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月14日,帶您一起看看歷史上的今天。
重大事件
1045年—北宋設定榷場與西夏進行貿易。
1514年—教皇利奧十世發表宣告,反對奴隸制。
1539年—西班牙宣佈佔領古巴。
1724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宣佈退位。
1784年—美國獨立戰爭正式結束。
1814年—丹麥作為拿破崙戰爭的失敗者和瑞典簽訂《基爾條約》,割讓挪威予瑞典。
1900年—義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創作的歌劇《托斯卡》在羅馬首演。
1907年—秋瑾等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
1907年—牙買加金斯頓發生大地震。
1907年—俄羅斯帝國(今屬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和中國的新疆省、青海、甘肅、內蒙古、外蒙古(今屬蒙古國)、黑龍江(今屬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和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部分地區出現日全食,其中新疆省且末縣境內(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能看到最長的2分25秒。歐洲東南部、亞洲大部等地能看到日偏食。這是清朝時期中國境內最後一次日全食,但中國無任何觀測記錄,一支俄國觀測隊在天山西支阿賴山脈中的蘇柳克塔煤礦地區(今屬吉爾吉斯斯坦)觀測了日全食,當天恰好是俄國新年(俄國仍使用儒略曆)。
1916年—荷蘭須德海水壩崩潰,造成洪水氾濫。
1916年—巴爾幹特快車首次通車。
1939年—挪威對毛德王后地提出主權要求。
1942年—二戰:美軍在菲律賓巴丹半島抵抗日軍進攻。
1943年—卡薩布蘭卡會議在摩洛哥舉行。
1948年—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創中國電影賣座最高紀錄。
1950年—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米格-17戰鬥機原型機進行首次飛行。
1953年—鐵托開始擔任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1963年—法國禁止英國進入歐洲共同市場。
1969年—美國海軍“企業”號航母上一架F-4戰鬥機機翼下的“祖尼”火箭發生爆炸,並引發其餘的227千克航空炸彈發生連鎖爆炸,爆炸共造成28人死亡、343人受傷、15架艦載機報廢。
1972年—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九世逝世,瑪格麗特二世繼位。
1978年—香港賽馬會馬伕工潮。
1980年—《足球世界》雜誌創刊。
1982年—中國成功完成酵母菌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1983年—匈牙利爆發特大足球彩票醜聞。
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釋出施行。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吉林省吉林市舉行。
2000年—人類成功克隆猴。
2004年—喬治亞議會透過法案,恢復使用“五個十字旗”作為喬治亞國旗。
2005年—惠更斯號進入土衛六大氣層。
2011年—統治突尼西亞23年的總統本·阿里因茉莉花革命而下臺,與家人出走沙烏地阿拉伯。
2014年—由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玉兔”號月球車舒展“玉兔之手”——機械臂,對腳下月壤成功實施首次月面科學探測。“玉兔之手”實施首次科學探測的過程中,機械臂末端的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距離目標探測點僅20毫米左右,探測時間持續近30分鐘,所有操作均精準無誤。這次探測任務的成功,標誌著中國突破了月面高精度機械臂遙操作控制技術,實現了38萬公里之外的機械臂毫米級精確控制。
2014年—由中國中車研製的中國首列混合動力型動車組正式投產。混合動力型動車組集成了兩至三種不同的動力源,能夠實現從幹線鐵路到支線鐵路,從電氣化鐵路到非電氣化鐵路的跨線執行,增強動車組的線路適應能力和運用幅度。混合動力型動車組可以有效解決非電氣化鐵路與電氣化鐵路之間的“零”換乘及高效運營,對於我國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動車組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發生連環爆炸事件,共造成7人死亡,其中5人為恐怖主義疑犯。
2019年—日本茨城縣、栃木縣、琦玉縣均發生日本震度為4級(里氏4.9級)地震。
2019年—一架波音707貨運飛機在德黑蘭郊區墜毀,貨機機上約有10人。
2019年—加拿大蒙特利爾一所小學發生一氧化碳洩漏事件。
2021年—哥倫比亞西南部考卡省一處礦井發生坍塌事故。該事故已造成至少4名礦工死亡,2人受傷。
出生人物
前83年—古羅馬政治家和軍事家馬克·安東尼。
1702年—中御門天皇,日本第114代天皇。
1770年—亞當·耶日·恰爾託雷斯基,波蘭親王及政治家。
1798年—約翰·魯道夫·托爾貝克,荷蘭首相。
1800年—路德維希·裡特爾·馮·克歇爾,奧地利音樂學家、作家、作曲家、植物學家和出版商。
1806年—馬修·莫里,美國現代海洋學之父。
1841年—貝爾特·莫里索,法國巴黎印象派女畫家。
1850年—皮埃爾·洛蒂,法國小說家和海軍軍官。
1861年—穆罕默德六世,奧斯曼帝國第三十六代(末代)蘇丹。
1875年—艾伯特·史懷哲,德國神學家、哲學家,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882年—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荷蘭裔美國作家、歷史學家、插圖畫家。
1892年—馬丁·尼莫拉,德國神學家,信義宗牧師。
1894年—愛倫堡,蘇聯著名新聞記者、作家。
1896年—約翰·多斯·帕索斯,美國小說家、藝術家。
1897年—哈索·埃卡德·佛瑞赫·馮·曼託菲爾,德國軍事家、政治家。
1901年—阿爾弗雷德·塔斯基,美國籍波蘭裔猶太邏輯學家和數學家。
1905年—福田赳夫,第67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1911年—黃友棣,臺灣音樂家。
1919年—朱利奧·安德烈奧蒂,義大利政治人物、作家和記者。
1919年—安迪·魯尼,美國主持人和時事評論員。
1925年—三島由紀夫,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電影演員與右翼思想家。
1933年—斯坦·布拉哈格,美國非敘事實驗電影導演。
1938年—日本第79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細川護熙出生。
194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同志出生。
1941年—美國電影演員,1976年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費·唐娜薇出生。
1941年—第一任斯洛維尼亞總統米蘭·庫昌出生。
1943年—美國宇航員珊農·露茜德出生。
1943年—拉脫維亞指揮家馬里斯·揚頌斯出生。
1944年—日本政治家田中真紀子出生。
1946年—英國家庭醫生、連環殺手哈羅德·希普曼出生。
1952年—第60任羅馬尼亞總理克林·波佩斯庫-特里恰努出生。
1957年—美國華裔女作家閔安琪出生。
1963年—美國導演、編劇史蒂文·索德伯格出生。
1965年—車臣陸軍將領,車臣獨立運動領導人沙米爾·巴薩耶夫出生。
1968年—臺灣搖滾樂歌手伍佰出生。
1968年—美國饒舌歌手LL Cool J出生。
1969年—美國演員詹森·貝特曼出生。
1969年—美國搖滾音樂家、歌手與作曲人戴夫·格羅爾出生。
1969年—中國中央電視臺記者楊爍出生。
1971年—希臘足球運動員安託尼奧斯·尼科波利迪斯出生。
1973年—義大利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詹卡洛·費斯切拉出生。
1974年—加拿大演員凱文·杜蘭出生。
1977年—印度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納拉因·卡蒂凱揚出生。
1977年—香港演員陳展鵬出生。
1978年—美國短跑運動員肖恩·克勞福德出生。
1979年—美國超級名模安琪拉·琳德沃出生。
1979年—英國超級名模及歌手凱倫·艾臣出生。
1980年—日本女性聲優甲斐田裕子出生。
1980年—日本演員、歌手玉木宏出生。
1981年—香港歌手傅佩嘉出生。
1982年—西班牙足球守門員維克托·巴爾德斯出生。
1983年—日本女歌手、演員上原多香子出生。
1983年—義大利足球運動員塞薩爾·波沃出生。
1984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艾瑞克·艾巴出生。
1986年—法國足球運動員約翰·卡巴耶出生。
1989年—日本AV女優杏樹紗奈(胡桃雛)出生。
1989年—英格蘭足球運動員亞當·卡里頓出生。
1992年—愛爾蘭足球運動員羅比·布拉迪出生。
1992年—荷蘭超級名模妮慕·斯密出生。
1994年—EXO成員金鐘仁出生。
1996年—中國男演員、歌手沈浩晨出生。
1996年—中國籃球運動員趙睿出生。
1997年—nature成員王夢妤出生。
1998年—中國女歌手姚安娜出生。
2001年—中國男歌手、演員程濤出生。
2001年—中國男歌手徐文浩出生。
2002年—AKB48 Team TP成員林於馨出生。
逝世人物
1224年—金宣宗完顏珣,金朝第八位皇帝。
1301年—安德魯三世,匈牙利國王。
1331年—鄂多立克,義大利旅行家。
1701年—德川光國,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
1742年—愛德蒙·哈雷,英國天文學家。
1753年—喬治·貝克萊,愛爾蘭哲學家。
1867年—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畫家。
1898年—路易斯·卡羅,英國作家。
1901年—夏爾·埃爾米特,法國數學家。
1905年—恩斯特·阿貝,德國物理學家。
1953年—鳥居龍藏,日本人類學家。
1957年—亨弗萊·鮑嘉,美國演員。
1970年—威廉·費勒,美國數學家。
1972年—弗雷德裡克九世,丹麥國王。
1977年—安東尼·艾登,英國政治家,曾任英國首相。
1977年—彼得·芬奇,美國演員。
1978年—庫爾特·哥德爾,奧地利數學家、邏輯學家。
1988年—格奧爾基·馬克西米利安諾維奇·馬林科夫,蘇聯政治家,曾任蘇聯總理。
1997年—胡金銓,著名電影導演
2014年—WWE名人堂成員,傳奇女子摔角手Mae Young(梅·楊)因病醫治無效,享年90歲
2016年—艾倫.裡克曼,英國皇家藝術戲劇學院副主席。
2017年—周有光,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
2020年—第三套人民幣1元紙幣上的女拖拉機手梁軍病逝於哈爾濱,享年90歲。
2021年—“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2021年—蔡美彪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2021年—闕嶽因病醫治無效,在蘭州逝世,年僅48歲。
縱觀歷史,談古論今,點贊關注,帶你瞭解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