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漂泊在外地的人,一定都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一個家意味著什麼?
也許是一張房產證,一個容身之處;
也許是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
也許是一種情感的歸屬 ,親人或愛人的陪伴……
01 寄人籬下的卑微
年少時,因為家庭的原因,曾經有那麼一段日子,我暫住在外公外婆家。外公外婆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而且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只是知道這一點,但從來沒和他們一起生活過,沒有深刻體會到這一點。當時,我的表弟,也就是外公外婆的親孫子也住在他們家。這樣一對比,我這個外孫和親孫子的差別就明顯了。
但凡到了吃飯的時間,只要我的表弟還沒回來,所有人不能吃飯。一定要等他回來後,才可以吃飯。如果換成是我,回去晚了,等待我的,常常是連剩菜都沒有了,剩下的只有鹹菜。那時,我即沒哭也沒鬧,我默默地吃著飯。
有一次,我沒帶雨傘,淋雨回去了。當我全身溼透地站在外婆面前時,她一句話也沒說,彷彿沒有看見我一樣。那一瞬間,我覺得她像個陌生人。我什麼也沒說,一個人默默地回房間換衣服。另一次下雨了,我表弟沒帶傘,外婆很積極地跑去學校送傘,再也不說雨天路滑這樣的話了。
這種差別對待還有很多很多。其中,我也拒絕了外公讓我給他洗襪子的要求。他認為,小輩應該給長輩洗襪子,但這個小輩裡面不包括我表弟。也就是短短的幾個月,我看清了一些事實,他們只是重男輕女,輕女的程度到了你對他們而言可有可無而已。
其實,說委屈吧,有那麼一點點。畢竟我是獨生子女,從小也是嬌生慣養長大的。父母不在身邊,第一次寄人籬下,多少是不適應的。但畢竟沒和他們長期生活,沒那麼深厚的感情,這種所謂的“親戚”也就僅僅是在有血緣關係這個層面。
這段日子我忍過去了,但是因此和外公外婆多了一些距離,在以後的往來也就是“親戚”間的往來。
這是人生中第一次寄人籬下的日子,也讓我重新定義了“親戚”這個詞的含義,有的“親戚”大概就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
這段日子讓我無比地渴望回家。
02 我想有個家
後來工作了,一個人在外面漂泊,面臨了多次的搬家。每一次的搬家都充滿著無奈,每一次搬家都是心力交瘁。
記得有一次搬家,晚上已經很晚了,公交車也停運了。為了節省打車的錢,我一個人拖著行李箱,走在大街上,天空飄著零星的雪花。我告訴自己:再堅持一會兒,馬上就快到了。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當時狼狽的那個模樣。
還有一次,我記得聽群租房的一個女生講起。正好趕上年底清查群租房,城管一進屋就開始拆床,所有人的被子、雜物等等全部堆在屋子中間。一屋子的人該上班的還得去上班,等著下班回來後,再各自清理自己的物品。二房東被拘留了,等著被罰款。而這一屋子的人,被迫打了幾天的地鋪,該怎麼生活還得怎麼生活。過了幾天,房東被釋放了,趁著天黑人少的時候,再悄悄搬進另一個新的房子,開始新的一輪群租生活。
生活總是充滿了各種無奈。再後來,在一個城市呆久了,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東西。從最開始的兩箱鋪蓋,一堆衣服,再加上後來的鍋碗瓢盆,瓶瓶罐罐等各種雜物。有些帶不走的東西,只能扔掉。搬到一個新的住處,又開始各種買。
相信每一個在外漂泊的人,都能深刻體會到搬家的痛苦。每搬一次家,我都告訴自己,總有一天,我要有個屬於自己的家。
03 只有敢想才會敢做
正是有了這個信念,我才開始有了賺錢的動力。
以前的我,一直認為女人不需要太努力,有個工作能養活自己就好。這種思想觀念也是我的家庭及周圍的環境帶給我的。正是因為這種觀念,導致我走了很多彎路。那個時候,我壓根沒有自己賺錢買房這個想法。
在經歷了感情的挫折,搬家的無奈等等各種辛酸的經歷之後,我明白了,一個人要學會獨立,獨立到不依靠任何人,獨立到自己買房,獨立到一個人生活的更好。
其實,當一個人努力起來,連自己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很多看似做不到的事,最後都做成了。如今,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用租房子搬家了。
回想過去,多少卑微,多少不堪,多少狼狽,最後都化作力量,成為我前行的動力。
每一個漂泊的人都應該給自己一個希望,愛自己,愛生活。未來,會更好。
作者:懿非宇,自由創作者,專注自我成長。不負時光,自由生長。做個有趣的靈魂,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