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毀約大舉進犯,蘇聯險些亡國
整個北歐只有重工業發達的是瑞典,說到這兒,或許你把芬蘭和瑞典搞混了吧。芬蘭當時既沒有發達的工業,也沒有德國所需的資源,還跟德國不接壤。其本身對於德國沒啥戰略安全價值。瑞典因為供應德國所需的鐵礦石而受到德國重視,可瑞典又不跟蘇聯接壤,也不會由此產生衝突。挪威倒是會有影響。因為瑞典的鐵礦石因為冬季波羅的海港口封凍,需要透過挪威的港口運到德國。所以當時英軍進駐挪威後德國倍感威脅,才臨時決定佔領挪威的。
蘇聯和芬蘭的爭端,倒不在於吞併與否(芬蘭在沙俄時期就是個自制大公國,十月革命期間也是布黨默許獨立的),而是領土矛盾。當時蘇聯認為列寧格勒離邊境太近,想要以其它邊境地區的領土換取列寧格勒西北方的那片區域,但芬蘭人不幹,於是就打起來了。到44年的時候,隨著德國節節敗退,芬蘭也宣佈徹底退出戰爭,蘇聯也就繼續在芬蘭一線用兵。要真是意圖吞併,早就趁佔上風的機會佔領芬蘭,而不是直接結束戰爭了事。
其實說到底,根本原因就在於德三的經濟政策簡直就像龐氏騙局。不依靠不斷對外掠奪,遲早會破產。而石油供應的匱乏,也會影響自身的經濟和戰備。而當時歐洲唯一一個石油產能可滿足德三需求的國家就只有蘇聯。可以說,德三就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才使得其在戰爭之路上只能走到底,最後淪落到被人群毆致死的下場。
中東各領對德國觀感不錯的,從小亞細亞主人土耳其開始到阿拉伯半島保持中立,實則和納粹攪不清楚,你準備打啥?所以,從地緣上講,納粹妄圖拿下中東地區,不是難在迎戰中東的英國守軍,而是開啟:巴爾幹—地中海—北非東部—小亞細亞—中東的所謂“石油通道”,這點是完全做不到的,阿拉曼戰爭中期,德國的坦克部隊就開始大規模缺油了,故而倒推一下,德國如果想完成這次開疆的耗油量更大的裝甲部隊遠征,其次,蘇德在當時已經處於膠著狀態,德國根本沒辦法分兵團轉而遠征,如果德國幹這件事情,44年紅旗就可以插到柏林了,從硬條件上都不可能,何況還有地中海的海權問題。
2,中東的探明儲量變成全球石油資源的中心,大約是在1950年後的事情,小鬍子的年代,中東的探明的大油田只有在伊朗,也就是波斯油田。退一萬步講。我就算德國得到了外星人的援助,他真就把石油通道打開了,請問他怎麼運出去??說到底,你還是必須拿下蘇伊士運河,也就是埃及的英國軍隊,這實際上依然沒有擺脫北非戰場毫無營養的消耗戰。何況,還有地中海海權的問題(海權問題千年的痛),看看北非戰場中後期,德軍的地中海補給線被騷擾成什麼樣子就知道了。日本方向更不說了,軸心國聯盟本來就是很後面才建立的,當時日本有過和德國在中東會師的想法。但這樣做難度更加大了。不光要整個吃下中國,還要和蘇聯的東線硬剛,從中亞繞道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