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飯後肚子疼的經歷,大多時候覺得是脹氣或岔氣了,挺一挺就過去了,可如果經常這樣,就要引起注意了。
浙江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潘文勝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委員會委員 沈雁英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老年醫療保健分會委員 李國東
飯後老肚子疼,警惕6種病
在某些情況下,飯後腹痛可能與飲食不當、劇烈運動有關,比如過量食用生冷刺激,或被汙染的食物和水等。排除常見外界因素後,腹痛還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需要引起重視。
01 消化不良
表現為餐後飽脹、中上腹痛或燒灼感,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前者一般病因明確,比如消化性潰瘍、惡性腫瘤或糖尿病等疾病;後者就是平時最常提到的消化不良,胃鏡檢查無法發現異常,也難以查出器質性病變等原因。
建議
45歲以上的人,出現消化不良症狀進行性加重或消瘦、貧血、黑便、吞嚥困難等,需全面排查器質性病因;45歲以下、無上述症狀者,可進行胃鏡檢查以及幽門螺桿菌檢測。
多見於季節交替時,主要表現為長期反覆發生的慢性腹痛,疼痛多發生在飯後0.5~1小時內,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病情較重者還可出現嘔血、黑便,任何年齡段都可發生,但以40~60歲最為多見。
建議
懷疑胃潰瘍時,患者需及時進行胃鏡檢查及幽門螺桿菌檢測。
03 慢性胃炎
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十二指腸-胃反流等因素均可導致慢性胃炎,以幽門螺桿菌感染最常見。
長期飲用濃茶、烈酒、過於粗糙的食物,也可導致胃黏膜的反覆損傷。但大部分患者通常無症狀,可能出現餐後中上腹隱痛、飽脹、反酸、噁心等。
04 胃癌
大部分早期胃癌患者無明顯症狀,少數人可有飽脹感、消化不良等輕微不適,常被認為是普通胃炎而被忽視。
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類似胃炎、胃潰瘍的症狀,比如上腹隱痛,往往在餐後比較明顯。此外,還可出現食慾減退、反酸、噁心嘔吐、黑便及體重下降等症狀。
05 慢性腸繫膜缺血
常發生在患有心臟病、周圍血管病的老年人身上,典型症狀是腹痛,多出現在餐後15~30分鐘,1~2小時後疼痛逐漸減輕,但定位不明確。
隨著疾病進展,症狀可逐漸加重,呈現持續性鈍痛和痙攣性絞痛,蹲位、俯臥位時疼痛可減輕。
06 腸易激綜合徵
腹痛、腹部不適是腸易激綜合徵的主要症狀,可在進食後出現,但較少在夜間發作,排氣或排便後可緩解,以中青年(18~59歲)最為多見。
食物過敏、不耐受等飲食因素、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均可誘發或加重症狀。
除上述疾病外,有些急性疾病也以飯後腹痛為主要表現,但起病急、進展快,需立即就醫。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上腹部常有刀割樣疼痛,並迅速蔓延至整個腹部,出現板狀腹,即肚子像木板一樣硬。
急性膽囊炎:一般在吃油膩食物後發生,主要表現為右上腹絞痛,有時會向右肩、右腰背部放射;暴飲暴食或大量飲酒可導致急性胰腺炎,腹痛主要位於左上腹,劇烈且持續,伴有噁心嘔吐,但嘔吐後疼痛不緩解。
因此,一旦頻繁出現飯後腹痛或不適時,無論是懷疑飲食,還是疾病引起,都應及時去醫院就診,避免貽誤病情。
飯後七個習慣傷健康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關於飯後習慣的諺語有很多,不少人會習以為常地照做。其實,飯後有些做法不僅傷腸胃,對全身健康都有害。
!
飯後喝濃茶
吃了火鍋或油膩的菜,很多人喜歡喝杯茶來解解油膩。茶雖然含有維生素和茶鹼等營養物質,但飯後喝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因為這樣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茶葉中的單寧酸結合形成沉澱,影響蛋白質吸收;而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鐵,茶葉中的鞣酸會影響鐵的吸收,長此以往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正確做法:飯後至少半小時後再飲茶,量也不要太多,儘量飲用淡茶。
!
飯後吸菸
飯後點支菸”是不少男性的常見做法,但這個時候吸菸卻比平時吸菸的危害要高出很多。
煙本身含有六百多種有害物質,飯後人體處於消化吸收的狀態,全身血液迴圈和基礎代謝加速運轉,若此時吸菸,菸草內的毒素會透過血液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對消化道、呼吸道、肺功能影響最大。
正確做法:飯後忌吸菸。即便是平時,也最好能完全戒菸。
!
飯後大量喝水
米飯、饅頭吃乾了,肉菜吃鹹了,飯後大量喝水也不可取。因為立刻飲水會稀釋胃液,減緩其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引發腹脹等不適。
正確做法:如果覺得飯後口乾難忍,建議少量飲水,不可一下喝太多。
!
飯後吃水果
水果含有大量水分、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很多人習慣飯後食用來幫助消化。但飯後胃已經處於被食物填滿的狀態,血糖也逐漸上升,立刻進食水果不僅會加重胃負擔,影響食物正常消化,還會使血糖升得更快。時間久了,易誘發消化系統疾病和糖尿病。
!
飯後唱歌
剛吃完飯,身體中的血液多集中在胃部,大腦處於缺血狀態,此時如果唱歌,會增加大腦的興奮度,使得用於幫助消化的血液趕來支援大腦,導致胃部缺乏血液供應,影響正常消化。
正確做法:想飯後唱歌娛樂一下,最好在1小時後進行。
!
飯後開車
飯後大腦缺乏血液供應,身體反應能力也會跟著下降,馬上開車極易引發錯誤操作或發生緊急情況時反應遲鈍。
正確做法:飯後最好休息30分鐘後再離開,司機群體更要注意。
!
飯後運動
有些人覺得吃撐了,就想去溜達一下消消食,但這種“飽腹感”只是胃感覺到了脹滿,營養卻還沒被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於“飢餓”狀態。
如果此時匆忙起身而走,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飯後馬上運動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胃下垂及做過胃部切除手術的人群尤其不利。
正確做法:如果想散步,建議飯後休息至少10分鐘再進行,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
飯後散步應該緩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適合控制在每分鐘30步左右。太極、慢跑、跳舞等中強度運動,最好在飯後30分鐘至1小時後進行。
三餐後半小時各有最佳養生法
不少人注重養生,會按照季節進行。其實,一天之內各個時段也有不同的養生重點。三餐後就是保養的黃金時間。
早飯後半小時
吃點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如獼猴桃、櫻桃等。然後漱口,做叩齒、轉舌運動,以健齒潔齦,增強口腔咀嚼能力。
老人可用手反覆按摩膝關節,幫助胃經通暢。坐著抬腿10分鐘,放鬆心情、消水腫。還有,不妨用十指代替木梳,從前往後、自下而上梳頭,按摩頭部的百會、後頂等穴位,有醒腦、引氣、通關開竅的作用。
午飯後半小時
午飯不要吃太飽,不然影響心臟正常收縮和舒張,油膩食物還會增加血黏稠度,引發冠狀動脈病變。
餐後喝杯酸奶、打個盹,是很愜意的。但不要吃完馬上睡,因為進餐後胃腸蠕動加快,體內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大腦供氧明顯下降,最好午餐結束半小時後再休息。
如果太陽不是太強烈,可短時間曬曬後背,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夏天炎熱,曬太陽時間不要過長,以免中暑和曬傷。
晚飯後半小時
這是散步鍛鍊的好時光,進行30分鐘左右,可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血液迴圈,減少脂肪堆積。此外,在一天的尾聲可以泡泡腳,消除一天的疲勞。
資料:生命時報
編輯: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