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活化石,你會想到什麼呢?
是裸子植物銀杏還是哺乳動物大熊貓?
亦或是滅絕了的恐龍?
但是有一種生物,比恐龍出現的時間還要早,它就是鮮為人知的鱟。
鱟這種生物的祖先出現在距今約4億年的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在那時候,稱霸世界的恐龍還沒有問世,原始的魚類也才剛剛出現,而鱟的祖先就已經在歷史的舞臺站穩了腳跟。
要說起與現代鱟形態相似的鱟化石,就要追溯到侏羅紀,與三葉蟲一樣的古老。
而鱟在經過4億年的時間,與同時期的生物不是滅絕,就是進化了,唯獨鱟,還是保留著“老樣子”,所以它也就有了“活化石”這一稱號。
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的形似蟹,有一個“馬蹄蟹”的外號,但它與蟹可是沒有半點“親緣關係”。
鱟的身體是呈青褐色亦或是暗褐色,有著堅硬的外殼,四周都長著鉗子,看起來很有攻擊性,但是實際上,鱟的膽子特別小,基本上是不會去招惹其他的生物。
鱟有四隻眼睛,但是有兩隻是複眼,其中兩隻小單眼在鱟頭胸甲的前端0.5毫米的位置,對紫外線很是敏感。
鱟之所以能夠一直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自身的繁殖能力特別強。
另一個原因是鱟的特殊生理毒理和口感差的原因,讓人們放棄對鱟的捕殺。
畢竟四億年的時間,鱟還是有著那厚重的鎧甲,身上的肉還是那樣少得可憐,似乎“進化”這個詞在它身上不起任何作用。
但是生存了約四億年鱟,也有面臨著瀕臨滅絕危機的時刻,這又是為何?
鱟與其他生物相比,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血液。
它的血液顏色是十分罕見的藍色,所以它的血液也不似別的生物一般含有的是血紅蛋白,而是含有血藍蛋白。
鱟的血液也讓不少人開始對它產生了好奇,並開始研究它。
早在《本草綱目》裡面就有記載,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肺部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是真正讓鱟開始進入醫學界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
1956年,美國醫藥研究人員弗瑞德·邦在研究鱟的血液迴圈系統時,發現死去的鱟的血液竟然凝固成了膠體狀,這讓他產生了疑問,於是開始研究鱟的血液,弗瑞德·邦發現在鱟的血液中含有一種阿米巴樣細胞,這種細胞在遇見細菌的時候,會迅速的破裂,進而釋放出酶,也正是這種細菌,凝固了血液,並將細菌包圍住,這個特性讓弗瑞德·邦看見了鱟的醫學價值。
我們都知道,任何進入人體的藥劑都是要求無菌的,而鱟的血液特性,恰巧可以做到這一點。
當時的醫學界有一個頭疼的事情,就是他們很難檢測細菌內毒素,這種毒素一旦進入人體的血液,會引起人體發熱,中毒性休克等。
醫學家將鱟的血液與其進行實驗,發現鱟的血液可以將其包圍,從而防止內毒素在人的體內擴散。而後,“鱟試驗”也不負眾望,廣泛地被應用到了醫學界。
在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也是因為鱟,我們的疫苗才可以上市,因為新冠疫苗必須經過鱟的血液的檢測。
但是從2021年5月後的資料來看,全國平均每天接種疫苗達到1247萬劑次,而這還不包含國外的資料,而這個資料對鱟來是,是一個多大的負擔,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鱟這種生物其實生長速度特別慢,一般要用九到十二年的時間,來進行16次蛻皮才性成熟,而這也導致了鱟能夠生長成成年的數量並不多,加上鱟的肉少得可憐,這樣一隻鱟身上的血液也比不多,所以即便鱟的繁衍速度快,其生長速度也跟不上人類的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至少要捕殺60萬隻鱟來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如今疫情當下,所需鱟的數量更是與日俱增。
曾經有科學家建議:一隻鱟採集在30%左右的血液,就要放回大海,這樣也許會好一些。
但是看似可迴圈利用的背後,部分的鱟仍舊逃不過死亡的命運。
因為在採血的過程中,會有10%到30%的鱟熬不過採血結束,就死亡了,還有一部分鱟即便活著,因採血影響了身體機制,也在迴歸大海後死亡。
福建的平潭島曾經也是我國地產鱟區,甚至享譽世界,但是誰能想到,它在上個世紀,幾乎是看不到鱟的身影。
面對鱟數量大量銳減的嚴峻問題,我國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除了將鱟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之外,還設定了四個保護區,分別是遂溪、平潭島、南三島和北海灣。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鱟都可以“任君選擇”,我國常見的圓尾蠍鱟身上就可能帶有的致命的類河豚毒素。
此外,鱟的藍色血液中富含銅離子,亂食用也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
所以,鱟的應用應該規範,也不要因為它的特殊性隨意捕殺食用,“黑心廠家”無處不在,但我們要認清現實。
在今年2月5日,中國鱟和圓尾蠍鱟也被國家正式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所以隨意捕殺、食用、販賣都是違法的。
鱟這種“活化石”見證了多少個“改朝換代”,我們如今的疫苗也有它的“功勞”,我們時代在進步和發展,但是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我們都要好好保護這個“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