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近代歷史,有一位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人物,就是毛澤東。他青年時期投身革命事業,併為之奮鬥終身,他把中國人民從深重的苦難中解救了出來,並且領導他們徹底改變了國家面貌,在一片瘡痍中建立起嶄新的中國,使中華民族從此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革命實際結合在了一起,為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通往革命勝利的道路,鄧小平曾說:“沒有毛澤東,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然而,時光是無情的,一刻也不停留。多麼偉大的人也做不到掛長繩系此西飛之白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也在日升月落中逐漸老去。1976年9月9日,毛澤東走完了光輝燦爛的一生,在北京與世長辭。
毛澤東雖然永遠地離開了中國人民,但他留下的各種精神遺產,穿越歷史煙雲,歷久彌新,一直對中國的發展建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甚至僅僅是他留下的六件遺物所蘊含的哲理,都能夠讓我們終身受益,尤其是其對百萬稿費的處理,更是令人感嘆。
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這六件遺物的故事。
毛澤東
第一件遺物是一根柺杖。
毛澤東生平熱愛山水,繁忙的工作之餘,登山是他的一大愛好,即便是晚年,也不改其性。毛澤東爬山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上山不坐轎,他曾對工作人員解釋說:“坐轎是騎在勞動人民頭上,我毛澤東不能坐!”
因此,柺杖就成了他晚年登山的必需品。毛澤東對柺杖沒有什麼講究,不看材質,只要合用就行,他一生中擁有過眾多柺杖,但最喜歡的是一根未經修飾的竹杖,這根竹杖來自杭州丁家山。
毛澤東一向喜歡杭州,他一生先後到過杭州40餘次。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毛澤東要登丁家山,到了山腳下,隨行人員才想起忘記帶登山杖了,就到附近農家砍了一根竹子,截取了合用的一截作為登山杖,毛澤東接過工作人員剛做好的柺杖,鄭重的問:這根竹子付錢了沒有?工作人員早已跟隨毛澤東許久,明白他的性格,自然不會出現紕漏,回答說:“老鄉本來不收錢,我們還是付了。”毛澤東這才讚許地點了點頭,還誇工作人員做得對。
就這樣,毛澤東拄著這根散發著清新竹香的柺杖登上了丁家山,下山後還囑咐工作人員要帶回北京去。後來,毛澤東無論是散步,還是出京視察,一直使用這根竹杖。作為國家領導人,曾有許多人給毛澤東送來精緻的柺杖。但他卻從不留用,只有這根竹杖他視若珍寶。1965年,越南主席胡志明來中國訪問,胡志明與毛澤東交情深厚,有一天他提出用自己的柺杖與毛澤東竹杖互換一下,留作紀念 。毛澤東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緻的柺杖,幽默地說,換不得,你的太漂亮了,我還是用我的討飯棍吧。
毛澤東手持竹杖
毛澤東的遺物中,還有睡衣、毛巾等貼身物品,這些物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上面有補丁。
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一件睡衣,這件睡衣材質一般,樣式也很普通,可毛澤東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到1971年一直穿著它,這件睡衣補了又補,上面一共有73個補丁,幾乎看不到原來的布料了,宛如一件百衲衣。
工作人員好幾次勸他換個新的睡衣,毛澤東總是說:“再穿一穿吧,過段時間再換。”
毛澤東還有一床毛巾被,打了50多個補丁,由於太舊了,材質已經經不起大力揉搓了,清洗的時候,洗衣房的工作人員只能把它放在肥皂水裡面輕微漂洗一下,晾曬的時候也要幾個人各自託著一個角,否則只靠水的重量都能撕裂毛巾被。
他的毛巾破了三個洞,還是捨不得丟掉。關於毛巾,還有一個故事。1947年,中央轉戰陝北,當時毛澤東洗臉洗腳用的是同一條毛巾,李銀橋勸他買條新的,毛澤東說:
“我多買一條新毛巾,那算不了什麼,如果全軍每人都節約一條毛巾的話,我們就可以多打一個沙家店戰役了。”
毛澤東一向堅持用多少買多少的原則,50年代,工作人員一口氣給他買了四雙皮鞋,他說:“太多啦,夠一輩子穿了。”果然,此後他再也沒有添置過新皮鞋,鞋子壞了就拿到修鞋鋪找師傅修一下。
毛澤東所遺留下來的衣服、襪子、鞋子等日常穿戴用品中,除了應付場面的外套之外,幾乎沒有一件不帶補丁的衣服。
毛澤東的睡衣
在毛澤東的眾多遺物中,有兩副奇特的眼鏡,之所以說其奇特,是因為兩個眼睛都是單腿。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建國後,他房間的大木床上至少有一半空間放置了各種書籍,時間一長,他也就養成了側臥看書的習慣。
躺著看書久了,老花鏡的眼鏡腿就會壓迫太陽穴,甚至能壓出很深的痕跡,為了他的身體健康,工作人員只好請人專門做了兩副單腿眼鏡,一副沒有左眼鏡腿,一副沒有右眼鏡腿,這樣無論毛澤東側向哪邊,都不會再有壓迫太陽穴的問題,毛澤東使用後十分滿意,這兩幅單腿眼鏡也見證了毛澤東手不釋卷的生活場景。
下一件要講的遺物就是被各類書籍佔據一半空間的大木床。毛澤東對床有兩個要求,一個是隻睡硬木床。1949年3月,中共中央進駐北平,毛澤東當夜住在香山雙清別墅,別墅裡有一張彈簧床,工作人員為了能讓毛澤東睡得更舒適,就自作主張把彈簧床留給了他。然而,當毛澤東走進房間看到這張床時,嚴肅的要求工作人員立刻撤掉彈簧床,換成普通木板床。
他對床的另一個要求就是一邊高一邊低,因為毛澤東工作十分繁忙,很多時候床就是辦公桌,低的一邊放各種檔案書籍,高的那一側留給他休息使用。木板床實際上是毛澤東的一面鏡子,一面艱苦奮鬥的整容鏡,照出了他艱苦奮鬥、節儉的生活作風。
1950年11月25日,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他收到這一噩耗後,眼含淚花,沉默良久,說了一句“戰爭嘛,總要有傷亡的。”
他與毛岸英分別十數載,直到1945年才相見,如今僅僅過了幾年時間,父子倆就天人永隔,可以想象他心中有著怎樣的痛苦。毛澤東逝世後,工作人員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個隱藏的小盒子,裡面裝的是毛岸英的幾件衣服,這個盒子工作人員都沒見過,很明顯是毛澤東精心儲存的。
從1950年到1976年,這20多年間,毛澤東搬過五次住址,這幾次搬家中,都是他親自帶著毛岸英的遺物,從不經他人之手。也許在無數個深夜裡,他曾輕輕撫摸著毛岸英的衣服,那一刻,他不再是國家的掌舵人,只是一個慈祥的父親,深深懷念著天人永隔的孩子。
毛澤東生活簡樸,但他並不是沒有錢,實際上,他離世後還留給國家一筆鉅款,整整124萬元。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黨的經費問題一直非常棘手,困難時期甚至連溫飽都無法保障。軍隊雖然有一定的軍餉,但數字很小,大多數時候根本就發不出來。幹部群體,實行的是配給制,除了日常供應外,鮮少有額外的供給。就連我黨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待遇也和普通幹部一樣。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開始實行工資制。按照級別來說,毛澤東應該是一級工資,每個月610元,然而建國初期,我國經濟非常困難,本著能為國家省一點是一點的想法,他將自己的工資從一級降到了三級也就是404.8元,此後,他的工資就再沒有漲過。
四百元看起來不少,實際上根本不夠使用,因為他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每個月上交黨費十元,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價格相對較高的水電煤氣等,一個月至少需要100元。同時還要負擔起幾個孩子的生活費,有時候,身邊的工作人員家裡遇到困難,他也會拿出自己的工資給予一定的援助。
既然是這樣,那他是怎麼積攢下來100多萬鉅款的呢?答案就是兩個字,稿費。自1934年起,共產國際就出版了毛澤東文集,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傳播。
新中國成立後,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毛澤東的革命思想。1951年,《毛澤東選集》正式出版,這本書集中體現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性,其價值不可估量,當時國內的知識分子幾乎人手一本,毛澤東一次性就獲得了100萬元的稿費。
該書不僅在國內暢銷,海外也有不少國家出版了譯本,用以學習中國的革命經驗。1955年,保加利亞翻譯了《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給毛澤東送來了730萬的稿費,毛澤東表示:“退回為好。”
此外,朝鮮、越南等諸多國家也紛紛送來稿費,但都被毛澤東一一退回,一分錢都沒有留下。
毛澤東的稿費並非由其本人管理,而是完全交給了中央辦公廳,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對稿費的收入和支出做了嚴格的管理,沒有亂花過一分錢,每半年,他就會向毛澤東回報稿費收支情況。
毛澤東生活簡樸,這筆錢都用到哪裡去了呢?
其中一部分捐助給了烈士家屬,少則百元,多則上千,這樣的情況不勝列舉。同時還有不少捐助給了民主人士。
1920年,章士釗先生籌集2萬銀元幫助毛澤東在湖南成立黨組織,這件事毛澤東一直記在心裡。1961年,兩人在一次會議上相見,毛澤東握住章士釗的手說:“共產黨不會忘記你的幫助,以後每年春節我都會把2000元人民幣送到你們家裡。”
章士釗連忙推辭:“那是大家的資金,非我一人之力,斷不敢接受。”毛澤東風趣地說:“有借有還嘛,就當我報答你對中國革命的雪中送炭了。”十年後,兩萬元已經送完了,毛澤東依舊繼續送,他說,這筆錢我們借了50多年,究竟產生多少利息算不清,只要章老還在,就要一直送。
重病的章士釗感動異常,感嘆道,“主席既講信義又清廉,真不愧為人民的好領袖啊!”
1976年,毛澤東逝世,此時,中央辦公廳還存有124萬元稿費,汪東興按照毛澤東的遺願,將這筆錢一分不留全部捐給了國家。
毛澤東一生為民,他留下的一件件遺物,蘊含了萬古長存的浩氣,無聲地彰顯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足夠中國人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