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必備電子產品了,無論是大街上、公交上,甚至是商場或者咖啡廳,總有很多人耳朵裡塞著一副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如今耳機發展的樣式也是越來越多了,而近幾年出現的骨傳導耳機究竟好不好?又與我們平時聽的耳機有什麼不同呢?
骨傳導耳機的聲音傳遞原理是透過顱骨振動將聲音直接傳遞給內耳和耳蝸神經。這種傳播方式不透過耳道和耳膜。因此,與傳統的入耳式耳機相比,骨傳導耳機更安全、更健康、更衛生,並能真正放鬆耳朵。因此,骨傳導在保護人類耳朵的健康方面發揮了作用。
骨傳導技術的耳機不是透過空氣傳播聲音而是透過骨震動來傳播聲音,即使你捂住你的雙耳,把耳機緊貼到你的耳朵上方的骨頭上,也能聽到聲音。作曲家貝多芬之所以在失聰之後還能進行音樂創作,據說他就是嘗試了由喬瓦尼•菲利波•英格拉西亞發明的一項技術——咬著一根與鋼琴相連的棍子就可以聽到由顎骨傳來的音樂,這應該算是骨傳導原理的早期應用。
骨傳導耳機的優點:
1、解放雙耳
骨傳導耳機最大的優勢就是解放了我們的雙耳。經常用耳機的朋友知道,不管是入耳式、半入耳式還是頭戴式耳機,都會對耳朵造成壓迫,戴久了會有明顯不適感。
2、使用更安全
傳統耳機由於需要堵住耳朵,因此外界的聲音很容易就被遮蔽。這樣我們在運動或者開車的時候,有些情況不能及時聽到,難以及時對危險做出反應。
而骨傳導耳機由於雙耳不受限制,對外界的一切聲音盡收耳內,能夠及時做出反應,不僅安全,而且與人交流毫無障礙。
3、更衛生
傳統耳機塞入耳內,很容易將汙物帶入耳道內,而且運動時夾雜汗水,更是如此,時間一久容易滋生細菌。
骨傳導耳機不入耳的設計,完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1935年,艾格·漢德(Edgar Hand)首次開始給病人配備骨傳導耳機以幫助其聽到周圍的東西,隨後骨傳導逐步納入了醫學研究範疇,直到21世紀初形成電子消費品被廣大世人所知。
近幾年,有些企業把骨傳導耳機應用到了藍芽耳機上,可以避免傳統耳機長時間佩戴耳機不僅會引發耳朵的腫脹和不適。接下來就給大家推薦幾款不錯的骨傳導耳機:
1、NANK南卡Runner Pro3骨傳導耳機
說起骨傳導耳機很多人會第一反應是智商稅!但我要說的是NANK南卡這是真骨傳導耳機!擁有骨振子核心技術,還通過了丁香醫生的有效認證。
在骨傳導技術方面,南卡Runner Pro3內建全包裹式的骨傳導振子,使振子在封閉式的環境下工作,從根源處減少漏音的產生。透過採用一體化機身避免開孔進一步降低漏音,而智慧反相聲波系統,則作為最後的一道防線,對剩餘的漏音進行進一步的抵消,最終實現90%的降漏效果。為保證耳機佩戴更加貼合,南卡透過收集的8000份亞洲人耳資料庫,保證耳機能夠更加結合。
在配置上南卡Runner Pro3可以說是全部拉滿了,支援NFC快速配對和一拖二功能,可以實現多臺裝置快速連線和切換,藍芽5.2晶片透過最佳化傳輸功耗續航時間高達10小時。
2、韶音AS660骨傳導耳機
韶音骨傳導耳機AS660整體框架上沿用當前的骨傳導耳機經典設計,且兩側懸掛的部位邊上均留有AfterShokz的標誌,Type-C充電口和訊號燈,其中,音量+鍵與開關機鍵合在了一起,合理利用了機身設計空間,從而讓整體不會顯得過於繁雜。全新一代高通藍芽5.0三核晶片,實現了1秒連機功能。
3、飛利浦A8606骨傳導耳機
飛利浦A8606骨傳導耳機,採用13.3mm的骨傳導振動單元,配置了夜行燈,明亮燈光配合三種亮燈模式,能清晰地向別人或車輛展示佩戴者的位置,貼心守護安全運動。採用雙彈片式設計結構,減輕耳機外殼的共振,從而改善了骨傳導類耳機的漏音缺陷。
4、賽尼爾B9骨傳導耳機
這款賽尼爾B9是可以調整長度的掛耳,可以根據頭型的大小靈活調整的一款骨傳導耳機,開放的雙耳設計,流行線耳掛,加入了AI小賽人工智慧的語音小助手,釋放你的雙手,藍芽採用5.0技術,ipx5的防水級別,僅支援生活防水。音質效果一般,勝在價格優勢。
5、NANK南卡Runner CC2骨傳導耳機
南卡 NANK Runner CC2雖然是一款骨傳導耳機的入門產品,依然提供了非常好的配置和效能。
首先耳機設計非常具有運動感,人體工學的設計讓佩戴更穩定。耳機使用親膚軟膠材佩戴起來很舒服,輕量化機身僅重35克,採用磁吸設計,支援磁吸充電和,防水能力極強,IPX6防水等級能輕鬆防止汗水或雨水對耳機的傷害,還支援高畫質通話降噪,高畫質降噪技術,能夠讓你在嘈雜環境中清晰通話,滿滿的細節感。
總體來說骨傳導耳機確實有新意,不傷耳朵、聽音清晰再加上對特殊環境的適應性更好等特性,還是非常值得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