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鄧小平政委和劉伯承司令員率部轉戰在魯西南。仗是越打越大,士氣是越來越盛,勝利的捷報一個接著一個的傳來!
勝利--這是每個指戰員奮力追求的。然而,勝利又好像是試金石,在它的面前,有的人經受了考驗,繼續前進,取得更大的勝利;有的人沾沾自喜,自我陶醉,忘乎所以,影響了自己的進步。當年,在勝利的捷報聲中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
有一個團的團長和政委,這兩個人都是能征善戰的虎將!可是他倆有個毛病,就是打完仗之後愛爭個你高我低。兩人互不服氣,常常爭得面紅耳赤。時間長了,兩個人心中的小疙瘩變成了大疙瘩。
有一次,兩人都找機關的同志,要求與劉鄧首長當面評理,好分個你是我非。說來也巧,二野機關的同志們正在談論著劉鄧首長之間-肝膽相照、同甘共苦、通力合作、情同手足的感人事蹟。
“鄧政委比劉司令年輕好幾歲,他總是把劉司令員當師長那樣尊敬。”
“劉司令員也同樣尊敬鄧政委,每當鄧政委出征時,不論是酷熱的盛夏還是嚴寒的冬天,劉司令員總是步行送上一程又一程,再三叮囑鄧政委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時刻照顧好鄧政委的生活與安全!”
“分手後,直到目送鄧政委身影消失了,才轉身回返。”
“有一次,部隊要過黃泛區,天上有敵機轟炸,腳下是沒膝深的爛泥,行走十分困難,鄧政委就攙著劉司令員,順利的涉過了十里路的“水鄉澤國”。”
一位幹部還回憶起,1942年,參加劉司令員五十大壽祝壽大會時的情景。
在那次大會上,鄧政委的祝詞真是棒極了!記得鄧政委是這樣說的,我們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我們之間的感情是很融洽的。……工作關係是非常協調的!
我們偶爾也有爭論,但從來沒有哪個固執己見,哪個意見比較對,就一致去做!
我們每每聽到有些同志對上下、對同級發生意氣之爭,遇事總以為自己對、人家不對,總想壓倒別人,提高自己,一味逞英雄,充山大王。結果,弄出錯誤,害黨誤事。
假如這些同志以國家、人民和黨的利益為出發點,而不以個人榮譽、地位為出發點,那又怎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伯承同志便是不斷以這樣的精神去說服教育同志的。
言
者無心,聽者有意!機關的同志講的這些故事,好像專為給他倆聽似的。其實,這是大家發自內心的讚美、頌揚我軍領導親密無間的光榮傳統!
當他倆來到作戰室去參加一次會議時,被裡邊發生的事情驚呆了:原來鄧政委和劉司令員正在一張大地圖前,運籌著作戰計劃,親切的切磋戰術。劉司令員認真的聽取鄧政委的見解,鄧政委不斷的點頭,讚許劉司令員的真知灼見。看到他們這種默契配合,親如兄弟的場面,這兩位同志都受到了震動。
團以上幹部會議開始了。劉司令員在報告中開宗明義,向大家講了許多“驕兵必墮,墮兵必敗”的道理,接著鄧政委作了幾個月來作戰經驗的報告。
魯南的盛夏季節,太陽像團大火球,蒸烤著大地,炙熱的氣團不時的向人們襲來,每個人的毛孔裡都向外滲著晶瑩的汗珠。當鄧政委用毛巾擦汗的時候,劉司令員親自倒上一杯涼開水,遞到鄧政委手裡……
坐在前排的那兩位團長、政委,被劉司令員的舉動感動得自愧不已。這時,團長悄悄地扭過身子,看了政委一眼,乘人不注意的時候,用胳膊碰了碰政委,兩人相視一笑。
會議結束了,團長拉著政委的手,大聲的說:“我說-夥計,看看劉鄧首長,真把我羞死了,咱們還鬧個啥勁呀!得好好向首長們學習。回去我先檢討!”
“不,我應該先做檢討”政委說。
就在他倆爭著檢討的時候,一位知情同志走過來,風趣的說:“你們不是要找動手長評個高低嗎?走吧,現在就去!”
“不找了,不找了!首長們已經用實際行動,幫我們解決了思想問題。”說完,兩個人都尷尬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