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車帝原創 賈天鈺
[懂車帝原創 行業] 2021年度各大車企上險量終於出爐!近日,懂車帝重點彙總了上險量前50名的車企排名。從中不難看出,2021年可謂是自主品牌“力壓”合資品牌的一年。
說明:由於上險量是車輛售出後終端實際購買交通強制險的數量,相對於廠家公佈的批發量、交付量,上險量更能反映終端市場的真實交易情況以及使用者的真實選擇,為我們的選買決策提供有效的參考,因此我們選擇以上險資料為依據進行分析解讀。
中國車企排名紛紛上升,新勢力最“猛”
2021年進入TOP 10的國產品牌,依然是吉利、長安、長城以及上汽通用五菱,除長城繼續排在第八名之外,其餘國產品牌的排名都較上年晉升一位,而吉利也終於超越上汽通用躋身前三,僅次於南北大眾。
不止如此,比亞迪、奇瑞、廣汽乘用車、東風乘用車等國產品牌的銷量排名,也實現了不同程度上升。
當然,漲勢最猛的還是造車新勢力。領銜新勢力的特斯拉2021年排名繼續攀升3位,排在第21名,“小理蔚”2021年的排名也有明顯提升,而2020年還沒進入前50名的哪吒汽車、零跑汽車,2021年也成功上榜。
合資車企紛紛“讓位”,唯“長安系”三家不動
有生必然有降。
除了南北大眾穩坐第一、第二之外,上汽通用、南北本田、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等主流合資品牌車企,以及北京賓士、沃爾沃、奇瑞捷豹路虎等合資豪華品牌車企的銷量排名也不同程度下滑。僅南北豐田排名上升了1位。
不過,長安集團旗下合資車企的表現還是比較穩的。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長安鈴木的排名並沒有發生變化。此外,華晨寶馬的排名也沒有發生變化。
當然,排名的變化只是其次,更重要的變化及趨勢還是體現在具體的上險量。2021年,南北大眾、上汽通用、東風日產、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以及北京賓士等,不少合資車企銷量均出現下滑,僅華晨寶馬、南北豐田以及“長安系”三家合資車企等少數企業保持了漲勢,其中,長安福特的漲幅最多,2021年全年上險量較2020年全年增長約8.6萬輛。
而造成2021年國產品牌與合資品牌出現分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晶片短缺、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爆發。
據乘聯會統計,2021年1-12月我國新能源車零售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滲透率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12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已達22.6%,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2.7%;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3.3%。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21年國產品牌和合資品牌的表現受缺芯影響損失巨大,給新能源車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形成分化走勢。這是偶然因素的干擾,進一步放大了新能源車企的優勢。
“自主品牌的晶片對進口依賴較少,滿足率上相對合資品牌會更好一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同時還指出,雖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市場佔據了先發優勢,競爭力很強,但隨著合資品牌開始紛紛發力新能源車市場,他們的市場競爭力如何還需要一段時間去觀察。汽車市場終究是一場長跑競賽,不能以目前的市場格局去判斷最終的勝負。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預測,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激烈期,今後5-10年會有一次企業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