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谷景區位於魯山縣熊背鄉瀼(ráng)河上游,因河谷中遍佈肉黃色亂石,溼水後呈棕紅色而得名。
在網上無意間發現的這麼一個景區,沒有過度開發,比較原生態。應是當地村莊自建景區,以前收費,後來不景氣就免費了。
週末無聊,準備去一探究竟。導航魯山紅河谷景區,可直達類似牌坊的門口處。開車繼續前進至一農家飯店處停車。簡單吃了一碗農家熗鍋面,就下入河谷徒步前行了。
由於今年夏秋暴雨,景區道路損毀嚴重,有的地方甚至無路可尋,基本就是在河灘上前行。平坦的河道上鋪滿沙子,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涓涓流淌,走在上面倒也愜意。
河道中除了沙子還是沙子,偶爾會有幾塊卵形的花崗岩巨石露出。我一度認為這條河應該叫沙河,因為沙子實在太多了。在來的路上,我甚至看到在河邊建房子的村民,直接把篩沙網支在河邊篩沙取用。
在河谷中前行了好一段,並未發現所謂的紅石。正疑惑是不是走錯了路時,來到了一處三角形的開闊地帶,隱約可見漏出沙灘的肉黃色石頭,原來紅石藏在沙子下面!仔細打量了一番,發現此處是上游兩河交匯處,左手邊是一馬平川的沙子河道,右手邊是亂石遍佈的石頭河道,真乃奇觀!
順著楊樹林中的景區殘道,沿右邊石頭河道繼續前行。在楊樹林中,一條不寬的狹長河道中,密密麻麻堆滿了水桶大小的肉黃色亂石,雜亂卻有序,像人工擺設的一樣。
河岸兩側都是沙土,我好奇這些石頭從哪來的,於是加緊步伐前進。不一會便來到了一個呈環狀的花崗岩山體前,圓滑陡峭的石壁上掛著一條形態優美的瀑布--這是景區的第一道瀑布,後面還有四道。
我不禁納悶兒,到處是灰黑色的花崗岩山體,紅石從何而來?帶著疑惑翻越瀑布,繼續前行。
路上肉黃色石頭遍地,塊頭也越來越大。景區的道路被大水衝的時斷時續,只能在亂石中穿越前行,倒也不難。河道兩側時有古樹和佈滿苔蘚的灰色巨石。在經過一棵深入河道的大樹後,沿河左拐向上來到一處回水彎,這裡便是第二道瀑布。
長滿苔蘚的石頭
瀑布坐落在光滑的花崗岩緩坡上,由於剛好處在山體背陰處,基本照不到陽光,瀑布的小水潭處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冰盆,下面的回水彎處結的冰也未融化。搬了臉盆大的石頭猛砸,竟只爛了一個小口。確認安全後,開始了瘋狂的各種溜冰,找找童年的記憶和樂趣。
稍作休息後,繼續往上走,時不時會在石堆旁見到乾枯的蘆葦杆。不難想象夏季的河水有多猛,摧毀了遍佈河道的茂密蘆葦和水草,只剩下裸露的岩石和河道兩側樹枝上掛著的垃圾。
不一會兒,便到達第三道瀑布,瀑布不高,巨大的花崗岩石壁環繞左右,下面是一潭碧水。順步道從左側拾級而上,經過一段茂密的樹林來到瀑布上方的巨石頂。站在高處心潮澎湃,禁不住對著山谷山崖扯了幾嗓子。
在這裡,我也找到了紅石來源的答案。從這裡往上的一段肉黃色山體,刀劈斧削般矗立在河道一側,強烈的風化作用把山體切成規則的條條塊塊,自然崩塌後落入河道,被水流衝向下游。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河道一側的紅石山體
再往前一點,就到達了第四道瀑布。這個瀑布最為原生態也最好看。河水從簸箕形的花崗岩石體上流下,三道白色水流像流蘇一樣垂下。下方水潭碧綠幽深,潭水左側石壁如人工砌築一般,潭水對著的亂石堆中生長著三棵古樹,樹根嵌入巨石縫中,樹下還遍佈著奇特的石中石。
欣賞完畢沿右側棧道向上繼續前行,穿過巨石堆,不一會兒就到達第五道瀑布。落差小但也算是個二級瀑布吧,溪水從最上端的巨石堆中流出,經過一段長約30米,寬約10米的光滑平坦緩坡後,流入下方水潭。石坡兩側排列著像牆一樣的灰黑色巨石。
由於該處棧道被完全沖毀,只能藉助一個帶叉的樹棍爬到巨石堆頂部。上去後發現竟還有農田和道路,出乎意料。真是山高水高,人隨水居。往前再走都是肉黃色的亂石堆,風景一般,於是就原路下撤了。
遊玩建議:全程來回5公里左右,可遠可近,難度容易,老少皆宜,停車吃飯方便。
在平凡平淡中,探索自然之美,探尋生活之趣。喜歡的點個贊[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