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解決問題的行動框架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題,我會花55分鐘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用剩下的5分鐘來作答。”搜尋也同理,為防止大家因需求模糊而迷失在海量的資訊裡面,這裡給出了搜尋解決問題的行動框架。
第一步:分析問題、界定需求
解決一個問題時,最佳做法往往是先分析問題、挖掘問題的本質。而對應到搜尋當中來,可以簡要地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這是誰提出來的需求?需求到底是要什麼?要達成什麼目的?要輸出什麼東西?針對這個問題,要搜尋的資源型別是什麼?範圍是什麼?什麼領域的資源和資料能夠幫助我們最準確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一步多花點時間沒有關係,不僅不會浪費時間,反而會更加高效。
第二步:選擇搜尋工具
在挖掘出真正的需求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搜尋工具:是用綜合搜尋還是垂直搜尋?如果用垂直搜尋,那麼是找垂直網站導航還是直奔專業網站?
第三步:抽取關鍵詞、構造檢索式
在選擇好搜尋工具之後,緊接著就是抽取關鍵詞、構造檢索式了。檢索式通常由三個要素組成。
• 關鍵詞:這個非常容易理解,我們常常在搜尋過程中只會輸入關鍵詞。但很多時候,我們更習慣用口語化的表達,這會影響你搜到更多有效答案,如果把“小王子哪裡可以下載”換成“《小王子》pdf”,效果就會好很多。
• 搜尋指令:除了關鍵詞,搜尋指令可以讓我們輕鬆縮小搜尋範圍,直達搜尋目標。
• 布林邏輯關係:“與(AND)”“或(OR)”和“非(NOT)”,這類似於我們說話時用的“而且”“但是”連線詞,作用是體現輸入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連線各個關鍵詞,構成一個有相應邏輯的檢索式。
第四步:篩選檢索結果
在輸入搜尋指令之後,搜尋工具會把結果呈現給我們。很多人會翻很多頁的搜尋結果,其實,真正有效的資訊其實第一頁和第二頁,如果搜尋結果第一頁和第二頁中沒有你想要的資訊,與其繼續往後翻,不如儘快修正關鍵詞,最佳化檢索策略,重新搜尋。
第五步:判斷搜尋結果,最佳化檢索策略
通常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往往都需要二次搜尋,重新分析問題需求,根據梳理調整的新需求去選擇更合適的搜尋工具,重新構造檢索式,開啟新的搜尋路徑,篩選檢索結果,以達到最佳化目的。
案例實操
案例實操一:陌生符號的搜尋
5₦=()R的答案是什麼?
要點提示:
• 陌生符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如何輸入陌生符號?
解決思路:
(1)遇到陌生符號,直接複製到百度中搜索即可,或者在百度中輸入“特殊符號識別網站”找到很多特殊符號識別的網站,從其中任意一個網站都可以立刻知道₦這個符號代表的是奈及利亞的貨幣符號。
也可以用滑鼠在畫板上畫出這個特殊符號
但發現英文解釋看不懂,透過查詢“Currency Symbols”和“Naira”發現,這個符號代表奈及利亞貨幣單位
(2)透過百度查詢發現,R代表南非蘭特,是南非的貨幣符號
(3)透過百度搜索到一個貨幣兌換的工具,兩邊分別選擇這兩個原始貨幣和目標貨幣,進行換算,得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