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何不來北京悼念爸爸?”毛主席的女兒焦急又難掩悲痛的打來電話,而接電話的是一名普通的男子。這個男子是誰呢?原來他就是毛主席生前最後一個守衛長,張仙朋。
1976年,毛主席閉上了眼睛,身體永遠的停止了運轉,全國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李敏第一時間想到給張仙朋打電話,原來是因為張仙朋在主席身邊足足待了有十三年,後來聽從組織安排,被下放到了地方工作,這才與主席分開。
在張仙朋和主席之間,有一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張仙朋後來還專門將他和主席之間的故事拍成了紀錄片。那麼張仙朋和主席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大家一起往下看。
正文開始之前,朋友們別忘了點點關注,不錯過以後的內容。
一、 初見主席,從瀋陽調去北京
張仙朋出生於1934年,是山東煙臺人。他十五歲的時候,進入到了瀋陽文化賓館進行工作,是一名普通的招待員。
1949年12月,是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生日。當時新中國才剛建立不久,為了與蘇聯建立合作關係,主席準備親自前往蘇聯藉著給斯大林賀壽的名義,與蘇聯方面進行交流洽談。
於是在12月6日,主席從北京乘坐上了去往瀋陽的火車,準備在瀋陽文化賓館稍作休息。
這個時候在東北文化館工作的張仙朋,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領導讓他提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準備去接待101、102房間的貴賓。
這兩個房間可是他們這裡最好的房間了,看到領導對他千叮嚀萬囑咐的樣子,張仙朋感受到了這個客人的不簡單,心裡一陣緊張。
到了客人來的這一天,張仙朋在外面看到了這個客人的真面目,原來是毛主席。他一下子被震驚到了,這輩子能夠見到毛主席一面,這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
於是當他看到毛主席在他所負責的大廳坐下之後,又緊張又興奮的端著一杯茶,走到主席的面前,有禮貌的說了一句:“主席,請您喝茶”。
主席看著這個年輕的小夥子,面帶笑容,接過他手中的茶杯,回了一句:“謝謝”。
這就是張仙朋與主席的初次見面,張仙朋心裡膽怯極了。說實話,像主席這樣子的大人物出現在任何人的面前,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
不過,他還是被主席親切和藹的樣子給意外到了,和他之前想象的主席的樣子有很大的差別。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之後,主席訪問蘇聯回來又來這裡休息。張仙朋本來以為他再也不會和主席有什麼交集了,沒想到他被主席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帶到了主席面前。
李銀橋進來就跟主席介紹,說這是小張。主席看到張仙朋之後,主動的跟他握了手,問:“願不願意跟我到北京工作”。聽到這句話的張仙朋簡直受寵若驚,馬上回復主席:“當然願意。”
就這樣,張仙朋和他的其他兩位同事,一起從瀋陽來到了北京,成為了主席身邊的護衛員。從此之後,張仙朋的人生,就發生了重大的轉折。
二、 高燒住院,收到主席親筆書信
張仙朋剛從瀋陽來到主席身邊的時候,對主席的生活習慣還不是很瞭解,難免犯了不少錯誤,鬧出了不少笑話。
就比如主席和正常人的生活作息不一樣,喜歡晚上工作白天睡覺。這是主席當年在行軍打仗的時候,養成了熬夜工作的習慣。這個習慣對於新來的張仙朋來說,還不是很清楚。
於是,有一天白天,他想趁著主席工作的時候去臥室打掃衛生。可是等到他剛進去的時候,發現主席已經在床上了。他當即意識到自己打擾到主席睡覺了,嚇得拔腿就跑。
等到他第二天上班再次見到主席的時候,也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生怕主席責怪他。這個時候主席直接問他:“你覺得我是老虎嗎,怎麼這麼怕我。”張仙朋馬上回答:“不是,您不是老虎。”
主席一臉認真的跟他說:“你不要怕我,我不會怎麼樣你的。要是我有不對的地方我還需要跟你們道歉。如果你再這麼怕我,我就不高興了。”
聽到主席這樣說之後,張仙朋頓時覺得心裡暖暖的,之後工作的更加認真了,和主席之間的默契也越來越好。主席看到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工作這麼勤奮,也很是滿意。
當然,最能增進張仙朋對主席的感情的,要屬他生病發燒那一次。張仙朋有一次不小心染上了感冒病毒,還發了高燒,身體很不舒服,但主席身邊的人手不夠,又不敢怠慢工作。
主席見到他這樣後。就立刻給他放假,讓他回去休息養病。張仙朋也怕自己感冒傳染給主席,就很聽話的回去養病了。
在他養病期間,對主席很是牽掛,很擔心新來的兩個衛士對工作不熟悉,就給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了對主席的思念。
1962年12月24日,也就是他寫信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主席的親筆回信,信裡寫到:“小張,你好些了嗎,好好靜養,過幾天上班也不遲。”並且信中還提別提到說他可以到主席的伙房來吃飯,好好補充身體營養。
張仙朋看到主席的信之後,感動的流出了眼淚,他知道國家這個時候生活很是艱難,很多地方連基本的溫飽都不能滿足,沒想到主席卻如此牽掛自己。
三、 李敏結婚,遺憾沒成為“駙馬”
張仙朋在主席的身邊工作,和主席的孩子們的感情也很深厚。主席要經常忙著工作和處理國家大事,於是會經常的囑咐張仙朋幫他多多照看孩子們。
毛主席的女兒李敏也才只比張仙朋小了三歲,但張仙朋卻總要讓李敏叫自己叔叔。李敏叫了張仙朋一年叔叔之後,就故意不願意叫他叔叔。
張仙朋見到李敏不叫自己叔叔,就跟李敏打趣說:“你不叫我叔叔,我可是要跟你爸爸告狀,讓他來評評理。”
沒想到張仙朋還沒有跟主席告狀,李敏先向主席告狀了。主席就找到張仙朋,問他是不是和李敏鬧矛盾了。張仙朋一頭霧水,說:“當然沒有啊”
主席聽了笑著說:“我可是聽李敏說,你逼著她叫你叔叔。可是你只比她大三歲,心裡很是不服氣。”張仙朋聽了之後,就跟主席解釋說他倆鬧著玩的,不必當真。
1959年8月29日,已經長成大姑娘的李敏,和孔令華結為了夫妻。看到李敏結婚的張仙朋,心中滿是不捨,見到李敏後又跟她開起玩笑,說:“太遺憾了,我不是新郎官。”
李敏知道他是在跟自己開玩笑,但是也故意把這句話說給了主席聽。主席聽了之後也很是欣慰,他覺得張仙朋是把這些孩子當成了他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
四、 自願下放,未見主席最後一面
1960年12月25日,毛主席看到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連基本的生產知識都不懂,決定讓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下放到基層,去體會基層老百姓的艱苦。
張仙朋也響應主席的號召,在1961年8月,帶著自己的妻子自願下放到基層進行勞動。在基層進行勞改一年之後,他回到了北京,以為會繼續待在主席身邊。
可是主席再次的對自己身邊的人員進行了整改換新,張仙朋被調到了青島市公安局做副科長。張仙朋接到調令後,專門來到主席面前,跟主席做了最後的告別。
從1949年到1962年,在主席身邊服務了13年的張仙朋,很是不捨得與主席分離。主席也很不捨他的離開,但是認為他應該多去外面闖闖,到地方好好工作。
1965年,張仙朋由於要去北京出差,還專門跑去跟主席的秘書申請,見上了主席一面。主席對於他的到來很是欣喜,兩人還一起合影進行留念。可是沒想到的是,這次竟然是兩人的最後一次見面。
1976年,9月9日,從北京傳來噩耗,偉大的領袖毛主席逝世。張仙朋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直接愣住了不願意相信。直到李敏給他打來電話,說:“爸爸去世了,你為什麼還不來北京悼念。”
張仙朋這才忍住悲痛,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看到了主席的遺體安靜的躺在那裡,放聲的哭了出來。
總結:
一代偉人和他的守衛員張仙朋之間的故事,實在是令人動容。從守衛員張仙朋的眼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對身邊工作人員平易近人,體貼入微的偉人形象。也難怪,主席去世的時候,李敏能夠親自給他打電話,讓張仙朋來北京悼念主席。
張仙朋雖然再也見不到主席一面了,但是他說,和主席相處時光,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相信這麼親切的毛主席,不管誰和他相處,都會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