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1月8日,人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享年78歲,在生命最後的這幾年裡,他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忙於工作,依舊全身心地為人民服務。
周總理病重,葉劍英多次看望
1972年,周總理開始出現便血癥狀,為他治療的醫生們很是擔心,就怕周總理的身體出現什麼狀況,並常常勸他去做一次全面檢查,但是周總理每次都選擇了婉拒,一定要以工作為主。
5月18日,經過多地專家會診確定,當時的周總理已經患上了膀胱癌,張佐良立即將這件事情上報中央,毛主席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非常擔心,並時刻關注著他的病情,勸他能夠安心養病,不過周總理卻根本停不下來。
1974年,四屆人大順利結束之後,周總理的病情開始逐漸惡化,在病痛的折磨之下,他的身體日漸消瘦,嚴重時還會疼到不停打滾,差點昏倒在病床上,在醫護人員的搶救之下,才終於穩定。
同年5月,周總理的癌細胞開始擴散,而他身體上的疼痛也逐漸加劇,但就算是這樣,他也不願住院接受治療,整日忙得不可開交,周總理認為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一定要多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周恩來年譜》中就記載了他當時高強度的工作量:
1974年1月至5月期間,周恩來的實際工作量為每日工作12至14小時有9天,14至18小時有74天,19至23小時有38天,連續工作24小時有5天。此外,從3月中旬到5月底的兩個半月內,除日常工作外,共計參加中央各種會議21次,外事活動54次,其他會議和談話57次。
6月1日,周總理進行了第一次手術,一段時間之後,又進行了第二次,雖然說這兩次的手術都非常成功,但是他的病情卻沒有因此轉好,隨著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葉劍英非常擔心,並常常前往醫院看他。
除此之外,葉劍英還多次找周總理的主治醫生吳階平談話:“一定要想辦法穩定病情,盡力延長時間,分秒必爭。”
隨著周總理的病情不斷惡化,他和葉劍英的談話時間也在逐漸縮短,甚至有時連一句話都說不上,但儘管如此,葉劍英也不會離開,總是坐在周總理病床旁,雙眼含淚的看著他,希望他能夠儘快好起來。
1975年6月,距離周總理第三次手術已經過去三個月了,一天他主動向毛主席彙報自己的病情:
“我現在身體還禁得起,體重還有六十一斤。一切正常可保無虞,務請主席放心。手術後情況,當由他們報告。”
12月,周總理常常陷入昏迷狀態,醫護人員知道這應該是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並作出了最壞的打算,周總理在自己短暫的清醒時,向身邊的秘書提出了想見羅青長的想法,秘書不敢有片刻耽誤,便立馬給鄧小平打了個電話,在他的通知之下,羅青長趕忙前往醫院,當時周總理瘦的讓他心疼。
羅青長站在病床前哽咽著說了句:“周總理。”
二人聊了不多久,周總理便再次進入昏迷狀態,醫護人員們開始全力搶救,一直到中午他才終於甦醒,雖然說周總理當時的情況已經不容樂觀,但是他心中卻依舊惦記著在臺灣的同志以及昔日的戰友,羅青長向他作了詳細彙報。
1976年1月5日晚,周總理進行了最後一次手術,當時的他已經無法進食,只能靠吸氧、鼻飼來維持生命。
1月7日,病重的周總理再次陷入昏迷,一直到晚上11點左右才再次清醒,他看著病房內站滿了醫護人員,虛弱的說到:“我這裡沒什麼事了,你們先去照顧其他的病人吧,他們比我更需要你們。”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與世長辭,現場哭聲一片,他的妻子鄧穎超來到病房之後,顫抖著掀開了周總理身上的白床單,俯下身親吻著他的額頭,哽咽著說道:“恩來,恩來你離開了,永別了,我們再也見不到了。”
鄧小平連下三道命令,葉劍英同意
周總理病逝當天,中央政治局正在召開會議,這時汪東興來到了會議現場,看著大家難過地說道:“周恩來同志於今天上午9時59分逝世了。”
鄧小平聽過之後愣在那裡久久不能回神,他和周總理早已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他的兒子鄧樸方就曾經說過:“周總理的離開對於我父親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樣的悲痛是別人無法體會的,父親一向沉著冷靜,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周總理的離開卻讓他悲傷至極。”
過了一會,鄧小平才回過神來,這時他直接起身準備趕往醫院,不過有人在一旁提醒道:“會議還未結束。”
鄧小平見狀含淚下達三道命令:
第一、立即向主席報告,組成治喪委員會;
第二、以中央名義發訃告,通知各駐外使館降半旗;
第三、命令海邊防部隊,進入一級戰備。
鄧小平說完之後,葉劍英緊接著站起來嚴肅的開口:“我完全同意,現在就去通知作戰部,讓他們立即執行。”
後來葉劍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那天他結束會議回來的時候,難掩悲傷情緒,聲淚俱下,很長一段時間都緩不過來,實在是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在之後的一次會議中,他們著重討論了到底由誰來為周總理致悼詞,有不少人表示葉劍英元帥完全可以,但是他本人卻不這麼認為,覺得自己並不合適,並提議由鄧小平來為周總理致悼詞,大家一致同意。
關於周總理的悼詞,工作人員反反覆覆修改過很多次,最後交到鄧小平手上時,他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添上一句話,並立馬交由毛主席審批,毛主席看過之後直接批示:同意。
1月15日,周總理的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順利舉行,現場一共來了5000多人,鄧小平強忍淚水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他站在毛主席所送來的花圈旁邊,聲音幾度哽咽,現場傳來的都是陣陣哭泣聲。
後來鄧小平的女兒回憶道:“周伯伯離開之後,父親帶著我們一起參加了追悼會,當走到周伯伯的遺像前時,我們都忍不住留下了兩行熱淚。”
除此之外,葉劍英前往北京醫院向周總理的遺體進行告別時,也不由得再次淚流滿面,很多回憶也隨之湧上了心頭。
周總理與葉劍英的革命情誼
1924年5月,黃埔軍校建成之後,葉劍英在安排下擔任教授部副主任,主要負責為學生們講授軍事理論的課程。
這年7月,周總理從法國深造結束歸國,並順利進入黃埔軍校,成為了政治教官,後來由於表現出色,正式開始擔任政治部主任。
其實在法國的那段時間內,周總理就對葉劍英的名字有所耳聞,這次他們二人都在黃埔軍校任職,周總理常常聽學生們說起葉劍英的課有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之間的接觸也越來越多,並逐漸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當時的葉劍英對周總理是非常欣賞的,他的革命精神以及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都深深感染著自己,並提出了想要加入共產黨的想法。
由於那個時候黨內的很多人對葉劍英並不熟悉,紛紛投了反對票,但這時周總理卻主動站了出來,向大家解釋葉劍英不僅僅有著良好的作風,而且意志堅定,這樣的人才實在是不可多得。
1927年,在周總理的介紹之下,葉劍英順利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有著共同的革命理想,並常常在一起互相討論,交流學習。
1930年,葉劍英結束了在蘇聯的學習之後順利返回上海,並再次見到了周總理,他們二人雙手緊握,葉劍英笑著向周總理彙報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周總理認真的聽著,時不時地點點頭表示肯定。
在這之後,周總理決定讓葉劍英暫時留在上海軍委工作,並和劉伯承一同加入到翻譯蘇軍步兵戰鬥條令的工作中。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戰鬥條令終於被翻譯成書,並派人送到每個根據地,讓戰士們潛心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31年,周總理親自找葉劍英談話,並問到了他之後的計劃以及安排,葉劍英聽過之後認真的回答:“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在軍隊任職,現在還想從事軍事方面的工作,希望組織可以同意我前往蘇區。”
這時周總理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葉劍英曾經多次參加起義,不僅僅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還因此積累了不少經驗,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指揮員,想到這兒,周總理立即表示同意,並安排他前往中央蘇區,讓葉劍英正式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部的負責人。
在蘇區的反“圍剿”戰爭中,葉劍英成為了毛主席以及周總理的助手,這段時間內,他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1932年8月,周總理和葉劍英等人一同前往江西興國縣召開會議,並決定向樂安縣以及宜黃縣發起進攻,在周總理的安排之下,葉劍英開始制定此次的作戰方案。
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正確指揮之下,根據這一方案直接發起進攻,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戰鬥之後,共殲滅敵軍5000多人。
其實這次戰役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就是因為葉劍英帶領著大家做了仔細的偵查,並且此次的計劃十分詳細,周總理一直對他讚不絕口,而且還曾在南豐寫給蘇區的中央局報告中提及:
“過去軍事行動上沒有方案,這裡我們改了這一缺點,制定了北取樂安和宜黃的作戰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去做,也實現和完成了第一步作戰計劃,獲得了成功。”
其實周總理除了在軍事方面常常借鑑葉劍英的想法之外,而且就連他的其他實力也一直看在眼裡,並得到了充分發揮。
在長征期間,葉劍英帶領軍隊渡過湘江,正準備繼續前行時,周總理卻急衝衝地來到他身邊說道:“現在讓部隊在原地休息,不要貿然前行,一定要注意敵機的空襲。”
葉劍英聽過之後,立馬安排他們稍作休息,並時刻警惕敵機的來襲,果然如此,過了一會之後,天空中出現了不少敵機,葉劍英見狀讓戰士們趕快臥倒,一定要注意安全,但是他自己卻意外被炸傷。
周總理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非常擔心,並立馬安排醫生去為葉劍英治療,雖然說周總理那段時間忙得不可開交,但總會抽時間前去看望他,一直到葉劍英完全康復,周總理才終於放下心來。
在紅軍過草地期間,周總理病重,連續幾日高燒不退,甚至還陷入了昏迷狀態,因為最好的醫生傅連璋一直跟隨著朱德,當時一下難以趕回醫治,毛主席等人都非常著急,並時刻關注著他的病情。
毛主席與葉劍英一同前來看望周總理,那個時候的周總理十分虛弱,而且還消瘦了不少,葉劍英看在眼裡很是心疼,當他聽到衛生部的工作人員說部隊中有一位醫生有著高超醫術時,他便主動前去接見,在這位醫生的全力救治之下,周總理終於逐漸好轉,而葉劍英也因此鬆了一口氣。
周總理和葉劍英不僅僅在工作上配合十分默契,而且他們彼此信任,一同度過了那段崢嶸歲月,新中國成立之後,葉劍英依舊時刻關注著周總理的身體。
隨著周總理病情逐漸惡化,必須住院接受治療,在這期間,葉劍英就特地叮囑他們一定要盡力醫治,除此之外,葉劍英還常常打聽關於膀胱癌的治療方法,並常常與醫生進行溝通以及檢驗。
除此之外,周總理每次手術期間,葉劍英都會等在手術室外,一直到順利結束為止,並仔細向醫生詢問有關情況,得知已經穩定之後,才能放心離開。
當葉劍英得知周總理有段時間不想吃飯時,為了他的身體著想,葉劍英特地來到河邊釣魚,只要釣到大魚,他便立馬派身邊的工作人員送往醫院,一定要為周總理好好補補,不能缺了營養。
葉劍英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外出時,都隨時惦記著周總理的身體狀況,並常常親自打電話詢問,關心周總理近期的食慾以及睡眠質量。
得知周總理病重依舊忙於工作時,葉劍英非常擔心,但是他也知道周總理的性格,一心只為國家、為人民,每次想到這裡,他都忍不住溼了眼眶,甚至有時還會淚流滿面。
周總理離開之後,葉劍英陷入長時間的悲痛難以走出,他們二人年少相識,情誼深厚,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不停地奮鬥著,他們值得我們尊敬,同樣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