮮戰場的形勢,因為這場戰爭必將發生在中國的家門口。在中央統一安排之下,東北邊防軍的部隊建設、武器裝備和後勤物資等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和周總理不可能不思考東北邊防軍的司令員,兩人心中的理想人選就是林彪。那麼為何兩人不約而同想到了林彪呢?
第一個原因是,朝鮮作戰屬於寒帶氣候作戰,而第四野戰軍常年在東北征戰,寒帶作戰經驗豐富。林彪是第四野戰軍司令員,對於東北、朝鮮的情況比較瞭解,加上東北邊防軍主要從第四野戰軍中抽調,林彪參與了東北邊防軍的籌建工作,指揮起來也比較順手。
第二個原因是,毛主席、周總理認為林彪具備軍事才能。長期的革命戰爭證明林彪能打硬仗,其中解放軍三大戰役林彪參加了遼瀋和平津,渡江戰役指揮部隊西線作戰。同時毛主席十分看重林彪的軍事才能,毛主席對林彪評價道:林彪打仗又狠又刁。
第三個原因是,考慮到此次出兵少不了和蘇聯、朝鮮的配合,在東北期間,林彪曾同朝鮮領導人共同作戰,朝鮮軍隊中不少將領曾是林彪的部下。抗戰期間,林彪曾前往蘇聯養病,和當時蘇聯高階將領關係不錯。
毛主席、周總理商量完畢後,毛主席開始擬定林彪指揮朝鮮作戰。毛主席先是同幾位中央書記處書記商量,得到了贊同的意見。隨後仁川登陸後,毛主席不得不開始加緊定下出兵朝鮮的指揮員。
當時的毛主席為了林彪身體健康考慮,並沒有直接下令林彪指揮部隊入朝作戰,而是先提出出兵朝鮮的問題,然後詢問林彪的意見。在1950年9月下旬,毛主席和林彪兩人有了一次關於朝鮮出兵的深談。
林彪綜合多內外的情況,向毛主席表示,國內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戰爭,國家剛剛建立,應當先讓國家穩定下來。美國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強國,軍事裝備現代化程度高,美軍一個軍有1500門火炮,而我軍只有36門。
同時林彪認為,為了朝鮮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小國家,讓有5億人口的中國陷入這場戰爭,一旦美國使用原子彈,必將產生難以預計的後果。現階段朝鮮人民軍應該轉為游擊戰,同美軍繼續作戰,背後的蘇聯已經成立幾十年,應當由蘇聯出兵援朝。
林彪向毛主席袒露自己的意見,毛主席並沒有責怪林彪,但卻不能接受他的意見。自從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之後,毛主席已經下定決心出兵。此後的毛主席幾次尋找林彪,做他的工作,目的不是讓林彪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更多的是讓林彪明白中國為什麼出兵,出兵朝鮮的戰略意義,以爭取林彪在政治局支援自己的意見。
但是毛主席幾次尋找林彪,並沒有做通林彪的工作。儘管如此,毛主席向林彪詢問朝鮮戰場的戰略戰術,林彪總是積極獻策,滔滔不絕。對於如何打殲滅戰、如何穩定朝鮮戰場的形勢,毛主席十分贊同林彪的意見。
當時的中央政治局有不少希望林彪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對於這些情況林彪內心是清楚的,於是林彪不得不在毛主席面前如實告知自己的情況。關於林彪的身體狀況,解放戰爭時期,怕風、怕光、怕水使得他的身體飽受摧殘,在華南追擊白崇禧的時候,林彪依靠軍人天生的好勝心才勉強支撐下去,到了海南島戰役期間,林彪身體狀況已經不能指揮作戰,被安排到後方休養。林彪此時向中央提出健康問題,意思很明白: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朝鮮,請派別人領兵。
毛主席決定出兵朝鮮,彭老總支援出兵朝鮮
當毛主席得到林彪的意見後,內心已經不將林彪作為率兵援朝的指揮官。隨著林彪表明態度,毛主席不禁感到這件事的棘手。正在毛主席感到問題嚴峻之時,想到了慣打硬仗彭大將軍。
1950年10月1日,北京城的民眾載歌載舞,歡慶著新中國建立一週年。此時的中南海頤年堂會議廳內,毛主席和中央領導表情嚴肅,正在做著出兵朝鮮的討論,一直討論到天亮。10月3日,毛主席受到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的報告,美軍已經越過了三八線,東北軍區已經收到了金日成和斯大林的求援信。
此後中共中央會議上,從早到晚討論只有兩件事,一是誰來掛帥,二是什麼時候出兵。毛主席經過反覆思考後,決定讓一起南征北戰二十多年的彭德懷掛帥。彭德懷是一位臨危不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具備過硬軍事才能的帥才。
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建議,得到了幾位常委的贊同。於是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於是10月4日,北京西郊機場一架飛機降落,這裡早已經有幾輛汽車等候,飛機走下來的正是西北野戰軍司令彭德懷和幾名西北局同志。
彭德懷上車後,一路疾馳至中南海。“老彭,辛苦了,你來的正好!”毛主席和彭德懷兩人緊緊握手,隨後毛主席將彭德懷帶進辦公室,詢問他對朝鮮戰場的看法。彭德懷認為,一旦美軍佔領朝鮮,屯兵中朝邊境,以後隨時可以向新中國發動攻擊。到那時新中國必將永無寧日,面臨的局勢更不利,堅決擁護毛主席出兵決策。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主席發言後,常委們一致同意彭德懷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率領部隊入朝作戰。會議結束後,毛主席向彭德懷透露,志願軍出兵時間初步定在10月15號。
10月18日,毛主席為彭德懷舉杯餞行。10月19日拂曉,彭德懷乘坐汽車從北京飯店出發,後換乘飛機趕往瀋陽,最後乘飛機抵達安東。下午5時30分,黃昏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拉起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從10月1日國慶直至志願軍入朝,毛主席為出兵朝鮮問題殫精竭慮,以非凡的膽略和勇氣做出了出兵決定。我們不禁為非凡膽略和魄力感到欽佩,無獨有偶,基辛格在作品《論中國》中提到,毛澤東的戰略思維中,是對長遠考慮、戰略方針和心理因素的綜合揣度。
正是毛主席的殫精竭慮和志願軍戰士流血犧牲,建國初期面臨的危險局面才離我們遠去,讓我們向偉大的志願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