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導語:本系列內容主要是透過學習五本週期類書籍後總結而成的,雖然比較偏重理論性質,但是對於把握經濟大環境,對選擇正確的投資品具備一定的借鑑意義。
01
經濟週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週期、景氣迴圈, 經濟週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 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週期性波動變化。
上面這段話是官方的解釋,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是存在好的時期和壞的時期的,就像春夏秋冬一樣,不斷的交替執行。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的經濟波動的呢,有點像個神經病一樣?難道經濟就不能平穩執行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社會採取的經濟模式和每個社會個體的獲利屬性了。
亞當·史密斯1776年在《國富論》中提出市場中存在一隻看不見的手,它可以對經濟進行調控。
全世界目前的國家絕大多數都是採取市場經濟和國家調控相結合的模式。
這隻手就是說市場具備自我調節糾正的能力,不會偏離正常的執行軌跡太遠,樹不可能長到天上去。
但是也有極特殊的情況,市場不能自愈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藉助中央銀行,依靠國家政府的力量來修復。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這種情況。
而市場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具有獲利屬性,每個人都想賺多的錢,花少的錢去買多的物品。
那麼市場上的每一個人都會給物品定價,確定物品和貨幣的兌換比。
貨幣和商品的流通數量就成為了現代經濟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正是這兩個東西導致了經濟的上下波動,形成了經濟週期。
我們國家在曾經採取過計劃經濟的模式,按需生產,事實證明計劃經濟是失敗的,1992年確定用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加以國家調控的方式是成功的,我們近30年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02
在原始社會大家都是以物換物,今天我打獵的時候抓到了一頭羊,你出去的時候摘了一筐蘋果,如果我想吃蘋果,你也恰好想吃羊肉,那我用一個羊腿換了你10個蘋果。
如果你覺得虧了,只用8個和我換,那我們的交易很可能就失敗了,結局就是你只能吃蘋果,我只能吃羊肉了。
所以原始社會的交換很難,你永遠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需要你手裡的物品,但是市場交易的雛形也正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屬性,因為人是一種群居動物。
後面隨著人類的文明逐步發展,急需一種物品來定價和進行交易,經歷了使用貝殼、動物牙齒、金屬貨幣、紙幣作為交易媒介。
其中最重要的交易媒介就是黃金和紙幣,交易媒介的發展使市場經濟飛速的發展,再也不會有我只能吃羊肉而吃不到蘋果的日子了。
在我們的電視劇上面,經常可以看到一箱一箱的黃金,黃金是非常難開採的貴金屬,而且稀缺性也是使它成為貨幣的一個主要原因。
古代的富豪經常隨身帶著一箱一箱的黃金了,那個時候的治安條件也不完善,看著你帶著幾馬車招搖過市,說不定從那個山頭就蹦出一夥人把你搶了。
後來隨著紙幣的出現,又進一步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更加方便了。
但是他非常不方便的攜帶,所以後面就出來了紙幣,我國最早的紙幣是宋朝的“交子”,而外國開始使用紙幣還是在1716年,我們比他們大概早了700年。
但是古代的紙幣不是憑空編造的,你這個票據上面寫了值1000兩黃金,那麼就意味著有1000兩黃金在銀行存著,你隨時可以拿出來的。
所以那個時候市場上的貨幣數量是根據銀行內黃金的量來定的,這個模式一直髮展到二戰結束。
二戰結束後,全世界百廢待興,由於美國人在二戰末期才參戰,而且在戰爭期間他們開足馬力生產,還借給了很多國家錢用來打仗,賺了大把的錢,可謂是悶聲發大財。
等到二戰結束後,美國已經有世界上70%的黃金,而其他的國家都急需進行經濟建設。
考慮到目前大部分黃金均在美國,於是在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就在美國第一高峰華盛頓山的佈雷頓森林公園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
該體系確立了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規定三十五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官方價格(美金的稱呼也是從這時開始的);然後成員國的貨幣再與美元掛鉤,各國的中央銀行可以按這個官價向美國政府兌換黃金。
還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兩者分別用於控制匯價和對歐洲戰後的援助。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但是到了1971年8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取消了美元與黃金的掛鉤,這一舉動表明了以後美元也不可以換成黃金了。
黃金就此退出了貨幣的歷史舞臺,美元的價值也只能和世界上其他貨幣的比較來確定了,美聯儲也就等於有了一臺無人可以限制的印鈔機。
以上就是紙幣的發展由來,現在每一個國家都有央行,當經濟不好的時候,就會各種手段釋放大量的貨幣來刺激經濟,然大家手裡的錢多起來,工作收入好一點,購買力就好起來了,經濟又會轉動起來。
03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點就是市場上的商品數量。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目前支撐整個世界經濟運轉起來的原理就是:供需關係。
說簡單一點就是市場上的商品多了,錢少了,就會造成供大於求,你的錢比之前更值錢了,在經濟上叫做通貨緊縮。
如果反過來物品少了,錢多了,就會造成供不應求,你的錢不如之前值錢了,在經濟上叫做通貨膨脹。
每個企業家、每個個人都是精打細算的,都想獲利,會盡可能地去擴大自己的利潤成本。
就拿近3年的豬肉價格來說,前面2年豬肉價格堅挺,大家看到很多人都去養豬了。
一頭豬從小漲到大,無非就是那些成本,豬肉價格漲了,那麼很多人就養豬去了,結果去年豬肉太多了,而市場的購買力就這麼多,而且高價的時候大家都會買少一點,吃點其他的肉,自然價格就互相壓下來了。
你說大家一起保持價格行不行?就目前來看是不行的,因為豬長成了,你不賣總不能把它餓著,餓瘦了也不行,但是吃得再多也不長了。
這個市場上有人降價了一點,大家都去他那裡買了,然後越來越多的養豬戶就會把價格降下來了。
在這個降價的期間,小企業或者個人養豬戶不賺錢了,就會轉到其他產業上面去了,過不了多久豬肉價格就又會漲起來。
我們的社會經濟就是這樣子的一個邏輯,形成經濟的上下波動,有時候你覺得做啥都賺錢,有時候你又覺得做啥都不賺錢。
這就是週期系列的第一篇,下一篇將重點講經濟週期的具體階段劃分和判斷標準,詳細分析朱格拉週期、基欽週期、康波週期的內在邏輯。
往期文章:
1.最佳化版顧比均線的設定和使用方法詳解
2.戴維斯理論對投資的實際指導意義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