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段葉曼預測中國未來的影片在網路上爆紅。
這段2007年錄製的影片中,已經93歲的葉曼說道: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非常聰明,這兩種人過去都被認為很不幸,一個是猶太人,一個是中國人。只要給中國人和平與安定,最晚到2020年,中國一定強!可惜,那時的我已經不在了。”
而今盛世已來,預言成功的葉曼,究竟是何方神聖?
陰差陽錯的人生
1914年,葉曼出生於北京的顯赫人家。
她的父親曾經是政界著名人士,因反對袁世凱倒行逆施被打壓,而後離開官場,前往商海打拼。
葉曼出生恰逢亂世,父親卻十分注重對她的教育,專門為她請了啟蒙老師。
就這樣,葉曼自研習《左傳》開始,就開啟了學習國學的道路。後來,葉曼進入初中讀書,因表現優異,她擔任班長,負責組織班級事務。
那時的葉曼是學校的風雲人物,追求她的人也不在少數。班主任知曉此事,將葉曼狠狠批評了一頓。
自己並未做錯什麼,卻無緣無故惹禍上身,葉曼覺得十分委屈,便向父親傾訴。可父親只是說:
“你現在還小,將來你長大了,會發現社會上有很多不公平、委屈的事情,你難道都要逃避麼?你自己要是沒錯,不管有任何打擊,都不能認輸,永遠不要對自己沒做過的事情認錯,屈服於別人。”
從那時候開始,葉曼謹記教導,她勤奮學習,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父親的訓誡,影響了葉曼的中學時代,更影響了她的一生。
1935年,葉曼以國文第一的成績,成功考進北京師範大學。
令人們意外的是,她最後竟然成為了北大的高材生。原來,在選擇學校時,葉曼一直將清華作為自己的首選。
遺憾的是,葉曼因為自己數學太差不幸落榜。
一次偶然的機會,北京大學的胡適之先生看到了葉曼的文章,他十分讚歎,力邀葉曼進入北京大學讀書。
後來,在多方努力下,葉曼以“試讀生”的身份,開啟了自己最高學府的征程。北京大學向來倡導自由與思想解放,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
那時中國仍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振興中華,葉曼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專業,以期今後實業救國。
或許就連她自己都沒有想到,後來的葉曼,竟然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國學大師。人們常說,葉曼的一生,是陰差陽錯的一生。
她總是與自己的所思所願擦肩而過,然而葉曼走過的每一個腳印,卻都有對應的道理。
國學大師的開掛之路
北京大學底蘊深厚,在錢穆、聞一多等大師的教導下,文學功底紮實的葉曼有了極大的收穫。
與此同時,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葉曼還與自己的愛人田寶岱相識。
田寶岱與葉曼同為北京大學的學生,曾經是北大的全科狀元。
兩個優秀的人相互吸引,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兩個人相敬如賓,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
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葉曼進入輔仁大學,擔任哲學系副教授。而田寶岱,卻成為了一名外交官。
後來,作為大使夫人,葉曼跟隨他四處考察參觀,輾轉美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等多個國家,走過了整整25年。
駐外20多年後,田寶岱和葉曼終於穩定下來,定居於美國洛杉磯。此時的葉曼人到中年,人生閱歷越來越豐富,而她關於人生的思考,也偏離了原來的航向。
40多歲時,葉曼開始思考生與死的問題。她絞盡腦汁,卻百思不得其解。
葉曼不停地問自己:“我再活多大呢?世界上年少人的墳不少,安知我不明天就死了,那麼我這一輩子來幹什麼?我死了以後,就沒有我了。”
想到身死之後,名利、金錢、地位等與自己再無關聯,葉曼便陷入一種不可自拔的悲傷情緒中。
是以,她開始將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轉移到哲學中,找尋生命的真諦。
與丈夫拜訪各個國家期間,葉曼曾經接觸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眾多教義。
葉曼曾試圖在西方宗教世界中尋找答案,卻始終毫無收穫。最終,她還是選擇回到東方思想,開始潛心研究國學。
她開始嘗試著比對不同的宗教,用歸納法與演繹法,推論人生是什麼,人應該度過一生的問題。
孔子曾經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受這句話的啟發,葉曼開始思考生命與來去問題。
道家曾經說:“生者寄也,死者歸也”,從道家的思想中,葉曼感覺自己一直以來的困擾得到了進一步的答覆。
然而問題的根源,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在朋友的介紹下,葉曼結識了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
她問出了困擾自己許久的人生問題,南懷瑾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帶著葉曼在品讀《楞嚴經》的過程中找尋答案。
幾年的時間,葉曼反覆研究著這本書,精神境界得到了昇華。只是那個縈繞在心頭的問題,卻遲遲沒有得到解決。
正如葉曼所說,她與佛法之間始終隔著一條巨大的鴻溝。“經是經,我是我”,在探索的世界中,葉曼始終如同一個局外人。
葉曼曾經多次請教南懷瑾,二人在佛法、人生理念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分歧。葉曼從不礙於南懷瑾大師的身份,反而據理力爭,兩個人始終爭論不斷。
在葉曼的眼中,南懷瑾如同一個“倔老頭”,對他的崇敬之情,從未消退。
南懷瑾是葉曼在佛教上的引路人,更是指點她精神世界的導師,對此,葉曼始終感恩在心。
後來,遠在國外的葉曼收到了南懷瑾將在春節打禪七的訊息,便放下一切,緊急飛到臺北,坐在了南懷瑾的身邊。
坐禪的第5天,南懷瑾同葉曼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談話:“還有兩天就要結束了,你究竟想要什麼東西?”
“還是那個老問題”,葉曼回答道。南懷瑾卻說說:“你這樣鬧下去,是找不到答案的。”
葉曼接受了大師的建議,選擇放下心中的執念,卻突然有了頓悟的感覺。
她開始研究佛教、道教,研習儒家多年來的文學思想,將對東西方文化、哲學、宗教的見解,修煉到極高的水平。
20世紀60年代,為了宣傳儒學、道教、佛教,葉曼在臺灣成立了“文賢學會”。
70年代,她又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文賢書院”。後來在與記者的交談中,葉曼提到了自己建立書院的初衷:
“說實在的,我成立文賢書院就是為在中國——那時候不敢想象,但是現在我要從北京開始——正式地將中國三大文化普及,讓13億中國人都知道。”
不久後,葉曼又成為了世界佛教友誼會的副會長。她經常在世界各個國家之間奔波,舉辦各種講座,將國學傳播到各地。
在葉曼的努力下,《四書》《道德經》等課程走向世界,中國文化的傳播與推廣,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在世界佛教友誼會任職期間,葉曼結識了協會會長趙樸初。兩個人在佛學上都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遂一見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趙樸初的帶領下,葉曼第一次來到了雲居寺。隋代佛學興盛,拔地而起的雲居寺成為了聖地,眾人爭相朝拜,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好生熱鬧。
然而多年來中國戰火不斷,加之歲月的洗禮,雲居寺早已經破敗不堪,不似從前的光景。
看著寺廟中被炸掉三根手指的菩薩銅像,葉曼心痛不已,不禁落下了眼淚。她看著菩薩,許下了一個承諾:“我來重建雲居寺。”
雲居寺規模龐大,只憑一人之力難以完全修繕,眾人只當葉曼是一句戲言。沒有人想到,為了重建雲居寺,葉曼幾乎賭上了所有。
從雲居寺出來後,葉曼便開始募捐。
她沿著臺灣島,向富裕人家講述著雲居寺的故事,其中的石刻板經、銅像雕塑,都成為葉曼的素材。
葉曼對佛教的虔誠感動了眾人,他們紛紛慷慨解囊,此時的她也看到了希望。後來,葉曼前往香港、新加坡,美國演講,仍然圍繞著雲居寺的主題。
不久後,她將籌集到了32萬元,交給了我國政府。
後來,雲居寺得以重建,恢復了往日的氣勢恢宏。大量的石經、銅像能夠儲存下來,葉曼功不可沒。
在專注於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葉曼也積極融入社會。
一直以來,她積極籌措資金,為雲南等貧困地區捐贈希望小學,幫助孩子們完成學業。
截至目前,葉曼所捐贈的“文賢”小學,已經達到了13所,當地人都讚不絕口。
人生態度,空遠悠長
將文學境界修煉到極致的同時,葉曼也在努力經營自己的人生。自8歲開始,葉曼便成了堅定的素食主義者。
然而她的素食理念,並非因佛教而起源,而是與自己的經歷有關。
8歲那年,葉曼的父母帶領她前往京城一家著名的羊肉店。
葉曼親眼目睹了廚師宰羊的全過程,那晚羊的哀嚎始終縈繞在她的耳畔,從那之後她再未食葷。
“動物在被宰殺前,心裡充滿了仇恨、怨氣,這些怨恨積聚為毒素,擴散在肉裡。如果長時間食用這種含有毒素的肉,會對人體有害的。所以少吃肉,就是少中毒”,葉曼如是說。
對於飲食,葉曼也有著一套自己的心得。她建議眾人,每頓飯只吃七分飽,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少吃,甚至是不吃。
進入晚年,生老病死乃談論之大忌,而葉曼卻毫不在乎。
她曾說:“其實我們每個人想活一百歲很容易,大家完全可以把衰老的時間延續。”
事實上,葉曼也在用一生踐行著這句至理名言。有人曾問,為什麼葉曼步入高齡階段,身體卻依舊健康,精神矍鑠。
對此,葉曼也透露了自己的秘笈:保持情緒穩定。
“可千萬別生氣啊,特別是在吃飯的時候,尤其不要生氣。你們記住,生一次氣,要減壽一年,氣生百病啊。”葉曼如是說。
在葉曼的身上,人們永遠看不到對死亡的恐慌。
2006年,葉曼先生曾接受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專訪,並說曾有大師預言自己能活到103歲,而那時的她,只剩下預言中的最後十年,她希望好好利用接下來的時間。
正如葉曼先生所說:“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負來人間走了一遭。”
是以,她從不焦慮,依舊專注於文賢書院的建立,籌集資金為偏遠地區捐款,完美地度過自己人生中的最後時光,好好工作,完成心願。
2007年,葉曼受邀參加了北京大學的演講。時隔多年,重新站上母校的講臺,葉曼的心中感慨萬千。
在萬千學子的注視下,葉曼進行了一場名為《中國一定強》的演講。
她從東方、西方文化的起源開始,分析了國學與中華文化未來的走向。
在葉曼看來,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文化積澱,這也就決定了,未來的中國,必然有著勢不可擋的態勢。
已經90多歲的葉曼依舊精神矍鑠,她慷慨激昂地說道:
“不是我吹牛,只要給我們平安,只要給我們安定,中國不得了,中國一定強!最晚到2020,沒有任何國家能與我們相比。”
葉曼勉勵學子們好好研究中國的學問,從諸子百家的思想中汲取精華,學以致用。坐在臺下的學子們聽到葉曼的說法,不禁心潮澎湃。
事實證明,葉曼當時的“預言”沒有錯,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強國。
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科技、文化全面興盛,泱泱華夏,無數中華兒女,洗刷百年恥辱,奔向未來!
2017年2月,葉曼在洛杉磯家中辭世,享年103歲。葉曼先生壽終正寢,離世時悄無聲息,沒有病痛,亦沒有不甘。
“人生猶如演戲,即使我是跑龍套的,也要跑好”,葉曼先生的人生態度,和她一生為傳播中華文化所作的貢獻,都將為人們所銘記。
參考資料
[1]《南方日報》,2010年4月25日,《葉曼的“智慧人生”》
[2]《大眾日報》,2009年3月20日,《葉曼的世間情》
[3]《中老年保健》,2016年2月1日,《葉曼:我吃素已有90餘年》
[4]《長壽》,2016年9月1日,《“在學習和快樂中忘記衰老”——國學大師葉曼的長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