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貓科動物基本上都是獨居動物,而獅子是唯一習慣群居的大型貓科動物。獅群成員共同狩獵,一起保護幼崽,群居有利於獅子保持種群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一般而言,一個典型的獅群由12~15只獅子組成:2~4只成年雄獅,若干成年雌獅,以及它們的後代。不過有些獅群的規模非常大,成員數量可達30只,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甚至出現了規模多達50只的獅群,這跟它們棲息環境的獵物以及其他競爭者多寡有關。
獅群裡的雌獅一般都是親緣關係,或母女、或姐妹,而成年雄獅則是外來成員。獅群是典型的“母系父權”結構,雌獅負責狩獵和撫育等主要工作,雄獅卻享有優先進食權。
相信很多朋友知道,獅群裡的小雄獅長大以後往往會被驅逐出群,它們要獨自流浪2~3年,直到5歲成年以後,才會向獅群裡的雄獅發起挑戰,勝利後便成為獅王。
那麼問題來了,那些被驅逐出群的小雄獅,幾年長大之後會不會回到原來的獅群,去挑戰自己的父親成為獅王呢?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1、“母系父權”的獅群結構
獅子不僅是唯一群居的大型貓科動物,它們還是唯一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雄獅要明顯比雌獅更大、更重,而且雄獅還擁有特殊的鬃毛。
一隻典型的成年雄獅體重在250公斤左右,體長為2.6米,有史以來最重的雄獅有270公斤。雌獅則要輕三分之一左右,體重不超過190公斤。
雄獅的鬃毛是一個非常顯著的標誌,鬃毛顏色越深,越濃密,就表示越健康,繁殖能力越強,這對雌性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當然了,雄獅的鬃毛不僅僅是為了好看,鬃毛可以在它與其他競爭者競爭時發揮作用,厚厚的鬃毛把面部、頸部以及胸部等部覆蓋住,起到了一定的防禦作用。
獅群是“母系父權”的組織結構,就是說群體的雌性是主力,它們一生都待在獅群裡,負責獅群的繁衍壯大,雌獅基本都是母女或者姐妹關係。而雄獅作為外來者卻擔任獅群的領袖,這跟它們體型大、戰鬥力強有關,雄獅在獅群裡享有優先進食權和獨享交配權。
雌獅是天生的獵手,它們會單獨捕獵小型哺乳動物,對於大型動物則往往進行合作捕獵。在捕獵過程中,多數情況下雄獅並不插手,它們等著雌獅成功圍獵後坐享其成,並且優先進食,雌獅只能等著雄獅吃飽了才能上前分食。
雄獅的這種行為多少有點“吃軟飯”的意味,但其實雄獅有它們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一個獅群往往擁有很大的領地,雄獅每天的任務就是巡視領地,標記訊號,驅逐入侵者。而且在面對較為強大的獵物時,雄獅往往發揮主導作用。
同一獅群裡的雌獅一般會同時發情,這樣不同雌性產下的同批幼崽年齡接近。這種行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每個雌獅媽媽都可以給不同的優勢哺乳,當有些雌獅外出捕獵時,留下的雌獅可以同時照顧所有的幼崽。
但是這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留下來的雌獅往往會優先哺乳自己親生的幼崽,如果奶水不夠的話,其他的幼崽只能捱餓。過了哺乳期的幼獅雖然能夠吃肉,但它們也只能吃成年獅子剩下的,這使得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幼獅會因飢餓而死亡。
大部分群居的動物都有一套避免近親繁殖的規則,獅群裡的成年雄獅都是外來的,而幼崽雄獅長大後,在性成熟之前都會被驅逐出群。
非洲草原上與獅群形成競爭的斑鬣狗也是如此,亞成體雄性斑鬣狗也會被驅逐出群,不同之處是斑鬣狗的首領是雌性。
年輕雄獅被驅逐之後,往往需要憑藉自己的力量捕獵生存,這對它們來說異常艱難,形影單隻的雄獅並不擅長捕獵。它們中的大多數會被餓死或者被其他獵食者殺死,只有少數在野外環境中鍛鍊的更加堅強,成為未來的王者。
總得來說,獅子作為大型貓科動物能進化出群居的生活方式,主要跟它們惡劣的棲息環境有關,在競爭者眾多的環境中,必須依靠集體協作才能更好的生存。
2、雄獅成王之路
在回答年輕雄獅會不會挑戰自己的父親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一隻雄獅是如何從幼崽成長為獅王的,相信看完之後就會知道問題的答案。
雄獅成王之路是艱難的,它們從出生到死亡,無時無刻都在面臨各種挑戰:
雌獅在生產之前,往往會獨自離開獅群,之後會找一處隱蔽之處將幼崽誕下。剛剛出生的幼獅在3~6天之後才能睜開眼睛,它們離不開雌獅的哺乳和照料。在幼獅長大到6周之前,雌獅每隔半個月就會更換一處藏身之所,以免幼崽被其他獵食者吃掉。這是雄獅要過的第一關:在回到獅群之前避免被吃掉!
小雄獅過了六週之後,就會被雌獅帶回獅群,與其他幼獅共同成長。雖然有了雄獅的庇護,但幼獅依然面臨著生死挑戰。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幼獅要在成年獅子進食之後才有肉吃,小雄獅面臨的第二個挑戰就是可能會被餓死。
如果獅群所在領地獵物充足,幼獅的存活率會提高很多,但是能吃飽並不意味著就能順利長大,它們還要面臨第三個挑戰:幼獅在長大之前,獅群的領袖也就是它們的父親,如果被外來雄獅打敗了,那麼幼獅會被新獅王全部殺死。
新獅王這樣做是為了儘快繁衍自己的後代,因為雌獅只有在沒有幼獅需要撫育的時候才會進入發情期,殺死上一任獅王是為了儘快讓雌獅發情。這樣看來老獅王戰敗失去的不僅僅是王位,還會失去愛人和孩子!
假如小雄獅熬過了上述所有的情況,能夠順利長到2~3歲,那麼接下來還有更大的挑戰等著它們:
雄獅在5歲左右性成熟,但成長到2~3歲的時候會被驅逐出群,這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也是獅王消除威脅的做法,獅王無法接受兒子們長大後把自己從王位上趕下臺。
被驅逐出群的年輕雄獅從此過上了流浪的生活,形影單隻很難在非洲草原上立足。它們太過年輕,缺乏捕獵經驗,隨時面臨著被餓死的風險。
而且其他獵食者並不會把流浪的年輕雄獅放在眼裡,比如十幾只斑鬣狗就敢從流浪雄獅口中奪食,甚至會找機會將其獵殺。
因此有些被趕出獅群相遇之後,會結成合作狩獵的聯盟,這有利於提升它們的生存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未來挑戰獅群的戰鬥力。
如果年輕雄獅流浪2~3年存活下來的話,那麼它就具備了挑戰獅群的能力,也由於發育成熟而有了挑戰獅群的動機,它們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繁衍自己的後代。
性成熟的年輕雄獅會主動尋找獅群,並向獅群裡的雄獅發起挑戰,流浪時結成的聯盟此時就有了用武之地,雄獅聯盟戰勝老獅王的成功率要高的多。
一旦幾隻年輕雄獅將老獅王擊敗之後,就會共同接管獅群,聯盟之間就不再爭奪,它們會共同守護領地,保衛雌獅。但在與雌獅交配之前,新加入的雄獅首先要把上一任獅王的幼崽全部殺死,而那些已經長大的亞成體雄獅也會被驅逐。
直到此時,雄獅才實現了成為獅王的夢想,雄獅聯盟會獨享獅群的交配權,開始建立擁有自己血統的新王朝。不過它們不會與同一只雌獅交配,而且雄獅之間的關係也比較和睦。
總而言之,一隻雄獅想要成為獅王是非常艱難的,它們要克服重重難關,在到處都是競爭者的非洲大草原上存活下來並脫穎而出,才能擁有挑戰獅群的資格與能力。
3、那些長大後被驅逐的雄獅,流浪幾年後會挑戰自己的父親嗎?
雄獅長大後會被驅逐,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因為獅群是“母系”結構,雌獅一生都待在獅群裡不離開,那麼雄獅離開就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
前面已經介紹,雄獅2~3歲的時候會被驅逐出群,5歲左右才性成熟,也就是說被驅逐兩三年後才會挑戰獅群裡的雄獅,那麼它會不會與自己的父親成為對手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雄獅長大之後不會挑戰原來的獅群,也不會與自己的父親成為敵對關係,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小雄獅一般會遠離原生獅群生活,長大後重回獅群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雄獅成長到2~3歲時,有些會主動離開獅群,而那些不願意離開的,獅王也會將其驅逐。這種驅逐不是說小雄獅不能和群體一起生活,而是將其驅逐獅群的領地範圍之外,要知道一個獅群的領地範圍是很大的,小的幾十平方公里,大的可以達到400平方公里。
另外,小雄獅往往也會主動前往遠離原生獅群的地方生存,這是它們的生存法則,是經過長期進化刻在基因裡的結果,它們會主動避免將來發生與原生獅群相遇的可能性。
還有,獅群的領地一般都不是固定的,會隨著獅群規模的大小、領地範圍獵物的多寡而變化。每過一段時間,獅王就會帶領獅群成員遷徙,有些強大的獅群還會吞併雄獅數量較少的弱小獅群。
所以從地理範圍上來看,小雄獅被驅逐出群后往往會遠離原生獅群,幾年之後與自己的父親相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小雄獅長大後,原生獅群很可能已經改朝換代,自己的父親不再是獅王,也就不存在挑戰的情況了。
稍微梳理一下小雄獅與自己父親在年齡上的差距就明白了:小雄獅的父親也是在2~3歲的時候被驅逐出群,流浪歷練幾年成長到5歲的時候開始挑戰獅群。
假設它第一次挑戰就取得勝利,將獅群裡的幼獅殺光,並第一時間與雌獅繁衍後代,小雄獅順利生產時,它的父親已經6~7歲了,正值戰力巔峰時期,因為雄獅的平均年齡是12歲左右。
小雄獅在獅群成長2~3年之後,它的獅王父親已經8~9歲了,年齡偏大,但憑藉豐富的戰鬥經驗依舊穩坐王位,此時小雄獅開始流浪生活。
經過2~3年的流浪之後,小雄獅終於長大成為戰鬥力爆棚的年輕雄獅,它具備了向獅群發起挑戰的能力。而此時自己的父親已經10歲左右了,是一隻年邁體衰的老雄獅了。
事實上,老獅王在小雄獅5歲之前,大部分都已經被其他雄獅打敗並驅逐出群了,一隻雄獅在一個獅群裡擔任獅王的時間往往只有兩年時間,即使它再強大,也很少有超過六年了。
也就是說小雄獅長大挑戰獅群的時候,它的父親早就已經不是獅王,那麼與自己父親發生競爭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了。
3、父子一起被驅逐出群,共同結成雄獅聯盟,向其他獅群發起挑戰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小雄獅不是被自己的父親驅逐出群的,而是被外來的雄獅聯盟挑戰,戰敗後落荒而逃的。
事實上,雄獅在擔任獅王的過程中,無時無刻都面臨著外來雄獅的挑戰,有些時候能將外來雄獅打敗,但也有自己戰敗的時候。而此時獅群裡的雄獅過了幼崽階段,能夠免除一場殺戮,但同樣會被新獅王驅逐出群。
老獅王帶著自己的兒子們開啟了流浪生活,結成了由父子、兄弟組成的雄獅聯盟,在非洲草原上共同狩獵,休養生息,它們還會重新向獅王的地位發起衝擊。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老獅王或者長大後的小雄獅,帶領著自己的兄弟們或者父親,再次向獅群發起挑戰,將獅群的雄獅擊敗之後,重新接管獅群。而這個獅群已經不是原來的獅群了,獅群裡的雌獅也不會是它們的母親或者姐妹。
此時的老獅王,大部分已經在流浪期間因年邁而死,衝擊獅王寶座的其實是它的兒子們,這種情況下的父子之間還是不會形成競爭關係。
4、結語
雄獅的一生是艱難的,它們從出生時起就面臨各種生死存亡的挑戰,成為獅王后屠殺獅群的幼崽也是不得已為之,它們要儘快繁衍自己的後代,因為能穩坐獅王位置的時間是有限的。
小雄獅被驅逐之後,在外獨自流浪生存,能夠成功活到成年的雄獅,大多是身經百戰,練就了一身本領,不過它們向獅群發起挑戰的時候,自己的父親早就已經不是獅王,而是跟它們一樣在外流浪,甚至因為年邁而死亡。
獅群的這種繁殖策略是經過長期進化而來的,這不僅避免了近親繁殖,還能讓獅群一直被更加強壯的雄獅統領,有利於整個種群的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