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一天,在河南南召的一個普通小村莊裡,村子突然間就炸開了鍋,因為村民聽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訊息:
一個叫孫邦俊的村民收留了一個日本兵!
訊息一出,孫邦俊的家門口被圍得水洩不通,村民們異常激動,更有憤恨者揚言要殺了這個小兵。
但是孫邦俊苦苦相勸,並且執意要收留他,最終群情激奮的村民拗不過他,只得離開。
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侵華戰爭剛結束,孫邦俊就收留了一個日本兵?難道其中有什麼隱情嗎?
“可憐”的日本兵
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後,我國政府對待日本俘虜還是比較寬容,僅僅遣返的日本戰俘就達200萬,不過,在剛結束硝煙的全國各地,難免還遺留著一些日本兵。
當時的日軍潰敗,損失慘重,日本政府尚且自顧不暇,更不會管這些流失計程車兵了,於是在豫西南的一個小鎮子上,村民們就發現了一個沒人管的日本兵。
這個日本小兵髒兮兮的,頭部還受著傷,身上穿著破破爛爛的日軍服,他可憐兮兮地縮在角落裡,讓人猛地一看很是覺得憐憫。
沒人知道他是從哪跑來的,他不會說中國話,只會嘰裡呱啦的,也不知道要跟村民們說什麼,總之鄉親們見他是日軍,對他很是厭惡,有人拿石頭扔他,甚至還有村民索性上手對他暴打。
這個小兵也不反抗,只會抱著頭縮在角落,也不敢再開口說話,孫邦俊扔給他兩個饃,他撿起來就往嘴裡塞,塞完還衝著孫邦俊傻樂。
孫邦俊心裡也對日軍痛恨至極,他本來是要轉身走的,但是誰知這個日本兵撲通一下就給他跪下了,兩眼含著淚花,眼中滿是期望。
孫邦俊看到這一幕,心裡突然特別酸澀,他心想:侵華是日本政府所為,他也只是個聽指揮的小兵,也挺無辜的,現在總不能就這麼看著他餓死吧!
孫邦俊就是個本分的農民,從小在民風樸實的村子裡長大,心地很是善良,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收留這個小兵!
很快,孫邦俊救了一個日本兵的訊息在鎮子上傳開了,村民們瞬間怒從心頭起,紛紛跑到孫邦俊的家門口痛罵。
但是孫邦俊卻說:“我去過警察局了,人家說現在已經勝利了,咱又聽不懂他說話,也不知道送到哪裡去,總不能看著他餓死吧!”
村民氣急了,罵他死腦筋,但是孫邦俊卻已經下定決心,村民看他這麼倔強,氣的一鬨而散。
從此以後,孫邦俊的家中莫名其妙多了個日本兵,這個日本兵本來就不會說漢語,頭部又受了傷,於是有點“傻憨憨”的,孫邦俊並不嫌棄,每天做飯給他吃,還拿了自己的衣服給他穿。
本來孫邦俊以為,家裡多個人吃飯,不過是多雙筷子的事,沒什麼養不起的,但是誰承想,日本兵的傷越來越嚴重了,腦子也越來越傻,再拖下去恐怕有生命危險。
都已經走到了這一步,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死吧,於是只能帶著他去鎮上的醫院看病,不想,這一下子不僅花光了孫邦俊家的積蓄,還欠了300多塊的鉅款。
不過這個日本兵很是爭氣,許是他的求生意志也格外頑強,他開始慢慢地好起來了,孫邦俊一家也特別高興,每日開始教他說話,日本兵也慢慢地能說幾句中國話了。
父子兩人“供養”日本兵
日本兵傷好後,孫邦俊想著讓他乾點農活給家裡分擔一下,畢竟也是個大男人,總不能天天等著別人供養。
但是誰知,可能是因為之前頭部受傷導致了後遺症,他的腦子總是不好使,在地裡除草把苗一起除了,上山割草餵養也能弄錯,重物也提不了,沒辦法,孫邦俊就只能繼續供養他。
日本兵一直在他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時間久了,村裡難免就出了閒話。有人認為:這個日本兵肯定給了他一大筆錢,不然孫邦俊圖什麼呢?
於是有幾個不良少年趁夜摸到孫邦俊家裡,誰承想裡面根本不像他們想的那樣“米麵壘到屋頂高”,反而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粘鞋底用的麵糊糊都熬不出來一碗。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下去,時候久了,村民們也懶得管他們了,甚至有時候他家實在難過,鄉親們多少還會接濟一下。
後來政府上門給日本兵上戶口,村長拿來樹枝讓他寫名字,日本兵劃拉了幾下,村民也看不懂,就是隱約看見那個字很像“李”,於是就給他起了個叫“李同”的中文名。
孫家因為收留這個日本兵,家裡一度難到吃不上飯,動亂時期,社會風氣很是敏感,因為家中有個侵華的日軍,孫家一度遭到批判。
孫邦俊的兒子孫保傑當時考上了當地的南召師專,但是政審時發現他家藏著個日兵,於是沒有錄取他,孫保傑也因為這個緣故一度娶不上媳婦,儘管如此,孫家人卻始終都沒有拋棄他。
1962年,孫邦俊得了疾病,最終不幸逝世了,臨終前他囑咐兒子,一定好照顧好日本兵,將來有機會,要幫他找到家人。
孫邦俊去世後,兒子擔負起了照顧日本兵的重任,畢竟也是日夜相處了一二十年,感情早就有了,並且從小受到的質樸的教育告訴他:一定要完成父親的遺願!
此後的孫保傑對日本兵一照顧就是47年,這期間他一直輾轉打聽日本兵家人的音訊,但是卻毫無收穫。
身世謎團終於揭開
給日本兵尋找家人一事,直到中日建交時才贏來轉機。
1972年,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兩國也開始了貿易往來,孫保傑正式付諸行動。
他開始給當地的政府、紅十字會、相關居委會等組織寫信反映情況,並向外界公佈日本兵一事,表示希望有人可以提供有用的資訊。
1992年,一個日本訪華團來到河南,孫保傑知道後,連忙請求政府的幫助,希望跟訪華團取得聯絡。
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孫保傑見到了訪華團,當時訪華團知道這件事的始末後,對此十分感動,並在回到日本後,開始各地報道“日本兵被中國人收留一事”,以幫助日本兵找到家人。
很快,這件事引起了日本一個副總編的注意,這個人叫津田,他覺得報道中的人很像自己當年失蹤的戰友石田,於是為了確認自己的想法,他不惜親自去往河南,並且跟孫保傑取得了聯絡。
雙方見面後,津田一眼就確認,眼前的人就是他的老戰友石田,但是奇怪的是,他喊石田的名字,對方並沒有什麼反應。
原來,石田因為早年就損傷了大腦留下後遺症,並且時年的石田已經是80多的高齡了,腦子更加糊塗,連自己叫什麼都不記得了,否則又怎麼會40多年都找不到家人呢?
很快,在津田與孫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石田的血液樣本被送往了他日本的家中,經過鑑定,孫家收養的日本兵的確是石田家的人,至此,日本兵的身世謎團終於被揭開。
他本名叫石田東四郎,家住在日本秋田縣增田町,石田家境優渥,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大學畢業後,恰逢日軍發動侵華戰爭,石田應召入伍。
那時的日軍對他們洗腦很是瘋狂,他們也時常以為這是一次自豪的“保家衛國”之戰。不過隨著戰事的推進,石田漸漸感覺到了這場戰爭好像跟自己的認知有些偏差,他也漸漸開始懷疑自己,這樣屠殺中國人是否是正確的。
有一次,石田受了傷,本來也不是什麼稀奇事,誰知日軍根本沒有管他,直接把他扔下自生自滅了。
這次石田對日軍徹底失望,他多次想自盡,但是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後來他一路乞討一路躲避追查,最終來到了這個河南的小村鎮,並且在這裡一呆就是半個世紀。
1993年,石田東四郎成功跟著家人返回家鄉,孫保傑也終於去掉這一大心病,這已經距孫家收留石田過去47年了。
石田回國後,接受了很好的治療,大腦損傷情況有所好轉,他告訴了家人這些年來孫家是怎麼對待他的。
石田家鄉人民知道此事後,也很受感動,他們自發成立了一個“基金會”,開始在社會上募捐,募捐到的錢全部送到了孫保傑的家中,不過後來的孫保傑卻沒有接受,而是將這筆錢都捐給了政府。
不僅如此,日本當地的政府還捐獻了600萬日元,在孫保傑的家鄉建立了一個種植園,叫做“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園”。
1998年,日本政府再一次給當地捐建了中日友好小學,以感謝孫家對石田的幫助。後來孫家的子女去日本留學,石田也屢次給他們提供了幫助。
至今為止,很多人知道了石田的事蹟,但是大部分人仍會說:換成我絕對不會收留他!
當然,日軍帶給我們的傷痛,國人至今不能忘懷,更何況在那個剛遭遇戰亂的年代,孫家人的所作所為的確讓人不理解。
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孫邦俊的善良,讓他不能眼睜睜看著一個“無辜”的人在自己面前死去,因為骨子裡刻進的善良,一直都是中國人民的本質!
不管這份回報是否是對等的,對孫家人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他們父子二人付出了幾十年的時間去救助一條人命,善良就是他們最大的支撐。
當今我國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雖然如今中日兩國關係友好,日本也不乏眾多幫助過中國的民眾,但是正視歷史、瞭解過去,才能鞭策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更加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