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建立高階社,劉口子、任窪子、賈塬、四川掌4個初級社,合為劉口子高階社,社員土地與生產資料除留少量自留地、自留羊外,全部歸集體所有。生產資料按初級社時的入股折價計算,折價款按人頭平均數計算,超出平均數部分稱為“長款”,按公積金存放,不準退還給個人。
任窪子社僅李沛枝、李潤枝、李正印、任正明4戶有“長款”,爺爺家僅有一頭牛一條驢,沒有“長款”。土地、生產資料由大社統一經營與分配。當年糧食大豐收,除交售國家、分配社員後還留有不少儲備糧。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劉口子大隊成立,人口約200餘人,全大隊統一分紅,社員勞動記工分,每個勞力一個《工分手冊》,日記月總年彙總,糧食實行按勞(工分)分配加照顧的分配政策。任窪子生產隊為二隊(劉口子一隊,賈塬三隊,四川掌四隊)。
我爺爺被社員推選為大隊貧協主任,雖然是個閒職,不享受工分補貼,後來也為社員們辦了不少好事和實事,深受社員的尊重。
春季,任窪子生產隊派我母親與李存英、張園花、魯風英等5名婦女,前往洪德三里橋修築大壩。全縣有數千民工,沒有地方住,就臨時在山上挖小窯洞,10多人擠在一塊,既潮溼又擁擠,不少婦女都遺留下了風溼、關節疾病,母親也落下了手麻病(雙手遇冷就出現僵硬麻木)。
劉口子大隊有20多人,由大隊長劉建武帶隊,實行軍事化管理,劉口子婦女民工編為山城連劉口子班,劉建武任班長,其立功心切,爭取當先進典型,立功受獎,劉口子班要比別的班多幹不少活。
每天天不亮上工,中午吃飯約2小時,天黑收工,晚飯後大多數晚上都要夜戰3一4小時。大灶吃飯,不限量,那時還沒有架子車,主要用筐擔人抬,運土距離超過1里路。據母親生前回憶說,那時她們都是20歲左右,精神充沛,幹勁十足,好象也不覺累。
錢非常缺,母親身無分文,劉建武是劉口子生產隊人,給劉口子隊的婦女每人借公款1元,而給其它3個生產隊婦女分文未借。看到別的婦女在洪德商店裡給自己的孩子買東西,她看見小孩帽子很好,想給1歲3個月的我買一頂小帽,苦於囊中羞澀,母親多年以後對此事仍然耿耿於懷。11月地封凍後,工程解散,她們才回家。
8月23日,全縣集中勞力在甜水堡九連山採礦鍊鐵,9月中旬,練鐵民工增至1.3萬人,任窪子生產隊先後派任春彥、任廣彥、李仲興、李文魁、任美彥等7人參加,半年後回家。
12月3日,全縣抽調1290人參加甘肅省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建設,劉口子大隊派我父親及李俊英、劉建囯、劉述俊、梁天元等5人參加,至1959年秋季回家。
由於生產隊強壯勞力幾乎全部被抽走,剩下老弱病殘做莊稼,當年大豐收,爺爺協助生產隊幹部,領著二叔、三叔與其它社員一道,經常夜戰,搶收、搶運、打碾,但很多洋芋還是沒有及時挖回而被凍壞。
1958年人均產糧超過1000斤,人均公糧(農業稅)約20斤,購糧約80斤,油料約20斤,並有一部分農副產品任務。同年建立劉口子小學,農村有了學校。從此,數千年的農民個體經營,走上了社會主義集體化經營的道路,把農民組織起來,集體化生產,集中力量修水利、辦教育,掃肓識字,禁止賭博、迷信、吸毒,為祖國的發展和富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