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即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並由此產生缺血缺氧性壞死,進而出現侷限或全面性神經功能缺損的一組綜合徵,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致死、致殘風險高,存活率低和生活質量低等特點。缺血性腦卒中具有遺傳和復發傾向,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長,男性比女性發病率更高,女性比男性致死率更高,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吸菸是誘發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腦梗死急性期表現為突然出現一側肢體(或面部)無力或麻木、言語不清或理解困難以及意識障礙,往往會遺留軀體運動障礙、言語障礙、感覺障礙等後遺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構成了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
腦心通膠囊是“腦心同治”理論的代表藥物,屬於益氣活血類中成藥,組方為黃芪、全蠍、地龍、水蛭、丹參、當歸、赤芍、川芎、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牛膝、雞血藤、桂枝、桑枝等16味中藥材,方中黃芪扶正祛邪,益氣養元,為君藥;全蠍、地龍、水蛭通經活絡,為臣藥;丹參、當歸、赤芍、川芎、乳香、沒藥、桃仁、紅花活血化淤,為佐藥;牛膝、雞血藤、桂枝、桑枝活血通絡,為使藥。全方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用於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所致中風中經絡,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歪斜、舌強語謇。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腦心通膠囊具有改善血液流變性和凝血功能、抗心肌缺血、腦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損傷、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肌纖維化、改善學習記憶功能等作用。臨床研究證實,腦心通膠囊可顯著改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無力等臨床症狀,降低發作頻率,增加腦血管血流速度。對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暈,腦心通膠囊具有很好的療效。腦心通膠囊還能穩定頸動脈斑塊,改善頸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頭暈和眩暈症狀,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對於腦梗死患者,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腦心通膠囊,有助於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
通心絡膠囊屬於通絡止痛類中成藥,是在絡病理論指導下創立的,組方為人參、水蛭、全蠍、赤芍、蟬蛻、土鱉蟲、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棗仁(炒)和冰片等12味中藥材,方中配伍了多味蟲類中藥,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用於氣虛血瘀絡阻型中風病,症見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通心絡膠囊可減輕微血管內皮細胞的氧化應激和炎症作用,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調節脂代謝,穩定斑塊,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減輕腦微迴圈障礙;調節冠狀動脈血管內皮功能,抑制白細胞-內皮細胞相互作用,抑制血管炎症和內膜增生,增加新生血管,改善心臟功能和心臟重塑。臨床研究證實,對於頸動脈斑塊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可有效縮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不僅可減少心血管事件,還能顯著降低不穩定心絞痛和腦梗死的發生率。對於腦梗死患者,通心絡可顯著促進缺血區域血管新生,建立新的血液通路,恢復缺血區域的血液供應,從而降低腦梗死的複發率,縮短恢復期,提高軀體功能和認知功能,改善生存質量。
雖然關於腦心通膠囊和通心絡膠囊的臨床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數均為觀察性研究,少數的隨機對照研究也存在樣本量偏小、設計不夠嚴謹等缺陷,可信度有限,因此目前腦心通膠囊或通心絡膠囊無法取代他汀類調血脂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以及依達拉奉、胞磷膽鹼等神經保護類藥物,只能與上述藥物聯合,以增強療效,用於腦梗死的輔助治療。
在臨床選擇上,腦心通膠囊和通心絡膠囊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在中醫辯證方面,二者都適用於氣虛血瘀絡阻型中風病,症見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在現代醫學方面,腦心通膠囊有助於保護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通心絡膠囊有助於增加腦梗死患者腦供血,改善軀體和認知功能,縮短恢復期,降低複發率。二者都適用於腦梗死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在安全性方面,上市後不良反應監測資料顯示腦心通膠囊可見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腹部不適、便秘、口乾、頭暈、頭痛、皮疹、瘙癢、心悸、呼吸困難、潮紅、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未見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指標異常的報道,未見嚴重不良反應,有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文獻報道顯示,個別患者服用通心絡膠囊後可出現胃部不適、頭痛等不良反應,少數患者可因頭痛加重而停藥。腦心通膠囊有長期上市後不良反應監測資料支援,而通心絡膠囊僅有少數觀察性研究的報道,安全性研究深度不及腦心通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