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比如:南北方就有著南米北面之說,意思就是南方的朋友喜歡吃大米飯,而北方的朋友則喜歡饅頭、麵條這樣的麵食!
但是,有一種麵食,它不分地域,很多朋友都喜歡吃!它就是包子!一口咬下去,暄軟蓬鬆,裡面的餡料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自由搭配,尤其是對時間緊,工作忙的朋友來說,早晨一籠包子,一碗稀飯,一碟小菜,就能讓你一整天都生龍活虎,充滿能量!
很多朋友認為做包子很簡單,無非就是兌點酵母水,然後和麵粉合在一起,等面膨脹發酵後,再揉成麵糰,切成劑子,擀成麵皮包成包子就行了!說著簡單,但很多朋友蒸出來的包子總是塌塌的。其實,這就是技術不過關!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做包子時,一斤麵粉需要加多少酵母粉,以及在做包子時需要掌握哪些小技巧!
做包子,一斤麵粉需要加多少酵母粉?
不少朋友在和麵時,酵母的用量都是根據水的用量來決定,水用的多,酵母就用的多!所以,每次發的面程度都不一樣!嚴格的來說,500克麵粉需要2.5克酵母粉,需要250毫升的水!
記不住沒關係,因為現在大多數的酵母粉在包裝上都會單獨提示一下,一袋酵母粉可以發多少麵粉!而日常家用小袋包裝的,一般為5克,可以發麵1公斤,所以,一斤麵粉2.5克酵母粉便足夠了!除此之外,做包子還要注意以下6點技巧,這樣蒸好的包子才會暄軟蓬鬆,美味又好吃!
一、酵母粉要兌在水裡用
不少“小白”在做包子時,會把酵母粉直接混在麵粉裡,攪勻後再加水和麵,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要把酵母粉兌在水裡,攪拌均勻,完全融合後,再倒入麵粉中和麵!
二、酵母水裡加勺糖
很多朋友發麵時,只會用酵母粉,這樣不是做不好包子。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入一勺白糖,那麼發麵的效果就會更好!為啥要加勺糖?因為,在發麵的初期,酵母粉自身的活力很差,需要適合的溫度,以及長時間的繁殖,才能把面發好!而白糖可以給酵母粉充當養分,加快酵母的繁殖,這樣發起面來自然就快很多了!
小貼士:白糖要與酵母粉一起兌水攪拌均勻至完全融化即可!
三、酵母兌水的溫度很重要
很多朋友在把酵母粉化水的時候,不注意溫度!雖然都知道溫水便可,但這個溫水又是多少度合適,如何沒有溫度計又要如何控制這個水溫呢?
首先,酵母粉最適合35度的水溫,溫度低了,發酵時間長;溫度高了,會把酵母燙死,從而影響發麵。而35度的水溫,是酵母菌最活躍的溫度!
但是,問題也來了,誰家也不能每次發麵都那個溫度計吧!其實,40度的水溫,用嘴可以直接喝,略微有些燙,35度的水溫,感覺到熱,但是不燙!用手試也是如此,一般試幾次自己就知道了!
四、二次醒發很關鍵
很多朋友把面發好之後,一般都是直接揉成麵糰,然後在分割成一個一個的面劑子,最後擀成麵皮包成包子!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正確的方法是,把發麵團反覆揉麵10分鐘左右,這樣可以在揉麵的過程中,讓麵糰中的氣體更加的均勻。揉好的麵糰,再靜置5分鐘左右,讓麵糰再次醒發,然後再重複揉麵團、切劑子、擀麵皮的步驟!這樣包子在蒸熟後才不容易出現塌塌的現象,同時也會更加的暄軟蓬鬆!
五、三次醒發包子暄軟更蓬鬆
不少朋友把包子包好之後,直接就拿到蒸鍋上蒸!老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包子包好後,別急著蒸,再靜置5分鐘左右,讓包子進行第三次醒發!你就會發現,經過短短的幾分鐘,包子的體積又大了很多!此時再蒸,包子在受熱時還會持續膨脹,這樣蒸出來的包子,才會個個暄軟蓬鬆!
六、出鍋之前捂一捂
最後一點很重要!不少朋友蒸包子的時間掐得很準,一到時間立馬關火,開鍋取包子!殊不知,就是這一步很容易導致包子塌陷!因為,此時鍋裡的溫度很高,當我們快速開鍋取包子時,冷熱相互交替,會讓包子產生熱脹冷縮的反應,從而塌陷。
正確的做法是先關火,把包子放在鍋裡捂一捂,一般也是5分鐘左右即可。這個時候,鍋裡的溫度雖然還是很熱,但是包子已經在緩慢的降溫中了,所以再開啟鍋蓋時,包子就不會塌陷了!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請幫忙點贊、轉發、收藏,這就是我最大的創作動力!最後,感謝你的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