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網路平臺上,幾乎每一位美妝博主都會反覆強調防曬的重要性,畢竟在這烈日炎炎的夏季,防曬與不防曬,直接就是白煮蛋和滷蛋的區別。我們現代人早就已經熟練運用了各種防曬方式,比如塗防曬霜、穿防曬衣、戴遮陽帽等等,那麼對紫外線一無所知的古人,他們會不會防曬呢?
遮陽帽
當男人時尚起來,就沒女人什麼事了
每當夏季的太陽冉冉升起時,我們就彷彿置身於空氣炸鍋機,這氣溫高得能夠直接把我們身體裡的油脂給逼出來,而那頭頂的太陽,更是刺得讓人睜不開眼。既然我們不能隨時把后羿帶在身邊,那就只能戴上遮陽帽,起碼還能睜開眼看看這個世界究竟有多熱。
關於遮陽帽,古人的款式與花樣可比我們多得多。早在晉朝,古人們喜歡戴一種“席帽”。席帽其實就是草帽,晉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及:“藤席為之,骨鞔以繒。”這個草帽的原材料與我們現代人鋪在床上的席子是一樣的,夏天戴在頭上,肯定是又吸汗又透氣。
不過這席帽在款式上有點“寡淡”,到了奔放的唐代以後,帷帽成為了時尚單品。帷帽原本屬於胡裝,最開始的樣式叫冪籬。它一般是用皂紗製成,四周有一寬簷,簷下制有下垂的絲網或薄絹,長度到頸部,這樣就可以遮擋住面部。由於皂紗比較輕薄,所以並不影響視線。到了隋唐以後,古人就把四周的垂網給改短了,還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淺露”。有一點值得注意,這種帷帽的皂紗多數都是黑紗,這是在防曬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一個隱形的黑色墨鏡!
這種裝扮有多酷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有一件唐代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泥俑,只見這位唐代的小姐姐,穿著鮮亮的衣裳,頭戴帷帽,英姿颯爽。是的,這種帷帽最早出現在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它不僅可以防曬,還可以防風沙,是西域小姐姐的出行必備穿搭。後來,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了中原,到了唐初尤為盛行,成為了大唐出行時尚單品TOP10!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初婦人施冪籬以身,自永徽中始用帷帽,施裙及頸。武后時帷帽益勝,中宗後乃無復冪籬矣……開元初,從駕官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效仿……至露馳騁而帷帽亦廢。”
關於帷帽,很多人都認為是在唐宋時期最為流行,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唐代喜歡戴帷帽的是小姐姐們,而到了宋朝,喜歡戴帷帽的卻是小哥哥們。這樣說吧,我們所熟悉的“背默天團”,什麼蘇軾啊,歐陽修啊,王安石啊……他們都戴過這種帷帽。不過,“文化人”容易矯情,宋代的這些小哥哥們戴帷帽不只是防曬,還戴出了儀式感。
他們通常會在幞巾上再加一頂帽子,與唐代的小姐姐們一樣,“以皂羅為之,方而垂簷”,即帽簷上懸垂著一片方形黑羅。有句話叫:當男人妖嬈起來,基本就沒女人什麼事了。宋代的這些小哥哥們,他們的帽子襯裡特意選用了騷氣的紫色,帽下還綴有一堆紫色絲編的系絛。當帽子戴好以後,要用這個系絛在下巴處打上一個漂亮的蝴蝶結,這樣才能把帽子給固定住。
這種款式的帽子最早是前代“大裁帽”的沿襲,原本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通勤款式,只是到了後來,必須得達到一定的官階才有資格戴這種垂紗的帽子。曾生活於兩宋的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對此有詳細的記載:“今席帽、裁帽分為兩等,中丞至御史與六曹郎中則於席帽前加全幅皂紗。僅圍其半為裁帽。非臺官及自中郎以上,與員外而下,則無有為席帽,不知何義。”照他這麼記載,在宋代想要好好防個曬,還得先做個官?真是太難了。
對此,明代的朱元璋笑而不語。朱元璋向來以嚴厲苛刻而著稱,但他偶爾也會變成一個內心柔軟的“老父親”。比如某天,朱元璋看到諸位學子站立在炎炎烈日之下,忽然間,他的心有點痛,擔心這些學子們被太陽曬中暑,於是就賜給了他們遮陽帽。由於這個舉動太感人,此後遮陽帽就成為了明代舉人、貢士、監生的正式首服,也就是我們現代人的“學士帽”。據《欽定續通典·卷五十六·禮十二》記載:“遮陽帽,明初士人貢舉入監者許戴之。”我們所熟悉的唐伯虎,他的畫像中就戴著這樣一頂遮陽帽。
除了防曬以外,明代的這種遮陽帽與宋代一樣,也代表了身份地位。不同的是,宋代是看遮陽帽的皂紗,而據《明史》記載,明代是看遮陽帽上的毛。明代的遮陽帽上會裝飾不同數量的天鵝羽毛,用來表示身份等級,尊貴的插三根毛,稍次點的就插兩根毛。
由此可見,跑在時尚界前沿的遮陽帽也有鄙視鏈。
防曬衣
有錢穿紗羅,平替有葛衣
自從現代人知道了“防曬才防老”這個概念以後,不僅遮陽帽戴起來了,防曬服也漸漸地流行了起來。前幾年流行各種冰絲面料,這幾年又流行起了面板衣防曬服。假如古人看到,大概會笑掉大牙,然後用網路語調嘲諷我們現代人:“就問你,ye不ye(熱不熱)?”
古人的衣料向來都是極為豐富的,富有富的講究,窮有窮的別緻。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曾出土了一件素紗襌衣,這件素紗襌衣整件分量僅有49克,不足一兩,除去袖口和領口部分,其餘只重25克,可謂是真正的薄如蟬翼,輕若煙霧。考古專家曾猜測過,這件素紗襌衣有可能是墓主人辛追夫人(另一稱“避”)的性感內衣,也有可能是她日常的罩衫。現在看來,是防曬服也極有可能。
除了漢朝流行這種輕薄的紗衣外,往後的各個朝代也都流行過。尤其是紗和羅這樣的面料,它們表面都有細密的孔隙,輕薄而又透氣,還不貼面板,是夏季的絕佳單品。明代《酌中志》如此描述:“三月初四日,宮眷內臣換穿羅衣。四月初四日,宮眷內臣換穿紗衣。”
除了料子好以外,唐代的防曬衣款式也是美得不行,估計姑娘們穿上去就可以驚為天人!這幅相傳是唐代周昉所畫,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簪花仕女圖》就能給我們開開眼。在這幅畫中,唐代仕女們很會穿搭,她們都穿了高腰襦裙,在高腰襦裙的外面,穿上了一層防曬衣。這個防曬衣在唐代被稱為帔子,相當於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披肩。唐代的帔子多數是用紗或羅製成,不僅防曬,還能有華麗飄逸的感覺。唐傳奇《遊仙窟》中曾經這樣描述這種叫“帔子”的防曬衣:“迎風帔子鬱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這樣的防曬衣穿上以後,不僅防曬,還能搖身變為小仙女!
以上都是古代的貴婦款防曬衣,假如沒有那麼多錢買紗和羅,那古代人還穿防曬衣麼?當然穿!這就跟在東北大冬天必須穿個貂一樣,不管皮草的好賴,總得有一件。古代“吃土少女”專用防曬衣大多數為葛衣。
說起“葛衣”,大概你們會特別陌生,但是最近某寶上推薦的一種叫苧麻的面料聽說過吧?它就是傳說中的葛衣。葛衣屬於纖維面料,它不僅有羅與紗的輕透,還特別吸汗,穿在身上格外清爽,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是古代人夏日的摯愛。
關於葛衣,最早的記載出自於《詩經·葛覃》:“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而它最早的代言人就是先秦的大名人墨子。假如古代有直播間的話,墨子一定會在直播間當主播,他曾說過:“夏則絺綌之中,足以輕而凊。”用我們現代人的話就是:“Oh! My God!(意為天哪,我的上帝啊)這葛衣又清涼又舒服,特別適合夏天,都給我買起來!我不允許你們不知道這麼好的衣服!”在孔子博物館裡,就收藏了一件明代的本色葛袍,它看起來寬鬆肥大,堅韌透氣,織造精良。
這兩種布料的選擇,其實也存在我們現代人的防曬衣中。迄今為止,在商場裡,我們既能看到真絲面料的防曬衣,也能看到葛布(即苧麻面料)製成的防曬衣,可見我們夏天穿的防曬衣,最初還是古人給我們的靈感哦!
防曬粉餅&曬後修復面膜
古人的精緻無人能及
除了戴遮陽帽和穿防曬衣,我們現代人還會塗防曬霜,姑娘們還會用帶有防曬指數的粉餅。防曬粉餅不僅可以修飾膚色,吸面部分泌出來的油脂,還可以用來隔離防曬,這是面部最好的物理防曬啦!畢竟這大熱天的,假如不想戴遮陽帽,這素面朝天的,不僅會曬出斑來,還會把面板曬傷。
這點覺悟,古代的小姐姐們也是有的。在古代,化妝的第一步與我們一樣,打粉底,在古代這個步驟被稱之為“敷粉”。與我們現在追求的裸妝妝感不同,古代小姐姐們崇尚厚重。從現存的古畫中來看,古代小姐姐們敷粉的量特別多,那個厚重感會讓人懷疑她們是不是把粉放在一個盆裡,然後直接把臉栽進盆裡,她們臉上敷粉的量,感覺晃晃腦袋,掉落下來的粉都能有三斤重。
厚重歸厚重,古代的防曬粉餅可是非常有效的。許多人以為最早的防曬粉餅是鉛粉,但在鉛粉之前,古代小姐姐們用的是米粉。米粉的原材料又被分為梁米和粟米,而將這些原材料製作成粉餅還真不容易。先要淘米、發酵、去醋氣,再將米在砂盆中研磨成漿,等米漿乾透後就變為了粉餅。這還沒完,接下來還要去除四周粗白不光潤的部分,留下中間那個雪白光潤的部分,古人給這種用米粉作為原材料的防曬粉餅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粉英”。
這粉英既能遮瑕,又能防曬,但它的附著力太差,太容易脫妝,也不能美白,所以到了秦漢時期,就迎來了防曬粉餅的新品:鉛粉。這種防曬粉餅可以乾溼兩用,乾的叫“瓦粉”,溼的被稱為“胡粉”或“水粉”。它們的原材料就是化鉛,大概是秦漢時期的帝王都在煉丹追求長生不老之術,於是也間接地影響到了當時的美妝界。
鉛粉既能讓面板細膩光滑,又有防曬美白的功效,與我們現代小姐姐們塗的BB霜有得一拼。尤其是鉛粉中溼用的“胡粉”,還有一定的高光效果,它又被稱之為“鉛華”。然而鉛粉有個最大的BUG(意為缺陷),那就是有一定的毒性,長期使用的話,會讓面板變得敏感且加速衰老。更可怕的是,鉛粉會讓人毛髮脫落,面部發青,常年呈現出中毒的妝感。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古裝劇裡三十不到的後宮嬪妃就對著鏡子嘆息:“卻不似本宮人老珠黃……”
前些年,現代人的防曬隔離流行起了多種顏色,根據不同的膚色選擇不同顏色的防曬隔離,比如有這綠色、紫色、粉色、白色……你知道麼?這種防曬隔離霜早在魏文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被稱為“紫粉”。這種紫粉就是用粉英散粉、胡粉等加在一起調勻,然後再加上落葵子,也就是胭脂菜的菜汁,再調勻,最後曬成乾的粉餅。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紫色的防曬隔離能夠去除暗黃膚色,這個原理在色彩學中叫“互補色原理”,而紫色與黃色正好是互補色。古人居然這麼早,在沒有任何科學意識的情況下就發明出了這樣的防曬隔離,這也太神了!
到了唐宋以後,防曬粉餅在市場上又出現了新品種,幾大名牌中有益母草與石膏粉研磨出來的“玉女桃花粉”、滑石做的“石粉”,含有紫茉莉花紫的珍珠粉……尤其是珍珠粉,不僅可以阻擋紫外線,更有美白保溼的功能,什麼楊貴妃啦,慈禧太后啦,珍珠粉都是她們的日常必備粉餅!
除了防曬粉餅以外,古代小姐姐們還很懂得曬後修復,她們會在臨睡前,卸掉白天的妝容,再次敷上美容養顏的粉,這被稱為“宿妝”。前些年,日本流行起來的“出浴粉”就是跟我們古人學的!而宿妝主要是敷一些具有美容功能的粉,最出名的比如有“鹿角桃花粉”、“錢王紅白散”等等,古代的小姐姐希望透過睡眠吸收這些粉裡的養分,從而能讓面板在夜間進行修復。這一點,溫庭筠似乎特別感興趣,他不止一次寫過,比如“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又比如“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這裡的“薄妝”和“香腮雪”就是古代小姐姐們睡前在臉上敷的修復類粉底面膜,她們過得可是真精緻啊!
由此可見,關於防曬,古人的辦法可真不少。作為現代人,我們戴的遮陽帽,穿的防曬衣,用的防曬粉餅,這些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防曬經驗,也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古人偉大的智慧與創造力。
文並供圖/金陵小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