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中國樂壇,用“神仙打架”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各家唱片公司像是商量好了一樣,一起亮出各張王牌。
那一年,張韶涵釋出了第一張專輯;
蔡依林的《愛情36計》走進了無數宅男的心裡;
林俊杰的《江南》朗朗上口;
王菲的封山之作《將愛》登上金曲獎;
周杰倫的《七里香》讓無數人為之瘋狂;
龐龍的《兩隻蝴蝶》飛到了全國上下……
但就在這一年的流行樂壇被一眾年輕歌手霸佔時,內地音樂圈正悄悄孕育了一個“現象級”風潮的苗頭。
也是2004年,一張名為《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專輯面世。
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首專輯從新疆火到了全國上下,還擁有很多頂尖歌手都眼紅的銷量:270萬張!
要問刀郎當時有多火?音像店的老闆說:
“只要在播《2002年的第一場雪》,店裡的生意就不會差。”
但是在幾年後的一次音樂盛典中,刀郎受到了眾多專業歌手的不滿和嫌棄,大有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架勢。
而在當時,“草根歌手”刀郎根本無力招架,百口莫辯。
但其實深扒當年的事可以發現,刀郎之所以銷聲匿跡不僅是因為被音樂人“圍攻”,他受的憋屈遠比我們想象得多。
01
一直以來,刀郎的風格都是那獨特的煙燻嗓以及新疆特色濃郁的曲調。
但誰能想到呢?刀郎其實不是新疆本土人,他本名叫羅林,在四川長大。
因為父母都在文工團工作,所以刀郎也因此受到了很好的環境薰陶,鋼琴、樂譜一類的東西比同齡人更早接受到。
但是真正發現刀郎有音樂天賦的卻是舅舅。
那一年他12歲,已經能看懂樂譜,舅舅驚訝之餘也感嘆他是個好苗子。
但在那個年代,學音樂對普通家庭來說根本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比如有人家裡的進口鋼琴已經落了灰,而刀郎的父母給他買個電子琴都要攢很長時間的錢……
選擇從來都不是給窮人的,刀郎的天賦因此被擱置。
他非常崇拜自己的哥哥,雖然不善言辭,但每次在外面受了欺負哥哥都會幫他討回公道。
兄弟之間的感情,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刀郎15歲那年,哥哥把女朋友帶回了家,不出意外的話沒過多久哥哥就要成家了。
但之後的一天,刀郎卻從一些“社會朋友”的口中,聽到了嫂子之前的感情過往。
這讓原本他心中十分敬重的哥嫂,突然變得有些彆扭。
因為這件事,他和哥哥爭吵了起來,甚至扭打到了一起。
兩兄弟本來也沒什麼大矛盾,但母親的熟絡讓老大更加氣憤,最終摔門而出。
只是這個時候正在氣頭上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一別卻是永別。
幾天後,刀郎的哥哥因為車禍不治身亡,刀郎如遭雷擊自責不已。
多年後,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表示:“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哥哥的離去確實給了他不小的打擊,母親也因此陷入了絕望,時常之父刀郎:
“不要鎖門,那天你哥生氣走得急,沒帶鑰匙就出去了!”
那段時間,是刀郎最迷茫的時候。
一年以後,初中都沒畢業的他就離家出走,走之前留下一張紙條,告訴父母自己去追逐音樂的夢想了。
在父母眼中,這無疑是二兒子的叛逆之舉,但在他眼裡,這是自我的救贖!
02
來到一家歌廳,刀郎開始學習鍵盤樂器。
在這期間,刀郎認識了第一任妻子楊娜,兩個人十分投緣。
兩個年輕人的感情,衝動佔據了整個頭腦,但衝動都是有懲罰的。
沒過多久楊娜就懷孕了,兩個人奉子成婚。
1991年,刀郎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一個樂隊,名為“手術刀”,他擔任其中的鍵盤手。
雖然在當地唱響了一些名氣,但像他們這樣沒有專業運營能力的樂隊,連根本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
迫於生活的壓力,他們沒過多久就解散了。
而此時,刀郎的婚姻也遇到了問題。
一句“你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不知道讓多少人絕望。
女兒出生僅僅40天,楊娜就離開了他。
那時候沒錢也沒命的刀郎確實看不到未來,孤獨的日子讓他痛苦不堪,這也為他日後的創作積累了不少情感素材。
整理好心情後,刀郎準備換個城市生活。
聯絡了之前樂隊裡的朋友,刀郎來到了海南。
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侶朱梅,這個姑娘不僅給了他一個溫暖的家,還和他一起創造了一個幸福的未來。
確定了關係之後,他們一起來到了朱梅的老家新疆生活。
不過此時刀郎的經濟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但他仍然堅持著做自己想做的音樂。
期間也有一些機會找上門,讓他做一些商業化的作品,但都被刀郎拒絕。
堅持做自己的結果,就是微薄的收入只夠一家三口蜷縮在不足10平米的小房子裡。
不過很快,機會就來臨了。
2001年時,華語樂壇迎來了一場變革,傳統音樂和網路歌曲戰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抗。
刀郎藉機發表了一張流行和時尚音樂拼湊的專輯。
但銷量平平,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
刀郎靜下心來,《絲路樂魂》、《西域情歌》就是那個時候創作的。
也是那一年,他改掉了“羅林”這個名字,以“刀郎”面向歌迷。
只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名字在3年之後,將會變得家喻戶曉。
03
2004年,刀郎的爆紅讓華語樂壇陷入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局面。
因為同時期的歌手,比他專業、比他學歷高、比他有特點的比比皆是,但都沒他的唱片賣得多。
唱片公司很生氣,歌手們也很不服氣。
最先開腔的,是當時還沒有這麼火的汪峰,他表示:“刀郎現象是流行音樂悲哀的表現。”
後面他還對這話進行了解釋,刀郎是非常一般的,這不是批評而是事實,他只是一種現象。
從汪峰的話中,我們不難理解他的意思,刀郎的唱片銷量好,不是因為他厲害,是因為大家“吃慣了山珍海味,也想嚐嚐野味”。
又或者說,是因為喜歡聽他唱歌的人都是農民,人口基數多,所以就會有一種人人都愛聽刀郎音樂的錯覺,實際上城市裡的人並不喜歡。
汪峰的發言似乎帶動了一些音樂人的情緒。
不久後,楊坤也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刀郎作品的鄙夷,他在接受採訪時脫口而出:“刀郎的音樂,那是音樂麼?”
後來在2010年的一次音樂盛典中,刀郎以超高人氣獲得了“內地十大影響力歌手”的提名。
然而作為評委的那英卻據理力爭地認為,“刀郎不具備審美標準”,然後拒絕他加入。
在後臺接受採訪時,那英也說明了原因,但基本上和汪峰的意思一樣。
然而就是這些人眼中這“難登大雅之堂”的音樂,卻十分賣座,比他們的成績高出好多。
但是對於刀郎來說,聽到這樣的言語,不亞於當面罵他不入流。
其實每個音樂人,在走紅前後都會經歷或多或少的爭議,用實力說話是最簡單的方式。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經歷過“樂壇群攻”之後不久,刀郎就真的逐漸從歌壇消失了。
有人說他是受不了委屈,也有人說是刀郎不願意“同流合汙”,不陪他們玩兒了。
但其實都不對,刀郎當年的委屈,不只來源於這幾個人。
04
在《2002年的第一場雪》之後,刀郎在06年釋出了第二張專輯。
但效果不只是差強人意,跟第一張專輯簡直就是天差地別,單張銷量僅在40-70萬張之間。
其實嚴格來說,刀郎沒能更上一層樓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
因為別人走紅之後要麼是參加活動,要麼是大力宣傳,但刀郎呢?
連面都沒怎麼露,也沒做什麼宣傳工作,網上幾乎搜尋不到他的任何資料。
據說那段時間還有人懷疑“刀郎”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而是透過電腦合成的歌聲。
後來參加商演和訪談,也總是戴著一頂標誌性的鴨舌帽,只露出半張臉,給人一種頗為神秘的感覺。
後來隨著越來越紅,楊坤和汪峰發聲之後,網路和媒體對他的質疑之聲也隨之襲來。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最讓他難以接受的是,這些質疑中還出現了批評的聲音。
說他的歌曲填詞低俗露骨。
比如《2002年的第一場雪》“是你的紅唇粘住我的一切,是你的體貼讓我再次熱烈”;
《情人》“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讓我在午夜裡無盡的銷魂”……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那英和汪峰說,他的歌只有農村人喜歡聽的原因?
剛開始,刀郎並不怎麼在意,他也知道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
他始終認為質疑和批評自己的人,應該只存在於一小部分人群。
但是直到有一天。
他出差到一個很邊緣的小縣城,剛一下車就看到自己的巨幅牌子上寫著“冷眼看刀郎”五個字。
短短五個字刺痛了刀郎的心,此時他才意識到,原來批評刀郎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
在一次專訪中,刀郎坦言,工作室對面的公交站,周圍都是各種大大小小的店鋪,幾乎一整天都是放著他的歌。
剛開始的時候自己還覺得很高興,慢慢地就沒了感覺。
一兩個月以後,就感到厭煩了。
刀郎這個時候明白,連自己都會煩,別人的牴觸心理會更加強烈。
其次,他在專訪中還透露,不只是有一部分粉絲反饋他的歌不好,就連他女兒都不喜歡他的歌。
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他大女兒就說:“爸爸的音樂怎麼是這樣的?”
因此,兩個女兒在學校一般不跟人透露他的歌手身份,只說:“我爸爸是賣西瓜的。”
所以說,當時的刀郎不僅在主流音樂圈受排擠,外界也開始慢慢不認可,就連家人也無法理解。
一時間,他找不到自己繼續下去的意義,所以後續的創作時也失去了激情。
當然,除了音樂本身之外,一些媒體的不實報道,也直接影響了刀郎的口碑。
那時刀郎為了說錯什麼話引起誤會,經常拒絕回答記者的問題。
可能是表情太嚴肅,所以他就經常被誤解,說他耍大牌、擺架子。
刀郎還透露,有一次參加聯合演唱會,他把自己的幾首歌唱完就離開了。
但結果第二天都在報道他的演唱會縮水,欺騙歌迷。
這讓他一頭霧水。
追根溯源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刀郎名氣大,一些主辦方為了吸引人流,把聯合演唱會宣傳成刀郎的個人演唱會。
然後再經過媒體的不實報道,刀郎就背了黑鍋。
但因為剛走紅什麼都不懂,再加上各種質疑不自信,刀郎本能地選擇了迴避,因此直到多年後,我們才知道當年的狀況。
只是幾年過去,華語樂壇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刀郎,只能是一個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