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尾獴飼養管理與繁殖初探
孟長城等
細尾獴又名灰沼狸、海島貓鼬,屬食肉目、貓型總科、獴科、獴亞科、狐獴屬,是非洲西南部乾旱地區特有物種,分佈在安哥拉西南端、奈米比亞、博茲瓦納和南非,棲息在半乾旱荒漠、乾旱開闊稀樹草原、乾旱灌木林和草原。細尾獴體長 24.5~29.0 cm,尾長約 20 cm,體重0.62~0.97 kg。體型纖細,被毛稀疏,毛色從黃褐色到淡灰褐色不等,背部有深褐色短紋,形成斑駁的碎紋,鼻和耳周圍是黑色的,有深色眼斑,腹部毛色淺而且毛髮稀疏。細尾獴雌性比雄性略大,有 3 對乳頭,4 個趾,爪堅硬,可自己挖洞或佔用其他動物的洞穴。通常以 3~30 只小群體聚居活動,領地面積較大,生存在溫度較為恆定的地下洞穴中,喜歡曬太陽,晝出夜歸。主要以毛蟲、蝴蝶、白蟻、蟋蟀、蠍子、蜘蛛、蚯蚓等為食,有時也會採食一些小型蜥蜴、鳥蛋和植物。細尾獴 1 歲性成熟,自然交配期在 9~10 月,孕期約77 d,每胎 2~5 只,壽命約 12 年。
為了增加動物的多樣性及觀賞性,徐州市公園於 2015 年 9 月首次引進 8 只細尾獴,其中 6 雄2 雌。由於細尾獴是園內首次引進,所以對細尾獴的飼養管理和繁殖都是在學習和摸索中進行。
1 日常飼養管理
1.1 飼養環境
細尾獴展區東西長7.5 m,南北長12 m,並隔成面積大致相當的南北兩區,外周以1.2 m高的夾膠玻璃作為圍牆。地面底層以混凝土層硬化,並設有直徑3 cm的排水孔,上覆蓋石子,石子覆蓋泥土,最厚不超過50 cm,並在土層埋有內徑約為20 cm、長約1.2 m 的PVC管,避免細尾獴打洞土層坍塌造成傷亡。在展區中間位置設有長1.3 m、寬0.5 m、高1 m的小房子,供細尾獴休息玩耍,並在小屋中隔開一間放取暖器,以備冬季取暖。養殖區域進行仿生態佈置,中間放置土堆,區域性堆砌石塊和木樁,中間高四周低,以利於排水。展區中間還設有2 m×2 m的防雨棚,在下雨時可阻擋雨水,避免因雨水沖刷造成土層內洞穴灌水坍塌。
1.2 飼料投餵
根據細尾獴野外食性,為其配製了以動物蛋白質飼料為主、植物性飼料為輔的日糧,每隻成年細尾獴每天飼餵 100 g,其中 30 g 麵包蟲、20 g雞肉絲、10 g 熟雞蛋、30 g 蘋果丁和 10 g 窩窩頭,每天上午進行投餵。在冬季,每天每隻增加 10 g麵包蟲。
1.3 注意事頂
堅持每天進行衛生清掃,並定期進行消毒,春秋兩季進行驅蟲。根據氣溫和繁殖情況,需為細尾獴提供內墊乾草,以供保暖避寒和生產所需。每次投餵採取給固定訊號的方法,使其形成條件反射,以逐漸適應投餵時間和投餵方式。由於細尾獴警惕性高,所以進入展區之前,操作人員需發出聲響給予訊號,待其有反應後再進入,以減少應激反應,也能避免細尾獴因受到驚嚇而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 。
在飼養過程中,細尾獴少有發病,但常因合群爭鬥而撕咬引起尾根、口、鼻或眼部的外傷。一旦發現受傷嚴重或是個別遭受孤立的情況,應立即隔離飼養,並對其受傷部位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創傷的感染惡化,促進其恢復。
2 繁殖情況
細尾獴發情期在1月下旬至5月上旬。發情期雌性活動頻繁,雄性出現蹭、舔陰部,嗅聞等行為。雄性尾隨並追逐雌性,直至交配,交配行為多出現在上午,交配時間持續1~2 min,交配次數較頻繁。雌獴妊娠期間食量變大,妊娠50 d左右腹部可見鼓脹,60 d 後明顯鼓脹,產前較少出地面活動。雌獴產後基本不影響採食,採食時警覺性比平時高,一有聲響就迅速鑽入洞穴。我園成功繁育2胎,共計5只,另流產1胎,產仔死亡1胎。第一胎產於2015年11月1日,成活1只,幼仔於27日齡從地下洞穴中爬出活動,毛色土黃,尾端毛色略黑,顏色較成體淺淡,於32日齡時採食麵包蟲。第二胎產於2016年3月28日,成活4只,於15日齡從地下洞穴中爬出活動,毛色灰白,爪子粉嫩,於27日齡開始採食麵包蟲。在幼仔出洞活動初期,雌獴多於靠近洞口處哺乳幼仔,稍有動靜即停止哺乳並將幼仔轉入洞中。
3 總結
3.1繁殖狀況的判斷
由於本園細尾獴展館未設內展室,無法移入室內人工環境進行飼養觀察,因而對其發情交配、懷孕、產仔及幼仔生長的狀況無法做到直觀、精細、系統、全面的觀測,但是透過加強日常活動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可以間接得到部分資料,細尾獴的懷孕狀況、懷孕後期的流產及分娩的確定便是透過這樣的方法來進行判斷的。首先透過觀察發情季節的交配情況並結合理論妊娠期,可初步判斷可能懷孕的雌獴及其預產期;再參考懷孕雌獴的腹部鼓脹程度,可判斷懷孕程序,並進一步判斷預產期;最後根據懷孕雌獴腹部鼓脹狀況消失的時間來確定懷孕後期的流產或分娩情況。
3.2 生產環境對於繁殖成效的影響
細尾獴在缺乏室內人工環境的情況下,僅在室外展區地下洞穴繁殖生產,在本園成功繁殖 2胎,這表明在室外展區的人工環境下的繁殖生產是可行的。但因缺乏更為適宜的溫溼度和安靜獨立的室內人工環境,導致其在懷孕後期流產或產仔死亡於洞穴內。因此為細尾獴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對於提高繁殖率至關重要。
3.3 天氣對幼仔成活率及幼仔出洞時間的影響
第一胎細尾獴出生時已進入 11 月,恰逢深秋初冬,受寒流影響,氣溫變化較為劇烈,天氣狀況複雜,尤其是在11月中旬持續雨雪天氣,溫度低至 -10℃,寒冷高溼,因而幼仔出洞活動時間相對偏晚(27 日齡), 且僅存活 1 只。第二胎細尾獴出生時為 3 月底,在洞內生活時間為 4 月初,氣溫回升,天氣晴好,因而幼仔出洞活動時間相對較早(15 日齡), 且數量達到 4 只。透過 2 胎的比較,說明適宜的溫溼度和良好的天氣狀況對於提升細尾獴幼仔的成活率和早出洞活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4科學合理地調配飼料
細尾獴的飼料要根據膘情狀況和不同時期相應調整,做到科學合理。徐州地區冬季氣溫較低,除了在展區內投放墊草和在展區小房子內加置取暖器外,秋季要適當增加飼料,透過增加能量攝入來提高膘情,以利於越冬 。在雌獴繁殖育幼階段也應適當增加飼料,可以在其經常出入的洞口增設投餵點,以方便雌獴及幼仔的採食。
3.5 防鳥措施
因飼料直接放置在露天環境,常有麻雀等鳥類來偷食,可用細鐵絲網罩覆蓋食盤並在網罩邊緣下地面開一小洞,細尾獴可自由進出,小鳥則難以進入,偶爾有個別麻雀進入網罩,但很快遭到細尾獴捕食,此方法能夠有效解決鳥類偷食飼料的問題。
3.6 注意加強巡查管理
平時應注意觀察細尾獴日常活動情況,尤其是在繁殖季節更應加強觀察,發現異常追逐、撕咬等爭鬥現象時應及時制止或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做到早發現早處理,以避免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