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陸 俊 文/攝
在電商時代,家居實體店將走向何處?大型連鎖賣場已經過飽和,並且受電商衝擊客流量下滑、艱難支撐;小型家居商場缺少品牌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紛紛倒閉或轉型。但是一種新的家居實體店形式——社群家居店,卻出現另類的積極擴張勢頭,顯示出不一樣的發展潛力。
社群居民認知度和信任度更高
在北京西南四環怡海社群,最近出現了一家專營櫥櫃及家居電器的小店,小店面積不到100平米,但是裝修精緻、經營專業、品牌知名,成為社群眾多小商家中客流量很大的門店之一。記者看到,到這家家居店瀏覽、購物的主要是中老年社群居民,但是進店的顧客看的多,買的少。很多人說:“要等家裡重新裝修或者淘汰電器的時候再過來買。”
但店主似乎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她向記者表示,剛開店的一段時間都是這樣的,他們店現在的目的也就是樹立品牌,提升社群居民認知度和信任度。但是以後,如果附近的居民家裡裝修改造或者更換傢俱、電器,很多都會優先到店裡來下單。因為他們品牌在其他小區開的店就是這樣的,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得到社群居民的認可。因為店開在家門口,選購、送貨、安裝、售後服務都很便捷,隨叫隨到,給附近居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業內專家表示,由於疫情影響,很多消費者改變了線下購物的習慣,逛大型商場的次數越來越少,但是逛家門口的菜市場、特色小店的頻率卻越來越高。社群家居店,把店開到消費者家門口,不僅吸引了消費者,增加了顧客進店的頻率,而且店開在社群也增加了安裝、售後等各項便利,此外顧客都是附近居民,店裡產品的價格都比較實在,不會亂忽悠、不會售賣“假冒偽劣”,讓消費者更放心、更省心。
大賣場已經“過飽和”
社群家居店的出現和發展,是和大型、連鎖家居賣場近幾年的“不景氣”相關的。眾所周知,近幾年來國內電商的飛速發展,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實體店。特別是對家居大賣場來說,近幾年的建設密度越來越高,家居大賣場已經處於“過飽和”狀態,在電商的衝擊下,很多家居大賣場的人流量嚴重下滑,流量成本大幅度上升,營業成本大幅增加。
此外,隨著近幾年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城鎮居民自有住宅普及,家居市場的剛需潛力已經被釋放,行業的高增長年代已經結束。同時,近年來精裝房比例大幅提升,新房子“拎包入住”,家居市場的零售業務不斷被工程業務替代。在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傳統的大型家居賣場的客流量下降乃至枯竭現象也就不可避免。
新的市場環境形勢下,家居線下終端銷售渠道和實體店模式創新,就成為品牌的新選擇。很多大型連鎖家居賣場選擇多元化轉型升級,在賣場中引入餐飲、娛樂、休閒等各種業態,力圖把家居賣場打造成集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商場,但是這類綜合性商場本已有之,並不是新鮮業態。另外,在疫情影響之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再熱衷於逛商場,而是更多地宅在家裡網上購物,因此,很多綜合性大賣場近年來也是客流下滑,難以為續。家居賣場轉型綜合性賣場,實際效果還有待檢驗。
眾多品牌佈局社群家居店
據專家介紹,社群家居店面積一般在數百平方米,覆蓋周邊5公里以內的社群,門店配備銷售、設計、維修等人員。由於前期主要是樹立品牌,增加顧客黏度,因此前期投入比較高,受益耗時長的,主要是社群服務這塊會比其他要求更加嚴格,但是做好了,這種鄰里街坊的宣傳有效性是非常高,客戶黏性非常高。
在市場大環境改變的情況下,社群家居店的小而精和特別的獲客能力,受到了很多品牌的關注並提前佈局社群家居零售終端。比如碧桂園現已孵化出很多社群生態的家居業務:鳳凰置家(家居)、橙家(家裝)、安心家(智慧家居)。定製家居行業的AI家居也發力社群小店模式,提出“打造中國家居社群第一品牌”這一願景。AI家居把目光鎖定線下社群,以樓盤為觸點,像毛細血管一樣觸達目標消費群體,幫助社群店在小空間、低時間成本、低資金成本來贏得更高利潤。據悉,AI家居店從2019年面世,到2021年遍地開花,僅用了2年的時間,憑藉模式、產品、渠道等多維度的創新,快速成長為一個啟用家居社群消費和重構家居銷售通路的新模式。
此外,蘇寧、夢潔家紡、歐神諾陶瓷等眾多知名品牌和一些裝修公司,也在佈局社群家居店領域。
業內專家認為,社群家居店作為一種新的零售終端,以創新的小業態形式,在傳統家居賣場、商業綜合體等渠道之外另闢賽道,把店開進離消費者更近的社群,打造出家居領域的創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