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故居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是鬧市中一座儲存較好的四合院,也是大名鼎鼎的閱微草堂所在地。大型叢書《四庫全書》總纂官、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一生在此生活居住60多年,並病故於此。如今這個四合院因紀曉嵐而得名,這是我慕名而來的初衷,不曾想此次造訪竟有意外收穫。
院門口矗立著一塊大理石石碑,上面鐫刻著“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紀曉嵐故居”字樣。石碑右側有一個青銅色老者雕像,翹腿端坐但神情肅穆,手持一杆大煙袋,不用多問那便是紀曉嵐。在其右後方,一塊紅底黃字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寫有“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紀念地——中共地下黨秘密聯絡站遺址”字樣。紀曉嵐故居是如何成為中共地下黨秘密聯絡站的?帶著這個謎團,我不禁加快了參觀的腳步。
信步走進小院,在西側一漢白玉石碑上,我很快找到謎底。石碑抬頭為“中共地下黨組織秘密聯絡點‘劉公館’舊址”。正文寫道:劉少白(1883—1968),山西興縣人,參加過辛亥革命,曾任山西省議會議員。1929—1931年出任天津商品檢驗局局長期間在此居住,故此院被稱為“劉公館”。劉少白追求真理、思想進步,利用自己當時的社會地位多次資助中共地下黨組織、營救革命人士。在他的支援和掩護下,“劉公館”成為中共河北省委與中共中央之間的秘密聯絡點。
讀罷碑文,愈發好奇,想探個究竟。欣慰的是,閱微草堂展廳西側詳細展示了當年劉公館發生的隱蔽戰線故事以及劉少白一生追求進步、支援革命的生平事蹟。這個院落到底發生過哪些驚心動魄的諜報故事?一切還得從90多年前院子的新房客劉少白談起。
1928年,劉少白到河北省建設廳任職,為方便工作舉家從山西老家遷居至北平虎坊橋60號即現在的紀曉嵐故居。1929年,他任天津商品檢驗局局長。劉少白居住的虎坊橋60號當時也就被尊稱為“劉公館”。
劉少白的大女兒共產黨員劉亞雄,在促成“劉公館”成為中共地下黨組織秘密聯絡點上起了關鍵作用。1926年劉亞雄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從莫斯科回國後便投身到上海的革命事業中。20多歲的劉亞雄及其共產黨戰友,為追求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種種義舉,深深地打動了原本就追求進步的劉少白。在劉亞雄等共產黨人的日益薰陶下,劉少白對革命事業更為理解和支援。1931年2月,中共河北省委在天津重建,劉亞雄任秘書長,其丈夫陳原道任組織部部長。為便於開展地下工作,劉亞雄建議將北平自家住所作為秘密聯絡點。在劉少白的同意和支援下,中共河北省委批准將劉公館作為秘密聯絡點,負責接待河北省委和北平市委負責人,儲存中共中央劃撥給河北省委的經費,分轉河北省委和中共中央之間的秘密信件。從此,劉公館為北平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增添了一抹靚麗紅色,成為中共中央和河北省委之間的“交通”樞紐。大量共產黨人開始在北平偵緝大隊特務們的眼皮底下秘密活動,把黨的地下工作延伸到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的大城市。
1931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在天津召開秘密會議時,因叛徒出賣,陳原道、劉亞雄等省委負責同志被捕,剛組建的河北省委再次遭到重創。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中共中央決定在北平再組河北省委,繼續把劉公館作為秘密聯絡地點,並請劉少白幫忙營救。得知陳原道、劉亞雄等共產黨員被捕後,劉少白立即籌款前往天津,並同中共中央先後指派在北方開展情報工作的胡鄂公、楊獻珍等人設法取得聯絡,共同實施營救。
不幸的是,1931年6月,在北平成立不久的中共河北省委又一次受到重創,省委多名負責同志被捕,叛徒很快供出劉公館這個秘密聯絡點。最終這次營救活動失敗了,陳原道、劉亞雄等人沒能獲救。楊獻珍還因不知秘密聯絡點已暴露,著急去劉公館尋找劉少白之時被特務蹲點逮捕。劉少白因提前得到二女兒劉競雄託人傳來的訊息倖免被捕,被迫離開北平前往大連。此後,劉公館作為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秘密聯絡點的使命就告一段落了。
開明紳士劉少白與中國共產黨的緣分,並沒有因為劉公館不再是秘密聯絡點而結束。後來在黨組織的積極營救下,1932年陳原道、劉亞雄等人獲救出獄,1936年楊獻珍也被釋放。經過王若飛、安子文介紹,中共中央北方局1937年8月批准劉少白為中共秘密黨員,他終於也能同他的女兒劉亞雄一樣名副其實地為黨工作了。抗戰期間,劉少白為八路軍開闢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積極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劉少白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51年,毛澤東得知劉少白的工作安排後欣慰地說道:“好,他是個好人,對黨忠心耿耿,為人很耿直,有什麼就講什麼。”縱觀劉少白追求進步的傳奇一生,他是撐得起這個評價的。
不知不覺中,駐足劉少白展區前已1個多小時。屋外的雨越下越大,下午閉館時間也已臨近,但是我竟沒有儘早離去的意思。我拿起手機瀏覽網頁發現,2021年北京晚報策劃推出的“京畿紅跡——點亮北京的100個紅色地標”欄目,專門以“劉公館(紀曉嵐故居)”這樣凸顯劉公館的名稱進行收錄,列在“諜戰奇兵”系列,並刊文向公眾推介這段不為人所熟知的黨的隱蔽戰線故事,北京西城區委也對其進行了重點宣傳……劉公館烙給這個四合院的紅色印記正在被公眾所熟知。
相信日後會有更多的遊客,走進這座考究的四合院,不僅因為紀曉嵐且因為劉少白,不光來看紀曉嵐故居還來看劉公館,不只尋蹤古代傳統文化也追憶那段紅色崢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