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陸肖肖 上海報道
2022年1月10日,“雙碳新賽道 能源新機遇——2021華夏雙碳能源發展高峰論壇”成功舉辦,以“能源轉型之路”為主題的圓桌論壇由中國能源網總經理周濤主持,多位能源領域的重磅嘉賓暢所欲言,與會嘉賓認為,風電和光伏的發電系統並不穩定,新能源想要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發展,儲能是比較關鍵的角色。當前鋰電池和氫儲能的成本較高,風光配合儲能可以形成比較穩定的系統,來應對未來能源安全問題。
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失衡
2021年,大宗商品價格大漲,能源行業面臨著成本大幅上升的局面,壓力傳導至下游,甚至出現了價格倒掛、下游企業虧損等情況。
圓桌論壇環節,東方日升總裁孫嶽懋表示,2021年,光伏產業的原材料價格出現了大幅波動,雖然有點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光伏行業基本上還是遵循供需原理,光伏產業鏈的開發週期每個環節不太一樣,上游的開發週期較長,下游相對快一些,所以造成了時間差。從2021年12月開始,矽片的價格開始下降,供需失衡的問題在今年應該會逐步緩解。
“從光伏產業近些年來的發展來看,大趨勢肯定是度電成本不斷下降。”天合光能中國區市場總監唐正愷分析,去年的漲價是光伏產業上下游供需失衡這一短期狀態導致的,主要是矽料擴產週期較慢,這個佈局在2020年已經確定下來了,矽料產能的陸續釋放會滿足市場短期需求。2021年矽料整體在180GW左右,2022年預計會達到250GW,預計會達到供需緊平衡,不會像去年那樣短缺了,但也要警惕EVA膠膜或者其他環節的供應出現問題。
不僅是光伏行業,天然氣也在2021年經歷了價格的大漲。佛燃能源集團科技顧問趙吉詩表示,天然氣價格在上漲,供應的需求也在增長,佛燃能源作為能源單位,承擔著保證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的任務,有保供的壓力,天然氣價格出現了倒掛,讓佛燃能源承擔了很大的壓力。
企業開啟減碳行動
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後,企業不僅從理念方面有所轉變,在實際的產品設計建造上也更加註重低碳、降碳。
“我們在減碳方面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孫嶽懋表示,東方日升在去年10月份推出了鋼邊框,鋼邊框的耗電量是鋁邊框的六分之一,碳排放量是鋁邊框的三分之一。在未來各項光伏產品的設計上,東方日升也會奉行低碳原則,做出更多低碳產品。光伏行業不應該只是生產新能源,同時必須肩負減碳、環境保護的責任。
減碳也推動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唐正愷也提到,“光伏元件是承接供應鏈上游和應用下游之間的關鍵環節,天合光能近期也在和很多客戶做溝通,特別是去年價格一漲,很多業主、投資方都很焦慮,擔心原定的收益能不能達到,任務能不能完成。所以很多企業會把目光投入到技術最佳化、方案最佳化上,從多方面來提升電站收益率,未來各種高效的技術包括N型電池、跟蹤系統,可能會大放光彩。”
中集安瑞科旗下中集氫能的研究院院長李懷恩表示,在國家雙碳戰略大背景理念釋出以後,公司最近在產品設計、製造、使用的環節上,進行了很多改造和升級,在降低能耗、提高產品能效方面上做了很多功夫。最近中集安瑞科在南通有一家工廠,通過了江蘇省綠色工廠的認證,包括土地的集約化、能源的低碳化、原料的無害化、廢物的資源化、製造的清潔化五方面的標準,每個標準都跟降低成本、減低碳強度密切相關,後續國內很多工廠也會向著低碳的目標邁進。
一些能源企業也一直在尋找低碳轉型的方向。趙吉詩表示,2020年開始,佛燃能源想在上游做一些拓展,轉型去做一些更清潔的能源方向,最終選定了氫能領域。氫能跟光伏是天然的結合,電解水制氫或者電轉氣的技術路線是成熟的,目前要做的是降低成本,用光伏發的電去制氫,嘗試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在能源安全前提下完成雙碳目標
中國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當前,我國能源安全供給形勢較為嚴峻。雙碳目標提出一年多來,市場上出現了煤炭價格暴漲、電力緊缺等新情況新問題,在減碳過程中,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值得關注。
孫嶽懋提到,“我在光伏行業待了12年,見證了行業從成本非常高,到現在幾乎平價的過程,近兩年技術百花齊放,光伏還是非常有前景的產業。但風電和光伏的發電系統並不穩定,新能源想要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發展,儲能是比較關鍵的角色。雖然目前儲能的成本比較高,但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相信幾年之內會有所下降,風光配合儲能可以形成比較穩定的系統,來應對未來能源的安全。”
在唐正愷看來,能源安全要放在最高層級來考慮,光伏在安全性上表現越來越好,國內光伏現在不光有大型的地面光伏電站,還有分散式、戶用光伏等發展迅猛,2021年國家推出整縣推進模式,更多國企、央企開始做戶用光伏,這對分散式電站建設的品質和管理細節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蘇州大學能源學院副教授趙建慶分析,學術層面上,大家更加關注產業化的問題,新材料、新體系、新技術要能夠跟企業同步,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由於近期碳酸鋰價格一直在上漲,鋰離子電池的成本提升,鋰離子電池應用於大型儲能上成本壓力會很大。2021年,寧德時代提出了鈉離子電池,儲能新體系建立起來,上游原材料不再受控於國外的原材料,雙碳戰略也可以不受外面資源的控制。儲能新體系還是在走向產業化的過程中,但是這個體系還需要加強建設,為產業化應用做保障。另外,關於減碳方面,學術界也一直在研究很多新的技術,包括二氧化碳的轉化,氫能真正的產業化等等,如果實現了技術突破,未來雙碳的壓力會小很多。
趙吉詩表示,光伏發電、水電等有一定的波動性,但儲能部分跟不上,當前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所以要尋找更加廉價的儲能方式。佛燃能源近期也在發展氫能,想要把源網荷儲一體化建立起來。
李懷恩則表示,氫能在碳減排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特別是結合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綠氫,在終端使用環節排放的只有水。在儲能方面也具備很多優點,比如可以大規模長期儲存,但制約氫儲能最大的問題是儲存和運輸成本都比較高。目前商用化最高的、技術最成熟的是高壓氫氣的儲用,但是運輸效率非常低。目前中集安瑞科已經在這方面有新的產品推出,會使儲運的效率提高一倍。未來還會在更多的氫能產品方面進行技術變革,提高氫氣在儲、運、加方面應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