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為了當官、出人頭地而毛遂自薦的人,自薦的方式也五花八門。有現場自薦自贊直接答對而成功者,比如毛遂;有透過“干謁詩”間接自薦的,如孟浩然、杜甫等;更有用“自薦書”的方式直接向權貴自薦的,如東方朔、李白、蘇洵等;還有像姜太公、諸葛亮等暗藏心機、用極其隱晦的經典策劃終於為人所用的。試想姜太公如無心機他怎會別出心裁地用直鉤釣的哪門子魚?諸葛亮如無心機他又怎麼會自比管仲樂毅,怎麼就有了指點江山、才華盡現的《隆中對》?因此,我們只能理解為這其實是一種極其高明的自薦方式。
古人自薦者很多,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勇氣和才學。具備才學和胸懷大略,自薦才有底氣。但光有底氣沒有勇氣也不行,兩者缺一不可。試想,在古代等級森嚴的官僚體制中,對於一個不名不聞、走關係都找不到門路的人,想靠一紙文字就直上青雲,沒有足夠的勇氣是萬萬做不來的。當然,敢於自薦是建立在對自身才華自信的基礎上的。就像擺攤賣貨,有勇氣才能吆喝出來,同時還要保證吆喝出來的東西是好東西,不然就會賠錢賺吆喝。古人自薦成功者,實在少不了勇氣和才華,所謂才華絕對抵得上勇氣。在這裡我不妨舉兩個例子:
我們知道,東方朔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就提到過東方朔其人,稱其“也很淵博”。東方朔自覺空有一身才學不得施展,就在漢武帝初年借當朝徵召人才的機會公車署上書,其自薦書洋洋灑灑3000片竹簡,漢武帝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讀完,其才華和文字功夫可見一班。在自薦書裡,東方朔極盡誇讚自己的才學,說自己僅20歲出頭,就對文史、劍術、詩書、兵法都學有大成、滿腹經綸、文武兼備。況且本人一表人才,勇敢、敏捷、廉儉、信義與古代模範人物等量齊觀,豈有不做天子大臣之理?你看,單從自薦書裡就讀出東方朔其人有勇氣、有自信和卓然不凡的才華。從事實上看,東方朔也確實稱得上是一個學識淵博之人。漢武帝讀了他的自薦書也覺得東方朔氣概不凡,後詔拜為常侍郎,又任太中大夫等職。
再舉一個不被人熟知的例子。唐朝時有叫貟半千的,做小官多年一直得不到晉升,後來在別人的指點下就直接給武則天寫了一封自薦書。這封自薦書也很長。在自薦書裡, 貟半千先自比於能七步成詩的曹植和當殿作賦、倚馬成文的枚皋,接著就和武則天叫板:皇上召集天下才子三五千人和臣比試,如果有一人能夠比得過臣,那就請皇上斬掉臣的頭、打碎臣的骨頭好了。如果棄臣不用,那我就把書和筆硯全燒了,然後獨自坐在幽深山岩上看熱鬧,看著皇上您能招得了什麼能人?選拔到什麼樣的才士?拿我們現在人的眼光看,貟半千的自薦文簡直就是“瘋人說狂語”。要說女皇武則天也真有大丈夫的氣量,讀了貟半千的自薦書不但沒有生氣,還欣賞有加,競當場口諭讓貟半千入閣供奉。此後貟半千官運亨通,任弘文館學士、正諫大夫、濠州刺史、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等。
古人的自薦書一般都是在才能不得施展、仕途之路不通的情況下上書當權者的,既理不輸人,又少不了自賣自誇,不乏成功者。他們自我推銷的勇氣、自我推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自薦推銷的方式仍然好用,是金子總會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