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三島、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相對於很多城市湖泊。西湖算不上大,但西湖足夠豐富,在面積不大的水域上,除了著名的孤山,還有三座島嶼。阮公墩、湖心亭和小瀛洲。
它們大小不等,錯落有致,像青螺一樣點綴在碧光之中。把西湖的層次劃分的更加立體。遊覽西湖,如果要坐船遊玩,這三個島嶼是不可錯過的。阮東環碧。去過西泠印社的人,如果曾經站在四照閣前的平臺上憑欄遠眺,一定會對眼前的景色記憶猶新。碧光粼粼的湖對面是起伏的山嶺中的雷峰塔。
而眼前的近景則是一叢碧綠的小島,它的存在讓眼前的景色有了遠近、虛實和明暗的對比。這一叢碧綠的小島就是阮公墩在二平西湖石井之時,阮公墩入選。阮公墩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他的得名和白堤蘇堤有著類似的之處。據說,當年浙江巡撫阮元主持書籤,西湖用挖掘出來的蜂蜜堆住了湖中的小島。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浙江文化的發展,保留古代文集及治理西湖的功績,把這個小島叫做阮公墩。
湖心亭。在軟宮燈的旁邊,還有一個與其相仿的綠瑩瑩的小島,島上柳綠成蔭,花卉叢生。在植物眼影中,一座覆蓋著黃色琉璃瓦的飛簷翹角的亭閣,叫做湖心亭。湖心亭與阮公墩、小瀛洲點綴在西湖的水面,合稱蓬萊三島。據說在宋元時,這個小島上曾有湖心寺,後來清砟明代知府孫夢用西湖淤泥對這個小島進行拓展。廣之花木堆積假山,並在其上重建路庭後改清洗歌是湖心亭的前身。
在湖心亭,極目遠眺,湖光山色皆收眼底,有湖心平眺之稱,曾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清乾隆皇帝在庭上提匾額,靜觀萬類以及銀聯洪波湖光遠山村水色深。湖心亭的位置很獨特,它幾乎位於西湖的中央,四周碧水環繞,因此在島上走一圈,等於對西湖進行了360度的4早逝。
湖心亭上有一幅銀聯這樣寫道。山橫三面壁湖繞四周青,可謂道出了湖州城,與西湖相依相存。最典型的一面。三面雲山一面城,這也是西湖成功申遺的六大要素之一。而且在湖心亭上環顧四周,無遮無攔,所以說湖繞四周清。這種置身湖上,人與島,島與湖,湖與城彼此相融的感覺,可以說是湖心亭所獨有的。
小瀛洲三潭印月。在西湖的蓬萊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便是小瀛洲了。它位於西湖南部,靠近雷峰塔的區域,全島面積約7萬平方米,南北與曲橋相接,東西與土地相連。島內水域被隔成田字形,與西湖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景色。而小瀛洲南部緊靠島嶼的地方,有著名的3座石塔,他們的形象通常被用作西湖對外的宣傳,故而成了西湖的標誌。
更有很多媒體和印刷物以3座石塔為基礎,對其進行圖案的變革和各類杭州形象的宣傳。這三座石塔被稱為三潭映月,為西湖十景之一。就其本身而言,小瀛洲與阮公墩湖心亭相比,水可能更可看,可遊整個島嶼宛如一座水上園林,亭臺樓閣,假山堆疊,花木復甦,上島便感到曲徑通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