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剛過,中亞內陸國家哈薩克發生大規模騷亂,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不過最後好在集安組織派出的以俄羅斯為首維和部隊,快速出動下幫助哈國平息騷亂,展現出俄羅斯空軍強大地快速投放和部署兵力的能力。
據媒體報道,截止到1月8日時俄羅斯共計出動了70多架伊爾-76和5架安-124運輸機,在短時間內將數千名維和部隊及攜帶重型裝備投送到哈薩克,其中俄軍兵力約3000人左右,達到了一支旅級規模的混合部隊,本次俄空軍大規模空投行動亮點頗多。
首先是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一次,規模最大的一次行動
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繼承者,自然是無法維持蘇聯時期強大的軍備力量,必然是要走下坡路的,但此次空投行動給人眼前一亮,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俄羅斯在經濟發展上不如人意,但其在軍事力量投入上舍得花錢,特別是打造戰略空軍投送力量尤為用心,一次效能出動70多架大型運輸機,除美國空軍外,就俄羅斯有這實力,其空軍實力真的不可小覷。
從更長遠的歷史看,此次行動並非俄羅斯唯一的一次行動,在近年來的歷次戰爭或衝突中,俄羅斯憑藉自身強大的戰略空運能力果斷介入衝突中,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這其中要數2015年俄羅斯在介入敘利亞內戰之前,俄羅斯通過出動安-124戰略運輸機以運送“人道主義物資”的名義,事先儲備一定戰備物資。在利用大型戰略運輸機掩護下伴隨一定數量的戰鬥機,透過這樣的“暗渡陳倉”在短時間內輸送了大量戰鬥部隊,從而大大延緩了外界對俄軍事介入的反應時間。
等到俄羅斯正式對外宣佈干預敘利亞內戰時,俄軍駐敘部隊利用之前空運來的戰備物資,可立即投入戰鬥,利用自身強大空中作戰力量頻頻發動空襲,重創敘利亞極端武裝,一舉幫助敘利亞政府軍扭轉了之前不利局面。
俄羅斯戰略空中力量每一次都貌似恰到好處出現在危機中,也是俄羅斯實力的象徵,要說最為驚險的一次,這還得從科索沃戰爭說起。當年,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實施持續性的轟炸,南聯盟的敗局幾乎難以改變,作為南聯盟的盟友的俄羅斯,由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由於自身實力不濟,面對北約對盟友的狂轟亂炸,俄羅斯幾乎毫無作為,可以說顏面無存。
不過戰後的談判中,俄羅斯為了爭取主動和話語權,而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發動了這場“奇襲”,透過運輸機運送200名空降兵,向科索沃首府普裡什蒂納的國際機場開進,好在是搶在北約部隊到達之前佔領了機場,隨後部署防禦設施。造成事實上的佔領,北約對此也無可奈何。不得不佩服俄羅斯人的膽識,既挽回了顏面,又取得一定戰後話語權。
俄羅斯空軍之所以這麼“豪橫”其實也是底氣十足,無論在2020年3月的全球抗疫行動中,俄羅斯出動大型運輸機隊向義大利輸送物資,既伸出援助之手,樹立國際榜樣,同時又能弱化瓦解對方陣營的作用。還是幾個月後爆發的納卡戰爭中,俄羅斯戰略運輸機隊同樣發揮了很大作用。在雙方停火的間隙,便利用大型運輸機將約2000人的部隊和配套的軍用車輛及軍需物資投送預定地點,從源頭上及時隔絕了亞阿兩軍繼續交火可能,既讓亞美尼亞緩了一大口氣,同時使得亞塞拜然的進攻態勢受挫。
結語
俄羅斯空軍之所以這麼“豪橫”其實是得益於其強大的戰略運輸機隊和強悍的傘兵部隊,透過一系列大型運輸機所進行的戰略投送,這種投送的目的無論是馳援還是去介於衝突,當然也有可能是去止戰。擁有這種快速投送力量即時到達相應位置,從戰略成本上其實還是能消耗得起,當然對比獲得的戰略利益來講,這點成本算不了什麼,而自己所付出的代價完全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