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一句廣告詞——這真是個神奇的企業。成立近5年沒有融資,而創立才一年就號稱實現了盈利;新產品售價高達60萬+,但銷售一年之後竟然月銷也過千。這就是號稱腳踏保時捷,拳打BBA的高合汽車——儘管這個名字是那麼陌生。更令人好奇的是,他這神奇的資金和銷量又是從何而來?這家企業是否又真的能突出重圍?
資料顯示,高合汽車在2021年累計銷量為4237臺,發力期的下半年7月-12月累計銷量達3724臺。其中,2021年12月高合汽車共售出919臺新車,銷量環比增長20.4%。在高合汽車製作的宣傳海報中,其在售價50萬以上的電動車中排名第一,這一成績超過了保時捷 Taycan、賓士 EQC、紅旗 E-HS9、奧迪 e-tron等眾多實力對手。
但令人略不解的是,高合僅有一款產品,而這一款售價在57-80 萬(最開始是 68-80 萬)的新電動車,真的賣出了這麼多?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還是高合有什麼獨門絕技?
一些網友中提出了之前就發出過尖銳的質疑。“誰傻乎乎68萬買個電動車,特斯拉都那麼便宜了,相當於買三輛車的價格買一輛高合,很難去買單。丁磊是不是在走前僱主賈躍亭的路子呢,花個大餅上市圈錢跑路,誰知道?”一位網友指出。而另一位網友則理智地講道,“我擔心高合車主能不能有售後,華人運通撐得住不。”
1月14日,飛靈汽車從汽車行業資料綜合服務平臺“大搜車智雲”獲得了2021年1-11月(12月資料暫時未出)高合汽車的上牌資料。資料回答了我們的疑問。
從資料來看,1-11月高合的上牌量為3104輛,實際上牌時間是從2021年2月開始有交付。在最初兩個月中,主要是江蘇和上海的單位採購支撐了銷售,兩個月單位採購銷量達到124臺,5月開始高合有了個人消費者上牌記錄。在2021年1-11月的銷量中,高合私人使用者的比例其實並不高。透過對上牌資料的分析,在3104的總量中,有1431輛為單位採購,而私人使用者的數量為1673輛。對公銷售的比例接近50%,具體為46%。
在對公採購中,華人運通所在地的對其的支援可見一斑。首先是作為主投資方的鹽城,2-4月的銷量全部都是在當地銷售。從1-11月的重點銷售城市分析來看,上海和鹽城也是單位採購唯二超過100輛的城市,其中上海市在1-11月單位購買數量為417輛,遠超過其他城市。這也與丁磊在上海市曾在國企和政府任職的經歷有關。由此,上海成為了高合的第一大銷售市場,但個人購買數量僅為143,僅能並列高合銷售第四的城市。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根據地鹽城高合竟然只賣出一輛對個人消費者的車。鹽城人不愛高合,但不知道愛不愛起亞?
從城市的分佈來看,在2021年1-11月上牌量中,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杭州、青島、廈門、鹽城、蘇州、重慶為銷量過100的城市。可以看出,售價高昂的高合市場還是集中在有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的一二線城市。在三四線城市,高合也是一個罕見的產品。而從最終的交付來看,高合前期的訂單注水也比較嚴重。
在2021年,高合官方曾透露,其3000輛創始版在2020年年底就已經銷售一空,而後續的訂單還在持續增長中,並有超過3.2萬名留資使用者等待試駕。高合當時保守估計,這32000名潛在使用者中至少會有幾千名會轉化成高合汽車使用者。而後來在2021年9月,丁磊曾說高合小訂轉化率65%。這是否意味著,高合手中有1萬個訂單?
華人運通在2021年曾對外表示,高合HiPhi X的目標是希望能達到一萬輛。從目前來看,完成率實際上不到50%。不過,高合表示,訂單比外界預想中要多,現在的情況是使用者的錢已經收了,但來不及交付。高合在去年底對外表示其受到了晶片短缺的影響,但有網友打趣說,“一個月幾百輛的銷量……怎麼都能找到吧。”
關於未來銷量,丁磊曾表示,中國市場中50萬以上汽車產品保有量,大概在120萬臺。如果其中30%轉化為電動,接近40萬臺。50萬現在也沒幾款車可以選擇,這裡面如果有10%買HiPhi X,月銷就不止2000臺。言下之意,是其的月銷量應該在5000臺,但這樣的銷量,有點過於樂觀。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資訊是,早在2018年高合就曾對外表示其已經實現了“盈利”。而有意思的是,華人運用的賺錢方式是捆綁政府。比如透過為地方城市服務,是能夠為整個國內城市交通效益提升做貢獻的,華人運通也因此有銷售收入。“此外,在這些方面開發應用的技術,能用於整車開發,反過來又能運用於2B業務上面,相輔相成。”丁磊此前曾說。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完美迴圈的商業模式。
這種模式被認為是華人運通的核心能力,並和其他的行業競爭者相區別。但這種模式是很具有風險的。華人運通這種模式一開始的成功是在鹽城以及上海部分地區,但這屬於地方政府對所投資企業的“關照”,能否切入其他市場還是未知數。在華人運通的構建中,車只是基礎,而智慧交通才是核心。不過,這種模式的難度可想而知。
擺在華人運通面前,現在的難題是銷量規模過小,使得其無法提供完整的商業故事,融資存在難度。2018年10月,華人運通舉辦了一場釋出會,在釋出會上向公眾展示著高合汽車的企業戰略、造車理念、造車團隊等,卻沒有像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提及融資進展。丁磊對此表示,在專案沒有實質性進展之前,華人運通暫時沒有啟動社會私募的計劃,也不會有數輪融資。再後來華人運通在高合汽車的幾年發展中,也沒披露過融資動向。
丁磊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我們不是一個資本運營的公司,不是這個基因,所以先把造車這個事情做好,而不是你還沒有做,後面站了20個金融大鱷。”他認為,首要的的是事情應該是有限的資金聚焦在產品、車、工廠的製造設施,然後去做精準營銷。
儘管華人運通沒有融資,但是其背後一直有地方政府和資金支援,該公司目前沒有公佈其經營情況,但結合此前200億造車門檻的說法,華人運通也逃不過這種規律。在去年底,華人運通罕見了獲得了50億的授信,這被認為是其“缺錢”的訊號。這也迫使華人運通不得不加速上市的速度。
2022年年初,華人運通董事長丁磊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中,他正透過這種方式不斷向外釋放向好的資訊,並一再重複講述華人運通的商業故事。華人運通正是高合的母公司。這家成立於2017年的“新造車企業”——華人運通更喜歡將自己稱之為智慧出行科技企業,正在衝擊2022年的上市大計。
按照此前的計劃,華人運通將在2022年衝擊IPO,目前來看其上市地點選擇了香港,“之前目標地點是美國,但由於環境的變化其也切換了地點。”一位汽車行業知情人士稱。華人運通早在2019年就開始搭建其在海外的架構,為上市做準備。近期,華人運通突然在山東成立了一家華人運通(山東)科技公司,該公司作用不明。不過,對投資者而言,華人運通的上市已經不得不發了。
但不管如何,華人運通的資本局也非常複雜,如果要獲得新的資金支援,華人運通就必須進入更主流的市場。從國際上來看,靠高價位豪華車能生存的企業非常少,其中最為優秀的是高合,號稱已經超越的保時捷。其他諸如路虎、阿斯頓馬丁、路特斯、蘭博基尼等多經歷多次賣身尋找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