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是官媒開始提示人民幣風險了。
1月6日,金融時報旗下的中國金融新聞網,釋出了一篇文章。
標題就很直白:企業要應對好“四差變化”帶來的人民幣貶值風險。
關鍵詞在後半句:人民幣貶值風險。
匯率作為一個觀察經濟趨勢、國際局勢變化的視窗,值得企業和個人投資者關注。
《金融時報》指出了人民幣當前面臨的4大風險,背後其實都是圍繞中美兩國的經濟環境、貨幣政策走向而來的。
1、風險一:是中美利差縮小。
利差縮小後的變化,是導致外資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流出,推動人民幣貶值。
市場預期2022年美聯儲將加息3次,美聯儲3月份加息25個基點的機率接近60%,如果3月份美聯儲加息,那全年加息次數可能會變成4次,會進一步推高美債收益率,尤其是中國還有寬鬆預期。
我們可以用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代表市場無風險利率。當前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開始上漲,而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開始下跌,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那麼當時看上中國市場高利率的部分資金,就會迴流美國。
2、風險二:是中美經濟增速差縮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21年10月預測,美國2022年經濟增速為5.2%,這個預測相比去年7月份,上調了0.3%,在去年4月份的基礎上,上調了1.7%。
而IMF對歐元區和日本的2022年經濟增速預期,分別為4.3%和2.2%。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全球比慘的大時代背景下,2022年美國經濟看起來更亮眼。
貨幣走強還是走弱的核心,還是要看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
3、風險三:是對外貿易差縮小。
本質上,是中國在2020年和2021年在出口上佔盡了優勢,但是2022年就沒那麼容易了。
目前奧密克戎的變異毒株感染者中,輕症居多,相比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住院率大部分為輕症,住院率和致死率均不高,全球疫情在2022年可能逐步好轉。
過去兩年,疫情帶來的全球供應鏈中斷,中國作為動態防疫最成功的國家,強勢卡位這輪貿易搶奪戰,出口資料非常亮眼。
不過,隨著2022年全球疫情逐漸好轉,或者疫情防控恢復常態化後,亞洲等全球主要製造業基地,以及南美和中東等主要的原材料生產,都將繼續恢復,中國出口訂單可能被分流,出口增速回到常態。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們曾經分析過,當前拉動經濟的三大需求:投資、消費、出口中,還在保持較高速增長的是出口。
如果2022年人民幣適當貶值,其實對於穩住出口、支撐經濟來說,還是好事。從這個角度看,2022年人民幣匯率波動的空間會更大。
4、風險四:是風險預期差逆轉。
一旦全球金融市場因為美聯儲加息,或估值回調出現波動,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可能會增加外部不確定性,導致外資從新興市場撤離。
其實,在2018年到2019年,毛衣衝突期間,人民幣匯率就曾經破7。
目前人民幣貶值,這七類人影響最大:
第一類:股民——人民幣貶值或伴隨著A股下跌
歷史上,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下,每一次人民幣貶值都伴隨著A股的下跌甚至大幅跳水。
第二類:出國留學者(換的外匯少了)
對於留學美國的學子而言,人民幣貶值也是個壞訊息。這也就意味著同樣的人民幣,所換取的外匯比以前少很多。
銀行人士透露,每次人民幣急跌,會造成一些留學生家長的恐慌。兌換美元的家長也比平時多了近一成。
第三類:海淘族(虧了)
海外代購市場火熱,價格是關鍵因素之一。從境外海淘的商品價格一般會比在國內專櫃購買的便宜30%左右,有的甚至能便宜一半,這也是不少海淘族捨近求遠的原因。
第四類:出境遊的人(成本高了)
出境遊的成本面臨上漲,出國旅行消費,人民幣更不值錢了。當然疫情期間也不建議沒事瞎溜達。
第五類:大型出口企業難享積極影響
人民幣貶值,從理論上來說的確有利於出口,一些即時結匯的小型出口企業可能由此獲益,但交易量較大的外貿企業,可能難以感受到此輪貶值帶來的積極影響。
第六類:來中國投資的炒家(損失慘重)
一直以來,大量的外資在中國長期遊移,躺著賺錢。就如分析師所言,“從2005年匯改到現在,你啥也不幹,就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在貶值前換成美元,坐等升值。
第七類:房價面臨下跌——有房人資產或將縮水
近來人民幣出現罕見的貶值,許多投資者擔心,人民幣貶值將導致整個市場預期逆轉,促使投資者逐漸放棄房產這樣價格過高的資產。
尤其是那些早些時候從海外湧入國內的資金,會因人民幣貶值而流出中國,或不敢再輕易進入中國市場,多種作用助推中國住房資產價格下跌。
所以,站在更宏大的資產配置角度,如果你閒置資金量較多,建議配置一部分其他市場的資產,以對沖匯率下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