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利時汙衊中國竊密,卻容忍美國胡作非為,美國恬不知恥醜化中方通訊
北京時間1月12日,比利時奧委會建議所有前往中國參加北京冬奧會的人員不要攜帶任何個人通訊裝置,從而避免受到網路監控竊密。
近段時間雖然大事不多但荒唐事不少,前有立陶宛不認一箇中國原則,後有比利時質疑中國網路竊密,兩件事間隔並不久,立陶宛事件現在已經證實了其背後是因為美國操作,有了美國撐腰立陶宛才敢於公然設立“臺灣代表處”來破壞一箇中國原則,而比利時事件現在還無定性,但就網路竊密上這個領域除了比利時的言論,我們還是得聊聊美方的“光榮傳統”。
整件事件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下面就從細節上入手帶大家看看國際社會上網路竊密的相關事件。
01、比利時懷疑中國,居心不軌疑似美國操控
距離冬奧會已經不到一個月時間,在此期間中國面臨巨大考驗,首先是變種疫情的突發,其次則是冬奧會賽期和中國新年高度重合,比賽和民眾資源排程也將格外緊張,但就算是面對如此多的困難,中國也要辦好冬奧會,其目的不難理解,目前世界處於能源危機的節骨眼上,疫情的影響也還未消退,中國一直以來都主張國家共同體,讓國家和國家之間通力合作共同對抗時代考驗,此次的冬奧會如果能夠順利開展,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次體育盛事,而是中國同世界各國表示的決心,由此可見冬奧會對中國的影響有多麼重要。
中國方面將不惜一切代價辦好冬奧會,但國際社會上還有一些國家它不願意看到中國順利開展冬奧會,比利時奧委會就是其中之一,比奧委會建議赴華人員不要攜帶個人裝置,這是點名道姓的說中國在搞網路竊密。對於此說法駐比利時使館發言人解釋:
“比利時奧委會所謂的赴華人員將遭到中國網路竊密的言論是沒有任何根據和實際證據存在的。擔心也完全沒有必要,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都是網路安全方面的維護者。”
當然此番回應是非常緩和的說辭,並沒有直接指責比利時奧委會的不實言論,而實際上比利時方面的言論完全可以理解為是對中國的惡毒誹謗,就美對華通訊封鎖後,中國先後通過了《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網路安全法》多項法案,法案中保護的不僅僅是中國公民對各國赴華人員也同樣適用。中國雖然不敢說是資訊通訊最安全的國家,但也絕不是比利時口中的竊密國家。
比利時敢於在冬奧會這個節骨眼上挑出事端,勢必不是一國主意。
02、各國對美國竊聽不問不顧,通訊矛頭直指中國
除開對中竊密言論以外,北京時間1月11日,丹麥前國防情報局長拉爾斯芬森被拘捕,其罪名為涉嫌洩露高階機密資訊,在2021年6月據最早的法新社報道,美國在丹麥的幫助下透過網際網路海底光纜對歐盟成員國進行監控竊聽,主要監控目標為德國,瑞典,挪威和法國的高層政治人物,其中也不乏包括對中方發出竊密言論的比利時。
據悉在監控過程中,丹麥國防情報局和美國國安局直接合作,雙方的合作關係已經存在多年,並且丹麥政府對這一秘密合作也心知肚明,在2020年直接要求國防部情報局長拉爾斯芬森和另外四名情報局工作人員離職。但丹麥方面一直未將合作情況以及竊密行為的調查報道交給任何歐盟國家。就算是在他國得到訊息後,美方也一再否認進行竊密。
一旦拉爾斯芬森坐實“洩露高階機密”美國自然無法逃脫責任,但目前拉爾斯芬森在所有的對外資訊中都表示“這完全是瘋了,自己沒有參與任何洩密行動。”丹麥並未給出此次案件的具體開庭時間,芬森將是否被起訴現在都還不能確定。相對的只要拉爾斯芬森無法被定罪,美方的所有解釋也就自然成立了。
現在丹麥竊密事件正在朝著“不了了之”的局面前進,這無非就是美國霸權主義的體現,在各個方面對他國施加壓力,歐盟各國無法容忍的竊密事件,在美國眼裡不過是稀疏平常的一件小事而已,因為美國與歐盟成員國之間從一開始就沒有處在同等對立的位置上,歐盟對美國也僅僅是實現霸權的棋子,歐盟國家對美國也是一樣的心態,美國想要掌握成員國的動向,而成員國在享受歐盟紅利的同時,也儘可能想保護自己國家的主權。在中國有句老話:
“強盜和流氓談友誼就是白搭”。
這句話拿來形容美國和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再合適不過。
03、美國賊喊捉賊,矛頭直指中國
從丹麥事件上足以看出美國進行通訊竊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美國作為“涉案嫌疑人”卻總是把通訊矛頭對準中國。2020年8月美國自多次打壓中國企業以及對高科技行業進行技術封鎖後突然開始了淨網行動,任何涉及中國企業研發使用的通訊技術都將被全美禁止同時下架。美國美曰其名說是為了規範國內的網路環境,實則就是為了封堵中國通訊,阻止通訊技術的發展,這和限制技術制裁企業有相同的效果。
同時光是在美國境內進行淨網行動,已經不能滿足美方對華遏制的想法,過後的一年中,美國利用國家地位的優勢,在國際社會上,對中國通訊技術不斷進行醜化,誣陷中國進行通訊竊密,醜化中國通訊。與此同時要求大部分歐洲國家拒絕中國通訊技術進入國家境內,並且利用外交地位的便利,迫使多個國家與美國簽訂了5g通訊建立合約,而另一方面為了完全打消某些國家示好中國的心理,還與其簽訂了通訊安全條約,根據此條約,只有美國可以參與其國家的5g通訊建設,這等於直接封堵了中國企業在西方國家進行5g建設的計劃,對中國的通訊領域打擊實屬不小。
美國對於中國的通訊封堵一直存在,特別是在疫情過後力度不降反增。自從美國取消中國通訊企業在美境內的運營授權後,便開始了無窮無盡的對華醜化。在缺乏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已經多次汙衊中方進行通訊竊聽。同時不止美國,澳大利亞在19年曾發生一起政黨伺服器癱瘓事件,當時澳大利亞方面兩個主要的政黨伺服器同時遭受駭客攻擊導致其癱瘓,事後澳大利亞表示此次的事件可以認定為“國家行為”但卻沒有具體指出是哪一國家而為。而澳大利亞境內多家媒體將矛頭指向中國,但有趣的是事後多家涉事媒體被爆出與美方通訊密切。
回到比利時事件本身,此次比利時奧委會涉及中方通訊竊密言論與美國如出一轍。不管是比利時言論還是背後受到了他國指使,這樣的行為其實都是在破壞他國與中方的合作氛圍,所謂“人言可畏”就是這樣的道理。
其實網路安全是一項非常難以控制的問題,國際社會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對網路安全都予以了最大程度的重視,但它並不是某個國家去維護就能高枕無憂,而是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中方一直致力於網路安全的建設,法案的不斷透過實行也證明了中方是網路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中方首先反對一切形式的網路攻擊和所謂竊密行動,這不僅是在保護合作雙方也是為了建立起一個互相尊重的網路社會。
但美國在國際社會上卻秉承著網路通訊虛擬性強,行為多樣,難以拿出實際證據的特點,不斷對他國進行子虛莫有的猜忌和抨擊,像美國這種不負責任的報道、施壓、制裁行為只會加劇各國之間的猜忌,對國際合作環境有弊而無利。
綜合看來美國就算是現在也沒有放下霸權主義,從人權事件開始,美國無一不在向他國展示宣傳所謂的“美國政治正確”,但實際上更多的都是亂扣帽子,對他國進行制裁,從而保障自己的霸主地位。但中國選擇了和美國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國提倡共和共榮,與他國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提供幫助是中國的立身之道,美國希望看到一箇中國原則成為空談,所以出現了立陶宛事件,同時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順利舉辦冬奧會,達到展示國家實力聯合一眾國家的目的,就是為了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但事實勝過雄辯。
“謊話就算說了一千遍,也不會變成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