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磚屬於環保再生建材,主要是由陶瓷黏土、長石、陶石、石英等各式礦物或土壤為原料,經過高溫燒製而成,被廣泛運用在室內外牆面、地面的美化設計,是室內設計常見的建材之一。而市面上磁磚種類眾多,不同性質的磁磚也分別適用在不同區域,這次要和大家介紹磁磚究竟如何分類。
磁磚種類有哪些?
磁磚種類是以吸水率的數值高低來區分,由低到高大致可分為「瓷質」、「石質」、「陶質」三大類,而吸水率又跟磁磚本身的密度、硬度有很大的關係,吸水率越低,則密度、硬度越高。
一、瓷質磚:吸水率最低
瓷質磚就是一般俗稱的「石英磚」,因在原料中加入石英成分而得名,是以1200°C以上的高溫燒製而成,密度高、吸水率可小於1%,因此具備硬度高、耐刮耐磨、好清潔等優點,較常被運用在公共區域的地坪,其光亮剔透的表面,可呈現出空間的大器感。不過也因其表面光滑,要多注意防滑。
二、 石質磚:吸水率中等
主要原料是黏土、長石,以1100°C~1200°C燒製完成,吸水率介於瓷質磚與陶質磚中間(約3%~6%以下),質地比陶質磚堅硬,適用在地面和牆面。一般石質磚表面會再經上釉處理,又稱為施釉磚,經過印刷技術在表面印製豐富紋理,例如:木紋磚、石紋磚等花色,而目前國內市面上的施釉地磚多屬於石質磚。
三、陶質磚:吸水率最高
以天然陶土為原料,經由約1000~1100°C燒製而成,因表面粗糙、毛細孔大、密度低,為三種類型中吸水率最高的,且硬度較低,因此較不適合用在地面以及潮溼區域,較多運用在壁面上。
在大多數人的既定印象中,磁磚就是用在地板或是壁面,而近幾年磁磚的應用範圍變得更加廣泛,因為其具有高硬度、好清潔的優點,其實也可以用在廚具、中島、洗手檯等檯面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