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我國在科技領域“卡脖子”問題,不少人第一印象就是晶片行業,華為麒麟9000晶片“絕版”至今令網友憤憤不平,希望能夠儘快製造出先進的光刻機揚眉吐氣。但更多人不知道,除了硬體方面遭受重重阻礙,我們在軟體技術上同樣有很長的路要走,其深遠的影響甚至超越硬體。
要想生產晶片,前提必須擁有設計晶片的能力,例如EDA軟體遭遇限制後,連設計晶片的能力都沒有,又何談生產呢?歸根到底,還是我們在網際網路領域存在“欠賬”,需要不斷有科技企業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不能“閉門造車”,需要走出去和世界上最強的對手比拼,如同練就絕世武功必須與高手過招,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精進功力。
2019年,斯坦福大學發起OGB挑戰賽,這項名為“Open Graph Benchmark”的比賽被稱為知識圖譜領域的“世界盃”,擁有和“圖靈獎”相當的崇高地位。蘋果公司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Logo,就是喬布斯為了紀念艾倫·圖靈而設計的標誌,由此可見兩個獎項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每次賽事都能引發全球關注,只是獎項往往被歐美團隊所包攬。
圖靈獎自1966年設立以來,至今共有74位獲獎者,其中只有一位中國科學家姚期智獲獎,這也是唯一一次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人。不過大家也不要氣餒,隨著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強勢崛起,已經擁有終結歐美團隊壟斷地位的能力,一家來自國內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正式打敗了圖靈獎獲得者約舒亞·本希奧團隊,而且還是大勝而歸。
最新一屆的OGB挑戰賽上,國內360人工智慧研究院、阿里巴巴、以及美國蒙特利爾大學、Meta(Facebook)等世界頂級團隊同臺競技。經過激烈角逐之後,中國團隊包攬前五名中的三席,其中360人工智慧院更是包攬一二名,成為超越全球競爭者的國內公司,這樣的大勝也宣告著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強勢崛起,不是憑藉僥倖贏得比賽。
其實OGB挑戰賽並不複雜,簡單理解就像是比武選盟主,各大公司憑藉實力來打擂,根據最後的成績選出獲勝者。這樣的比賽規則聽起來簡單,實際應對起來非常困難,需要有深厚的功底作為支撐,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連參賽資格都沒有。
更具體地說,OGB比賽專案包括節點性質預測、圖性質預測等前沿技術,以難度高、規模大、場景複雜著稱。獲得冠軍的360人工智慧研究院接到的專案更是複雜,由維基百科知識庫演進而來,資料量龐大且極具價值,最終依靠著其自主研發的原創模型贏得比賽,部分已經應用於數字安全、網際網路等領域,將技術轉化為實用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