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新中國的成立,意味著中華民族從此站了起來,再也不是任人欺壓的“東亞病夫”,全國上下都洋溢著解放的欣喜。
同年2月,黨中央委員會西南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決定把西南剿匪作為此時的中心任務。
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為什麼卻要把剿匪作為中心任務呢?原來,西南地區的解放較於全國其他地區是比較晚的。1949年12月,蔣介石在敗退臺灣之前,在西南地區大力發展“遊擊幹部”培訓班,一邊正面對抗,一邊發展了大量特務。此舉導致西南地區土特武裝力量空前強大,匪情為全國最嚴重地區之一。單單在雲南境內的土匪就有上百股,他們佔山為王,作惡多端,對新中國的發展極為不利。
1950年5月份初步統計,雲南地區的土匪人數已達4.5萬餘人。針對這一嚴重情況,雲南軍區決定派遣大部隊赴雲南剿匪,而這其中,就有一位叫陳訓楊的年輕人。
一、左眼負傷,不為國家添負擔。
1993年,已經年過七旬的陳訓楊正在自己的地裡拿著農具給地裡的莊稼翻土,可突然左眼一陣劇痛,隨後便眼前一黑,什麼也看不見。
兒子和其他親人對陳訓楊的情況擔心不已,便第一時間將陳訓楊送往了當地醫院。
經過細緻的檢查,醫生告訴陳訓楊兒子,老人左眼的病症是多年前由於受過重創所致,因為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沒有及時治療,現在後遺症已經相當嚴重。
經過再次診斷,但是,由於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老人的左眼球已經壞死,只能手術將陳訓楊老人的左眼球摘除。
陳訓楊知道結果後,出乎意料地接受了這個結果,可對於受傷的原因,卻一個字也不願意說。對此,家人們拗不過他,只好不再追問。
轉眼到了出院的時候,陳訓楊的兒子被告知,按照現在的國家相關政策,老人本次手術的部分醫藥費是可以報銷的。正當兒子把這個訊息告訴陳訓楊,打算讓父親高興一下時,陳訓楊卻非常嚴厲地批評起了兒子,怒吼道:“你不是黨員嗎?怎麼連國家的便宜都要佔?家裡是沒有錢了嗎!”
說罷,便將兒子手中的報銷憑證撕了個粉碎,怎麼也不願意讓兒子去報銷醫藥費。
兒子一頭霧水,自家的家境也並不算富裕,報銷多少能減輕一些負擔,然而,面對父親卻不敢反駁。怎麼也想不明白,脾氣一向溫和的父親會如此大發雷霆。由於父親當時身體剛好,為父親身體考慮,還是順應了父親的意見。
幾年過後,國家組織退伍老兵資訊採集,兒子和鄉親們才知道,身邊這個普普通通的老人,竟然是為新中國立下赫赫戰功的一等功臣。
原來,陳訓楊眼睛上的傷,是年輕時剿匪戰鬥中不幸被敵人所打傷,但是,陳訓楊看著身邊的戰友們前仆後繼,便也下定決心堅持到最後一刻。
不久之後,這場戰爭勝利了,可是,由於陳訓楊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和當時醫療條件落後等原因,陳訓楊左眼的傷便一直沒有痊癒,且出現了後遺症。
年輕時不願因為受傷下火線,即便如今上了年紀,這位英雄也不願意“佔國家的便宜”,所以,老人便撕掉了報銷憑證。
二、戰火紛飛,幸入紅軍
陳訓楊1920年出生於江西省高安市,家境貧寒,上面有六個哥哥。在當時那個年代,或許人口眾多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好事,因為勞動力多,日子也更容易過得下去。
可是,陳訓楊家卻不同,正逢戰火紛飛的年代,到處都在打仗,兵荒馬亂,農民更難生存下去。陳訓楊的六個哥哥或戰死沙場,或被當作壯丁抓走,從此杳無信,家裡只剩下陳訓楊這個小兒子。
儘管如此,老天並沒有從此善待這個可憐的家庭,當時國軍節節敗退,已有頹勢。但是,蔣介石政府為了繼續頑抗,便大肆從南方抓捕壯丁充軍,陳訓楊也和哥哥一樣,僅僅經過簡單的訓練就被迫端起了槍,收編進了國民黨軍隊。
彼時淮海戰役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粟裕等人的指揮下勢如破竹,打得國民黨軍隊毫無還手之力。而陳訓楊,便在參軍不久之後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剛被俘虜時,陳訓楊覺得自己必將難逃一死。因為在國民黨時,他們便向新士兵宣傳解放軍心狠手辣,所有俘虜抓到後第一時間全部槍斃。
陳訓楊十分害怕,後來卻發現解放軍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一位班長一眼看到了人群中矮小的陳訓楊,一看就是餓了很久。便從袋子裡拿出來了兩個窩窩頭,遞給他,說:“你一定餓了吧,先吃吧,不夠的話還有。”
陳訓楊看了眼周圍的戰俘,發現解放軍都給他們發了吃的。陳訓楊當時餓極了,顧不得那麼多,拿過窩窩頭就狼吞虎嚥起來,在他看來,這或許是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餐了。
吃完以後,陳訓楊對班長說:“我吃飽了,你們要殺就殺吧。”班長聽到後知道陳訓楊誤會了自己,笑著解釋說:“我們從來不會殺戰俘,你們吃飽了的話可以選擇回家或者加入解放軍,若是回家的話,我們還會給你們發放路費。”
陳訓楊本來不相信,可是,當他親眼看到俘虜們離開時,這才知道班長並沒有騙他,解放軍真的是人民軍隊。
由於陳訓楊當時文化水平很低,即便回家也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回去,更重要的是,陳訓楊相信,在這樣一支如此為老百姓考慮的軍隊裡,還有什麼好顧慮的呢?於是,便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解放軍,此後被編入第二野戰軍。
三、風大浪高,身先士卒
1949年初,經過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軍主力部隊基本被殲滅,國民政府被迫退守長江以南。蔣介石為了贏得時間繼續抵抗,在長江以南重整全部兵力,靜候時機發起反攻,妄圖東山再起。當年1月21日,蔣介石宣佈隱退,而後,由當時的副總統李宗仁擔任中華民國“代總統”職務。與此同時,國民黨提出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背地裡蔣介石仍以國民黨總裁身份,統攬黨內的軍政大權,擴大軍隊規模準備發動戰爭。
1949年4月,為爭取早日解放全中國,中國共產黨下達指令,決定以百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一觸即發,可是,百萬雄師過大江卻並非易事。
此時的長江,水深浪急,江面寬闊,對面的國民黨軍隊有著先進武器,甚至還有飛機和炸彈,而解放軍的裝備只有簡陋的木船。
當時,為了儘快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奪下長江這個兵家必爭之地,上級指示陳訓楊所在團選出300人組成渡江戰役先遣突擊隊,任務為搶佔長江渡口,為其餘的百萬大軍開路。陳訓楊向上級隱瞞了自己不熟水性,毅然決然加入了突擊隊。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江,貫穿了我國大陸中部。而每年的四五月又是長江的汛期,風急浪湧,下游江面寬至十多里,對渡船影響非常大。解放軍的裝備撿漏,隨時都有被大浪衝走的危險。
戰役中,陳訓楊冒著敵軍的轟炸,在波濤洶湧中的長江中來回接送戰友,無數的炮彈向渡船打過來,陳訓楊卻毫不害怕,身上受傷了也感覺不到。簡陋的渡船被炸成了木頭碎片,他就緊緊抱著江中的不知哪裡飄來的浮木。一番轟炸和掃射之後,300人的突擊隊,到了對岸渡口,最後只有50餘人。
由於陳訓楊在這次戰役中果敢剛毅,臨危不懼,榮獲一等功,被授予“水上英雄”榮譽稱號,同年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四、崢嶸歲月,解甲歸田
1952年,陳訓楊跟隨部隊的腳步,跨過鴨綠江,與眾多中國志願軍一起開始了抗美援朝。他先後參加了朝鮮西海岸反空降、抗登陸作戰和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等。
1955年的4月,陳訓楊結束了自己南征北戰的軍旅歲月,經過國防部稽核,批准陳訓楊復員。復員大會上,楊志軍將軍對這些捨不得部隊的戰士們說:“立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大家都要再接再厲,努力搞好家鄉建設。要從群眾中來,也要以普通黨員深入到群眾中去。家鄉就是你們新的戰場!”陳訓楊把這句話記到了心裡,也記了一輩子。
1958年,為了治理江河,新中國又發起了新的挑戰,開始興修水利工程。當時,退伍不久的陳訓楊因為長期隨部隊征戰,戰鬥經驗豐富而且身為黨員,經過組織商議後,決定讓陳訓楊參與高安上游水庫建設任務,任施工團第三連指導員。
陳訓楊在職期間,嚴格管理連隊,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什麼髒活累活他都第一個站出來。不論任何地點,時刻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始終堅守在大壩建設的第一線。可以這麼說,陳訓楊不僅是一位認真負責的施工指導員,更是一位出色的戰士。由於忙於工作,基本住在了工地,陳訓楊對於家庭便虧欠了許多。身為一家之主,他從來沒有多餘的時間好好地陪伴自己的兒女,甚至連妻子生產時也沒有陪在她的身邊。
1960年,組織上看中陳訓楊認真負責地工作態度,本欲將陳訓楊調到黃沙當地的苗圃工作,而陳訓楊卻主動放棄了在他人看來是非常羨慕的工作,因為他始終記得楊志軍將軍的話,“要從群眾中來,也要以普通黨員深入到群眾中去。”
最終,他選擇了回到大城洲上村的老家,當起了田間地頭的普通農民,對於過去的種種沒有對任何人說過。
復員多年以來,陳訓楊一直沒有放棄為國家做出一份貢獻。在2020年疫情嚴重時,陳訓楊第一時間便拿出2000塊錢捐助災區,這對於陳訓楊這個家境並不富裕而且生活簡樸的老人來說是一筆鉅款,可是,他卻時刻沒有忘記只是一名共產黨員,自己應該走在第一線。
如果不是這次退役老兵調查,或許陳訓楊的事蹟慢慢地也會被人淡忘。但是,他那顆為國家為人民奉獻出一切的心,卻將永遠熠熠生輝。
少小離家老大回,不忘初心得始終。時間改變了陳訓楊的外表,卻改變不了他對組織對國家濃烈而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