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丁肇中祖居的故事,根脈深長

【中國故事】

作者:葉梅(《民族文學》原主編)

到老來,丁肇中依然身材挺拔,推開大門的一剎那,他側著身子歪著頭,睜大眼睛朝院裡張望,一臉好奇的樣子。其實他已經不只一次地回來,但每次踏進這道大門,他都似乎一下子變得年輕,儼然還是那個少年。

丁肇中祖居的故事,根脈深長


插圖:郭紅松

這是他的祖居。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丁肇中,這位身上流淌著中華血脈的世界著名科學家,根就在此地。

初夏的陽光下,山東日照一個叫濤雒的小鎮,我站在那一方潔淨的門庭前,端詳著這座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的丁家大院。那敞開的大門兩側貼著暗紅紙楷書對聯:“詩書繼世,忠厚傳家”,再仰頭望去,門楣上懸掛的黑底鍍金的匾額端莊矜重,上書五個大字:丁肇中祖居。

小鎮濤雒,雒即洛,洛水也,濤雒可謂黃海之濱,洛水之波。濤雒的丁氏家族在此延續了一代又一代。相傳漢代此地就已建制設鹽官,宋金時期設濤雒鎮,與日本、韓國等地通航。康熙年間,進士丁泰奏請朝廷議準擴大海運規模,一時間濤雒商賈雲集,貨航頻繁,鼎盛時小鎮上開起大小商號近百家,並設有“東海關”“厘金局”等官署,很快成為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的日照南部的商業重鎮。丁氏家族是濤雒以至日照的名門望族,祖上屢出進士、舉人,丁肇中的祖父、外祖父都是滿腹詩書,父親丁觀海是格物致知的土木工程學家,母親王雋英是曉達知性的心理學教授,丁家祖居的家學與家風遠近聞名。

瓦房磚地,清風徐過,兒時的足跡由他逐一拾起,常年做實驗的一雙大手攜妻兒,穿過大院的大門、二門、三門,左顧右盼,哪裡看得夠?耳邊依稀又聽得那西房內嬰兒啼哭,母親慈語,院子裡棗樹下姑姑們俏聲呼喚,兄弟們環繞父親膝前,綠蔭下一片琅琅讀書聲……白駒過隙,腳下還是那堅實的大地,風在雲在樹還在,人卻已遠去,怎不由得一把熱淚灑在這祖居?鬢毛已衰的他佇立在祖父丁履巽的墓前,黑色的墓碑上鐫刻著他親擬的碑文:“懷念我的祖父,一位鼓勵家人為世界作貢獻的人。”他轉過頭來,凝視著高大健碩的兒子,緩緩地說:“Yourrootishere(你的根在這兒)。”

根在中華。父母為他們兄弟取名丁肇中、丁肇華、丁肇民,殷切之意,如名隨行。而母親給他們兄弟幾人留下的遺囑更為分明:“愛祖國,愛科學,雙愛雙榮”。

丁肇中深深地感恩父母,他說:“在我的一生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母親。”又曾在《懷念》一文中寫道:“父親對我的最大影響是:在我少年時代就引導我認識了偉大的科學家們的工作和成就,對我所做的一切總是給予很大的支援,因而,應該說,他是我的啟蒙老師。”

父母的教誨影響了丁肇中的一生。

他因J粒子的發現而轟動世界,成為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頒獎典禮上的演講,他不顧多方不滿與阻撓,堅持要用中文。這是諾貝爾獎頒獎禮歷史上的第一次。當丁肇中的中文演講迴盪在頒獎大廳中,他為全人類做出的科學成就和對祖國的無限深情,贏得了全場聽眾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愛祖國,愛科學,雙愛雙榮”,母親給兒女留下的最重的囑託,丁肇中又怎能不勉力而為?

在丁家祖居,我想起前幾年在採訪寫作長篇報告文學《大對撞——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造始末》期間,曾聽到好幾位著名高能物理學家說到丁肇中先生的愛國之舉,個個感慨萬分。

1977年夏天,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丁肇中回到中國,鄧小平親自接見。他當時在德國漢堡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工作,訪華期間,向鄧小平建議中國科學院派遣物理學家參加他在德國漢堡進行的MARK-J實驗,當即獲得肯定。第二年,首批高能物理訪問學者唐孝威、鄭志鵬等10人赴德國漢堡,在丁教授領導的實驗室參加研究工作,為時近兩年。

1979年9月,丁肇中再次回國訪問,這回與中科院確定,每年派一批青年學者到他的實驗室學習培訓,俗稱“丁訓班”。經過考試選拔,當年就錄取了陳和生等25名應屆研究生。“丁訓班”先後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高能物理實驗人才,人們將他們稱為“丁肇中學者”。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後來有三任所長,鄭志鵬、陳和生、王貽芳,都是丁肇中的學生。

第一批被選拔出來的鄭志鵬當時在丁肇中領導下的德國漢堡同步加速器實驗室工作,在實驗中負責一個分探測器。鄭志鵬記得,丁先生對他們這10位中國年輕科學家的學習和實驗抓得很緊,每天上午十點鐘左右鐵定會打電話到實驗室詢問:有沒有什麼問題,實驗進行得怎樣?有問題他便會馬上趕過來,親自和大家一塊兒動手解決。

鄭志鵬他們在國內都已是學有所成,但在丁先生那裡的工作是從插電纜做起,探測器有上萬根電纜,不能插錯一根,每次插的時候,都要反覆兩次口頭報告,說“插對了”,然後再重複一次“插對了”,必須兩個人同時插,相互應答,反覆檢視。丁先生在一旁觀看,不時指點,多次說:“我們搞實驗物理的人,就要艱苦,要努力,要認真。”又說,“必須要實踐,要一面幹工作,一面學習,這才能記得住。實驗室可以帶著書去,但是不能只看書,要做實驗。”

鄭志鵬跟隨丁肇中學習、實驗兩年,受益終生。

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我還採訪過丁肇中的另外兩位學生,一位是中國第一位博士後陳和生,一位是現任所長王貽芳,他們在說到導師丁肇中時,都充滿了感激,說丁先生言傳身教,使他們受到了最好的訓練。王貽芳在丁先生那裡工作了11年,感情深沉默契。他剛剛走出大學校門,就來到丁先生身邊工作,接觸到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的工作方式和研究環境,感受他對工作的投入、對科學的追求,感觸也就特別深。

王貽芳說,丁先生經常召開二三十人的會,範圍不是特別大——大的會效果有限。在會上,他會發出一連串追問,有時候幾乎讓人下不來臺,但與會者受益匪淺,從中可以觀察到他的思維方式。一般人往往容易陷入細節中出不來,而對他來說,雖然細節很重要——他會保證細節不出問題,但任何時候他都不會忘了主線。丁先生待人有分寸。跟他比較近的人,往往會被他“折磨”,但對年紀大一點或者是太年輕的學生,他則較寬容。他要求最嚴格的是他的副教授,因為副教授已經成熟。他永遠可以把你問倒,他問的方式、角度和思路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他想得更深、更遠,永遠會把最根本的物理問題放在首位。丁先生讓他們懂得,“你腦子裡要永遠繃著那根主要的弦。”

丁先生對學生是鍾愛的,自己滴酒不沾,卻喜歡請學生吃飯,吃飯時不談工作,只閒聊。他多次提到,“四千年以來中國在人類自然發展史上有過很多重要貢獻,今後一定能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希望在自己能工作的時間內,為中國培養更多的人才”。他的學生們回國之後幹得都很出色:成功建造了中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開創了我國中微子實驗研究,提出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方案並率領團隊完成設計、研製、執行和物理研究,在粒子物理實驗領域取得突出貢獻,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大獎等等。

一個個“丁肇中學者”在科學舞臺上大放光芒。

這一切足以告慰先輩啊。

歷史留有驚人的記憶,丁家祖居的故事根脈深長。作為日照望族之首的濤雒丁氏家風,曾在《八修〈日照丁氏家乘〉倡議書》中體現:“凡我日照丁氏族人,無論在大陸、臺灣或海外,都曾為家鄉為祖國作出過卓越貢獻,目前正在國家實現四個現代化、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祖國統一的偉大目標之下,同心同德,盡心盡力,貢獻各自的力量。”

丁肇中一次次回到祖國,也一次次回到日照濤雒祖居。

有一次,他對一同前來的兒子說:“美國人喜歡去歐洲,那是去找他們的祖先;而你來中國,也是找自己的祖先。”

藍天、碧海、金沙灘,他興致勃勃地行走在日照大地上,感慨從小就聽父親和姑姑們講日照家鄉的好,原來真的是空氣新鮮、景色美麗,並且在不斷髮展進步。他以多種方式參與日照建設,親自參加日照市科技館的開工奠基儀式,將全球唯一一個全尺寸“黑洞上的磁譜儀”模型贈送給科技館,丁肇中的大量科學報告資料也儲存在科技館。他希望,“讓年輕的日照人瞭解科學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做科學,以及科學對以後社會的發展意義,把日照變成一個先進的科學城市”。

2011年,丁肇中主持建造的第二臺阿爾法磁譜儀(AMS—02),搭乘奮進號太空梭升空,開始了它在國際空間站的使命——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日內瓦時間2013年4月3日下午五點,丁肇中首次公佈阿爾法磁譜儀專案18年來第一個實驗結果——已發現的40萬個正電子可能來自一個共同之源,即脈衝星或人們一直尋找的暗物質。幾年之後,AMS在太空中已收集到超過1000億條宇宙射線,這些重大發現再一次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丁肇中如祖父所願,成為一位為世界作貢獻的人。而日照人民則傾情記錄著他的所作所為,新建的日照市科技館,主體造型正是來自丁肇中探索宇宙本源的阿爾法磁譜儀的概念,外形似一個高速旋轉的粒子,建築結構為五拱六圓七通道一穹頂,分別展示丁肇中對世界物理學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五個代表性實驗,表達了探索、發現、實驗、求真的科學理念。

非常有趣的是,奇妙的宇宙現象“日出初光先照”與暗物質,在此聚合。而從日照濤雒祖居走出的丁肇中,也時刻以這樣的方式守望故鄉,就如他與家人那一年共同在丁家祖居寫下的留言:“樹高千尺,葉落歸根。”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7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16

相關文章

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民族精神根脈
[奮進新徵程·建設文化強國系列談⑦·光明論壇] 民族精神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精神狀態與精神風貌,是激勵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進步.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 ...

黨史中的撫州故事(二十五):李井泉,投筆從戎的忠誠戰士

黨史中的撫州故事(二十五):李井泉,投筆從戎的忠誠戰士
編者按 這是一片滿載榮光的紅色熱土.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鄧小平及共和國9位元帥.7位大將.30位上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揮斥方遒,毛澤東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陳毅的< ...

貝勒爺手中三件寶,中的‘核桃’不僅舒脈通絡,還能強身健體

貝勒爺手中三件寶,中的‘核桃’不僅舒脈通絡,還能強身健體
咱今天呢著重說說核桃.這個核桃起源漢隋,流行唐宋,盛行明清,乾隆皇帝對核桃那是情有獨鍾,為啥說核桃不僅舒脈通絡還能強健身呢,今個我給朋友們講一個康熙帝的真實小故事,喜歡的朋友點贊 關注走一波,謝謝! ...

經典遊戲《拳皇》埋藏在雜誌中的小故事,隱藏的細節被一一扒出

經典遊戲《拳皇》埋藏在雜誌中的小故事,隱藏的細節被一一扒出
你知道當年SNK耗費最多心力打造的<拳皇>哪一個版本呢? 或許很多朋友會說是<拳皇97><拳皇98>,畢竟這兩個版本是最受歡迎的,但並不是.正確的答案是<拳皇 ...

「故事」還在進行中的減肥故事

「故事」還在進行中的減肥故事
文/流浪阿紫 下午的陽光燦爛,我坐在陽臺上看著書,忽然覺得有點餓.拿起手機看了一下時間,才下午3點,距離午飯過後才幾個小時,沒道理肚子餓啊.手機正好顯示好友傳來訊息,"你在做什麼呢?&quo ...

現實中的西遊記故事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如來佛祖一樣,神通廣大,可以變成任何東西.假如我會變,我要變成一支神筆,在鄉下的田地裡,的故事很多,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有著金箍棒,他非常勇敢,為了師傅,他與妖魔鬼怪作鬥爭,這本書 ...

北京·黨史中的清廉故事 |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
他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人皆知的英雄楷模, 為革命,他遍體鱗傷,九死一生, 為信仰,他無怨無悔,奮鬥不止, 他用忠誠和堅強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 東城區鼓樓外大街,中國工人出版社坐落於此.1953年7月, ...

七絕•贊習近平承德之行強調傳承民族團結的文化根脈,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

七絕•贊習近平承德之行強調傳承民族團結的文化根脈,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
釋文: 中華民族史悠長, 遺產傳承意義良. 文化認同紮根脈, 山川樓閣記繁昌. (圖南 撰)

熱血傳奇:遊戲兩個時代中你不知道的經典故事

熱血傳奇:遊戲兩個時代中你不知道的經典故事
在熱血傳奇這1款遊戲中,能夠說成是有兩個時代了,1個點卡時代,1個氪金時代.在點卡時代過去以後,後邊接踵而來的是氪金時代,實際上所說的氪金也就是比誰更有錢,想不到會有人在這個裡面也有新的玩法. 在氪金 ...

一幅油畫中隱藏的故事

一幅油畫中隱藏的故事
油畫<簡·格雷的處刑> 油畫<簡·格雷的處刑>細節特寫 油畫<簡·格雷的處刑> <簡·格雷的處刑>,該畫作者是:法國著名畫家希波呂特·德拉羅什,該畫創作 ...

中逵釣友故事:悠然夜釣

中逵釣友故事:悠然夜釣
沿著岸邊的阡陌小路,穿過一段佈滿半人多高聳立在岸邊礁石叢,再往前走便是一片開闊而平坦的沙灘,而身後幾十米的沙灘上面是生長著茂密樹林的群山--那裡便是我們準備去釣魚的地方. 走到釣魚的地方,大家拉開一段 ...

《莊子》中三條魚的故事,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值得深思

《莊子》中三條魚的故事,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值得深思
<莊子>中有三條魚:一曰北冥之魚:二曰濠梁之魚:三曰江湖之魚 那麼,這三條魚究竟是什麼意思,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第一條魚:北冥之魚 <莊子>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 ...

2021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名單公佈

2021年“復旦-中植科學獎”獲獎名單公佈
"復旦-中植科學獎"評獎理事會決議將2021年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 本尼迪克特·格羅斯 (Benedict Hyman Gross) 唐·查吉爾 (Don Bernard Zag ...

我與楊振寧先生的兩次“相遇”

我與楊振寧先生的兩次“相遇”
文/慕津鋒 9月22日,中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迎來自己第九十九個生日.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出生便為一歲,加之"九"字能給人增壽,今年是楊先生的百歲大壽,真乃可喜可賀. 楊振寧 楊 ...

國家實行“雙減”原因?科學家,政治家們早已給出了答案

國家實行“雙減”原因?科學家,政治家們早已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國家要實行針對學校教育和校外培訓機構的雙減政策?可能從下面幾個名人的經歷,就能知道原因. 1954年4月2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建校100週年,邀請愛因斯坦回母校演講.愛因斯坦在演講中說了這樣的 ...

重慶動物園大熊貓“好奇”首次生產 產下一對龍鳳胎
中新社重慶9月23日電 (記者 劉相琳)重慶動物園23日釋出訊息稱,該園大熊貓"好奇"產下一對龍鳳胎,此為重慶動物園2021年第2對大熊貓雙胞胎幼仔,也是"好奇" ...

不守恆的宇宙

不守恆的宇宙
宇稱不守恆雖然為楊振寧贏得了物理學界至高無上的諾貝爾獎,但這並不是他的最高成就,楊先生最大的貢獻是楊-米爾斯理論. 在楊振寧70歲生日宴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丁肇中說:& ...

歷史上的10月13日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的10月13日發生了什麼?
1. 0467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後改為元宏.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時僅5 ...

「歷史上的今天」美籍華人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歷史上的今天」美籍華人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 崔琦崔琦是在中國河南出生並長大的美籍華人,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從事電子研究工作,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其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繼楊振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