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席加省 資深國資國企研究專家
擁有17年以上的國企改革、管理諮詢經驗、企業高階管理工作經驗,常年活躍在國企改革一線,深度服務客戶超過100家,執行諮詢專案超過150個
開發區、高新區等各類功能區長期以來承載著經濟發展的重要責任。現在全國各類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級功能區非常多,但並不是都活得很好。
“圈幾塊地、建幾個園區、引幾個企業”的傳統功能區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隨著產業鏈競爭加劇、傳統產能過剩、傳統產業叢集佈局完成等因素影響,現在產業園區的發展舉步維艱,很多產業園區成為“殭屍園區”、“空殼園區”,很多功能區成為“鬼城”,造成了大量的土地等資源浪費,有些產業園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無法發揮對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與對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作用,成為雞肋。
顯然,傳統的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必須要改革創新。“管委會+公司”模式是一種市場化的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的模式,著眼於功能區轉型升級,從頂層規劃、土地開發、產業引入、園區運營、企業服務、產城融合等多方面創新體制機制。
其重點是推動管委會的行政改革與公司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打造“小管委、大公司”的模式,推動政企分開、政企合作,充分發揮管委會的戰略引領與資源配置作用與公司的市場化運作的價值。
以公司為市場化主體承擔產業園區的融資、投資、建設、運營及產業的引入、培育、服務等功能,真正打破困擾功能區發展的體制問題、融資問題、業務問題、人才問題,實現產業支撐、產城融合,深度推進產業與四化融合,推動產業園區化、叢集化、智慧化,這是必然要走的路。
管委會顯然在功能區定位、規劃、政策、資源配置方面起著主導作用,是功能區的發展戰略大腦與前進的指揮棒。但是,在現代的功能區發展中,管委會不能認為自己是萬能的。
相反,應該有意識地讓市場化的平臺公司成為功能區發展的主導,構建、支援市場化機制起決定性作用。
對管委會來說,平臺公司承擔著三大戰略職責。這三大戰略職責就決定了“管委會+公司”模式下,平臺公司不是傳統的平臺公司,而是投融資平臺+產業園區運營管理平臺+產業投資孵化平臺三位一體。
01
平臺公司的投融資職責是基礎
“管委會+公司”模式下,平臺公司必須首先是投融資平臺,成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商和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商。
任何功能區發展都必須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這是功能區發展的硬體條件,也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平臺公司必然要圍繞著管委會的規劃,承擔功能區內的道路、水、電、燃、熱、資訊基礎設施等的投資建設以及各類產業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專案的投資建設。
從這一點上來說,管委會旗下的平臺公司與一般地方政府旗下的平臺公司承擔的都是同樣的投融資職能,貫徹地方政府的意志。所不同的是,管委會旗下的平臺公司因為要承擔大量的土地一二級開發、產業園區開發任務,顯然融資任務更重、可利用的有效經營性資產更少,起步更難。
02
平臺公司的產業園區運營管理職責是核心
“管委會+公司”模式下,平臺公司真正的主戰場是產業園區,打造產業園區運營平臺,圍繞產業園區實現組織下沉、資源下沉、管理下沉、隊伍下沉,成為產業園區運營管理平臺。
對於管委會旗下的平臺公司來說,產業園區是主戰場。產業園區的投資建設是打造硬體條件,產業園區的運營管理則是打造軟體條件。對於招商引資與產業發展來說,只有同時具備優秀的硬體條件與一流的軟環境,才真正具備發展的基礎。
在當前,平臺公司要改變傳統的園區運營的理念和模式,要積極地投入新基建、數字化建設中,打造智慧園區、數字化園區,為入駐企業提供一條龍的系統解決方案,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下、發展得好。
03
平臺公司的產業投資職責是資本運作的重要手段
“管委會+公司”模式下,平臺公司要成為產業投資孵化平臺,以股權投資方式服務於產業招商、產業培育等產業鏈打造的全生命週期。這也是管委會旗下平臺公司與一般地方政府旗下平臺公司最大的差別所在。
也就是說,管委會旗下的平臺公司無論是做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做產業園區的投資建設,歸根結底是為產業服務。產業的服務要創新思維,要有資本的理念,以資本推動技術、人才等要素的聚集,為產業發展提供綜合的金融服務,加快產業發展。
平臺公司在完成功能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園區運營管理的基礎上,必須要強化資本運作能力,以股權實現對招商引資企業的支援,以市場化方式支援企業的發展,並實現股權的市場化流轉退出,不斷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實現國有資本增值。
04
平臺公司承擔三大職責必須要講市場化
“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下,公司的市場化實際上就是完成市場化投融資、市場化產業園區經營管理、市場化的產業投資,從而實現良性的迴圈。而在實現這三大平臺功能的過程中,平臺公司要學會“算小賬”和“算大賬”。
所謂的算小賬,是指平臺公司絕對不能只講奉獻不講回報,只講政治不講經濟,不能只是管委會的通道,投資不講回報,要講經濟賬。所以要系統謀劃商業模式,找到市場化的經濟效益的來源,從而做強做大自己,這是承擔一切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的基礎。
管委會也必須要市場化,以市場化方式將資源、資產、資本、資金注入平臺公司,不能只讓馬兒跑不讓馬兒吃草,最終將平臺公司拖入債務深淵。
同時,平臺公司也必須要算大賬,從功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平衡專案投入與未來收益,從對功能區的戰略價值、社會效益、民生保障等各個方面衡量專案,不能目光短淺,不能急功近利。
“算小賬”和“算大賬”的結合點是土地一二級開發。對於管委會來說,掌握的所有資源裡面最有增值空間的就是土地,對於公司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對管委會來說,要科學對功能區進行規劃,給公司市場化發展的空間,讓公司透過土地一二級開發的方式獲得發展的基礎與利潤。
當然,在當前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壓力下,傳統的土地財政早已難以為繼。但透過科學規劃與市場化運作,以產業聚集與發展帶動土地增值,不斷提升土地的價值,然後進行地產開發或轉讓,讓平臺公司積累實力與經驗,為產業園區的投資建設奠定堅實的財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