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主席帶領部隊來到井岡山,和當地鄉親們生活在一起,在這裡建立了我黨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期間,他曾經把自己的新棉衣贈予了當地的一戶人家,幫助他們度過寒冷的冬天,這份情誼被老鄉一直記在心中。
1965年,闊別38年之久,毛主席故地重遊,再次來到了井岡山。
這天,毛主席正在辦公,屋外傳來了警衛人員和一個陌生人的對話:“麻煩你通報一下,謝槐福來看毛主席了。”
原來,他正是收到毛主席棉衣,對主席感恩已久的那個老鄉。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在上海公開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中共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破裂。
蔣介石背叛革命後,國民黨內部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原先親共的武漢政府也逐漸走上了公開反共的道路,7月15日,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宣告了國內大革命的失敗。
8月7日,我黨在湖北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上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決定,同時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
由毛澤東出面,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邊界地區領導工農群眾,進行秋收起義。
9月9日,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正式爆發。
工農革命軍率現在修水縣城打響戰鬥,起義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破壞了敵人的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和後勤補給線,部隊扛著起義的大旗開始向長沙進軍。
隊伍途經渣津地區的時候,與之前收編的邱國軒隊伍進行整合。
邱國軒原本是王天培舊部,參加了北伐革命,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王天培徐州失守被殺之後,他的舊部大多被遣散回家,邱國軒也回到修水地區,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土匪勾當。
秋收起義爆發前,盧德銘率領的警衛團在修水與邱國軒發生了衝突,邱國軒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能表示投降,願意參加起義的工農隊伍。
警衛團的副團長餘灑度考慮到當時正是用人之際,於是同意了邱國軒和他的土匪軍的投誠,沒想到這次的收編行為卻為日後秋收起義第一團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當起義部隊來到長壽金坪時,與當地駐紮的反動派隊伍發生了火力衝突。
正當起義軍久攻不下的時候,邱國軒背叛革命,率領舊部劫掠了一團的輜重後,投靠了反動派部隊,成為當地保安團,負責圍剿當地的民兵游擊隊。
起義軍第一團的戰士們腹背受敵,損失了200多支槍械,部隊傷亡損失慘重,只能暫時選擇退兵。
秋收起義的另外兩隻隊伍在進攻時同樣遇到了難題,面對敵眾我寡的情況,起軍隊伍被迫撤退,找尋合適的機會再度出擊。
起義部隊三路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向各部隊發出通知,在瀏陽縣文家市進行緊急集合。
在文家市召開的會議上,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革命局勢,果斷的放棄了進攻長沙的計劃,決定儲存我黨有生力量,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較為薄弱的偏遠農村發展革命,繼續武裝鬥爭。
9月20日,秋收起義隊伍剩餘的一千五百多人離開文家市,向南行進。當部隊途徑在江西萍鄉蘆溪鎮的時候,遇到了反動派隊伍的埋伏。
此時,毛澤東所在的先頭部隊已經透過敵人的伏擊,蘇先駿率領的第3團還在敵人的包圍圈。
值此危急關頭,盧德銘率領一個連的兵力回身支援,為掩護部隊突圍,他來回穿插,在暗中阻擊敵人,在行進途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盧德銘的舉動為部隊突圍贏得了充分的時間,他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取得了主力部隊的安全撤離,當毛主席得知盧德銘犧牲的噩耗之後,情不自禁地紅了眼眶,仰天大喊:“還我盧德銘,還我總指揮!”
當時,起義軍隊伍前有反動派部隊埋伏, 後有軍閥窮追不捨,毛澤東只能將盧德銘的遺體就地安葬,率領隊伍繼續向井岡山進軍。
當他們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起義部隊僅剩不足千人,而且目前的狀況是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極為混亂,組織性紀律性極差,不少人選擇當了逃兵。
此時的部隊還沒有建立基層黨組織,僱傭軍隊的遺留問題嚴重影響著隊伍紀律,加上多熱作戰失利,軍心動搖的情況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為了鞏固革命軍隊,適應武裝鬥爭的需要,在隊伍到達三灣村的當天晚上,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緊急會議,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頓和改編,這就是我軍歷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
經過改編之後,起義隊伍煥然一新,部隊中良莠不齊的不良風氣得到整頓,戰士們計程車氣得到了充分的提高,部隊整裝待發,在毛澤東的率領下,來到了井岡山。
井岡山地區位於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這裡地處偏僻,遠離城市,國民黨的統治力量較為薄弱,湘贛兩省的軍閥以此為戒,井水不犯河水。
革命軍在這裡建立根據地,可以利用兩省軍閥之間的猜疑與矛盾,和反動派部隊周旋。
更為關鍵的是,這裡屬於山林地帶,適合革命軍最擅長的游擊戰鬥,透過開展游擊戰,革命軍可以將自己的影響輻射兩省乃至湖北和福建等地。
在毛澤東上井岡山之前,這裡就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在國內大革命期間,有很多人自發的組織和參與了農民運動,當時有袁文才和王佐兩人率領的部隊駐紮在井岡山,依靠井岡山險要的地勢在這裡發展壯大。
毛澤東在上山之前曾寫信給袁文才,得到了當地農民部隊的支援,隊伍進入井岡山之後,起義軍和當地農民軍進行整編,這就是主力部隊紅一方面軍的雛形。在袁文才等人的支援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工作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在短短時間之內就取得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戰士們在這裡建立了後方醫院,成立了留守處和教導隊,安置了受傷的戰士和後勤輜重,紮根於井岡山,和反動派部隊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對峙。
雖然有袁文才等當地武裝力量的支援,但是部隊仍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衣食住行。
井岡山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隊伍來到這裡之後,只能住在破舊的茅草屋中,而且這裡糧食匱乏,老百姓們的資助只是杯水車薪,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為了解決紅軍的吃飯和穿衣問題,毛澤東雙管齊下,一方面建立了被服廠和軍械處,由當地婦女組織負責,帶領鄉親們趕製棉衣和被褥。
另一方面,毛澤東派出了大量部隊在井岡山附近的各縣區打游擊,不但解決了部隊的給養問題,而且還充分宣傳了黨的主張,擴大了工農紅軍的影響力。
根據地軍民一家親,毛主席群眾送棉衣
毛澤東在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同時,和當地的父老鄉親打成一片,部隊的戰士們在建設工作之餘,總會抽出時間來幫助鄉親們幹農活。
毛澤東也經常居住在老鄉家中,為他們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當時他多次住在謝槐福的家裡,幫助他收糧打糧,有時候還會親自教導他的孩子認字,兩人關係極好。
井岡山的冬天格外寒冷,山上經常飄著鵝毛般的大雪,漫山遍野,銀裝素裹,凜冽的寒風呼嘯著,給了初到此地的戰士們一個下馬威。
此時,經過整編的工農部隊,人數已經突破了五千大關,但是他們全部身著單衣,戰士們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所有人都咬緊牙關,沒有一個人喊苦。
見此情況,毛澤東動員戰士和想起你們去往被服廠,抓緊時間趕製一批棉服,讓戰士們在天寒地凍中不至於受凍。
經過一番趕製,井岡山地區出現了一大批新制棉衣,毛澤東也分到了一件。不過,由於材料有限,這些棉衣的數量難以做到人人都有,很多戰士和鄉親們仍舊穿著兩層單衣過冬。
有一次,毛澤東從隊伍視察工作歸來,冒著大雪來到謝槐福家中,當他看到謝槐福身著單衣,正在院中劈柴,雙手凍的通紅的時候,心生感慨,連忙把身上的棉衣脫下來,披在謝槐福身上。
同時,毛澤東上前拿過謝槐福的斧頭,開始幫他劈柴。謝槐福見狀,先是愣了一下,眼裡滿滿的都是感動,他連忙脫下棉衣,說道:“毛委員,這可使不得,哪能讓你幹這種粗活?”
毛澤東卻不以為然,露出了爽朗的微笑,他笑著說:“咱都是農民子弟,有什麼幹不了的?說不準這劈柴,我做得比你好呢!”說完之後,他還哈哈一笑。
緊接著,毛主席一邊劈著柴,一邊頭也不回地對謝槐福說:“你趕緊把棉衣穿上吧!你們這一大家子好像都沒有棉衣吧,你可是一家之主,可不能凍倒了,不用擔心我。”
謝槐福聞言,心中十分感動,淚水在眼眶打轉,他低頭看著身上的棉服,心中感慨道:“毛委員沒有官架子,心繫群眾,真是一個好同志啊!”
毛主席幫謝槐福劈過柴之後,婉言拒絕了他留在家中吃飯的邀請,繼前往別的鄉親家中檢視,看看他們有沒有生活上的難題。謝槐福目送著毛澤東離去,他緊了緊身上的棉衣,終於流下了眼淚。
後來,謝槐福拿著自家做的鹹菜去看望毛主席。
當他走進毛主席辦公的地方,發現他正穿著兩件單衣讀書,還時不時地拿筆做記錄,雙手凍得發紫,這才後知後覺:毛委員把僅有的一件棉衣送給了自己,自己卻穿著單衣過冬。
想到這裡,謝槐福深受感動,忍不住低聲啜泣起來,急忙就想脫下身上的棉衣還給毛澤東。
毛澤東聽到有人在哭泣,抬頭一看,謝槐福正在解棉衣釦子。他立即明白了緣由,急忙走上前來,按住了謝槐福的手:“謝同志,你這是幹什麼?趕緊把衣服穿上。大冬天的,你經常要在外面幹活,比我更需要這件衣服。”
謝槐福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略顯愧疚地說道:“毛委員,您就一件棉衣,給我了您穿什麼?您的身體可比我金貴多了,可不能凍壞了!”
聞言,毛澤東作出一副生氣的表情,嚴肅地說道:“老謝,你這是什麼話,有什麼金貴不金貴的?咱們都是一樣的,棉衣送給你就是你的了,還回來的事情休要再提。”
在毛澤東的勸說下,謝槐福只能默默地接受了饋贈,紅著雙眼返回了家中。
1929年初,蔣介石反動派部隊和桂系軍閥開始鬥爭,駐紮在湘贛邊界的國民黨軍隊逐漸退出井岡山地區,這也意味著國民黨對根據地的“會繳”行動暫時告一段落。
在此之後,紅軍主力部隊開始逐漸離開井岡山,向永新、安福一帶地區發展,進一步擴大湘贛蘇區。
短短一年的時間,中央紅軍在湘贛閩三省建立了十三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並且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央蘇維埃政權,革命的火焰在華南地區燃燒起來。
毛主席在井岡山僅僅生活了一年多的時間,但是這卻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記憶。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沒有忘記過井岡山這段難忘的經歷。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還經常和身邊的警衛人員說:“我現在一天天老了,經常在夢中回到井岡山,我真的很想回去看看……”
三十八年,魂牽夢縈,毛主席重上井岡山
1965年夏天,毛主席已經72歲,他終於抽出時間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井岡山。
當時,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汪東興知道了毛主席的打算,立即給井岡山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打電話,說毛主席準備於5月22日重返故地,回井岡山視察工作。
在江西省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毛主席的車隊來到了茶陵,看著眼前的景象,毛主席不禁感慨道:“變化真大啊!38年前我帶部隊來這裡的時候,同志們的吃穿都成問題,現在這裡的人生活都變好了。”
- 他們一行人來到了江西永新。在毛主席記憶中,永新也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地方,在建立根據地的時候,曾經親自帶隊在此地打過遊擊。
除此之外,毛主席的妻子賀子珍也是永新人,這裡留下了毛主席很多珍貴的回憶。
到了傍晚時分,毛主席一行人來到了茨坪,這裡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時期的重中之重,是當時根據地的建設中心,前文中提到的被服廠就建在此地。
當他看到遠處的鄉親家中都亮起了電燈時,心中極為高興,感慨道:“人們的生活真是大變樣,井岡山都有電燈了!”
毛主席重回井岡山的訊息傳開之後,很多井岡山的老人都想去見見毛主席,和他一起追憶往昔,但是毛主席行程繁忙,前來見面的老鄉都被警衛員擋了回去。
有一天,一個年邁的老人來到毛主席下榻的井岡山賓館,他對門口的警衛員說:“小同志,我是來看望毛主席的,麻煩你進去通報一聲,就說我是謝槐福,來看望當年的毛委員了。”
警衛員想了想,記憶中並沒有謝槐福這個名字,於是就婉言拒絕了他,讓他先回家,自己在主席工作結束之後再進行通報。
當毛主席結束工作之後,警衛員把謝槐福來此地的訊息如實相告。毛主席仔細回家,這才恍然大悟,“這不是井岡山的老鄉嗎?當年我還送了他一件棉衣呢!”
想到這裡,毛主席喃喃自語道:“也該見見老鄉們了,這麼多年,我對他們也十分想念,不知道他們這些年來生活怎樣?”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工作人員安排了他和鄉親們的見面,其中特意提到了謝槐福。
謝槐福在家中收到了毛主席接見的訊息,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激動地和孩子們說道:“毛主席公務繁忙,心繫國家,沒想到心中還記著我,還惦記著我們這些窮苦的鄉親們啊!”
毛主席在見過當地的鄉親們之後,就乘坐汽車離開了井岡山,臨走之前,他握著謝槐福的手叮囑道:“老謝同志,你要保重好身體啊!”
時隔38年,毛主席故地重遊,再次回到了紅色革命的中心,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他在這裡追憶往昔,感慨萬千,最終留下了自己的詩篇《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井岡山歸來之後,毛主席多次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講: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但是當年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忘,井岡山的精神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