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不少八九十年代的網友看過不少西方國家吸血鬼、巫師等影視作品,通常在吸血鬼或者靈異出現的時候,會伴隨著空中一大片密密麻麻的黑鳥,以增添恐怖詭異效果。可令人沒想到的是,近日這一幕卻直接在美國現實生活中出現,美國得州上空黑鳥成群密密麻麻,當地不少民眾親眼所見卻仍然難以置信,內心更是久久難以平靜。這到底是什麼現象,數量龐大的黑鳥到底是從何而來?
美國得州上空上演《群鳥》
你是否看過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所創作的《群鳥》這部電影?這部具有特殊意蘊的驚悚片,在美國當地上映的時候,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因此名聲大噪的同時,也讓幾乎所有的美國人在為這部拍手稱奇的同時,也難以將縈繞心頭的驚悚輕鬆抹去。
電影中男女主人翁正是在鳥店邂逅、聊天、發生關係等一系列情節,而其中不乏黑鳥尖銳的叫聲,以及群鳥攻擊人物的種種戲碼,不少觀眾表示,其中尖銳的黑鳥叫聲增加了驚悚氣氛。專業影評人在對於《群鳥》的影評中指出,鳥類非常規行為出現了群鳥攻擊,這種知曉異常卻始終沒有災難降臨所帶來的恐懼,就如同是懸在頭頂上的一把利劍,帶給觀眾更高層次的驚悚體驗。
估計美國觀眾們沒想到,現實版驚悚片近日在美國上演了。近日,有一則影片在網上瘋傳,是在美國得克薩州一家購物中心之外,目所能及之處皆是烏泱泱的黑鳥,不管是車頂上、地面上全部都被黑鳥所棲息。而在瘋傳的那段影片當中,不僅能夠聽到群鳥刺耳的叫聲,還有現場人群難以自抑地發出呼喊聲。活生生是一副將《群鳥》搬上熒屏之外的既視感,簡直就是現實版的驚悚片。
如果說,電影中烏泱泱的群鳥只不過是影視效果,那麼得州當日現場成千上萬望不到盡頭的群鳥,則無疑給人一種危機感。目擊者凱文·沃爾夫都表示,簡直不敢相信眼前所發生的一切,覺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甚至讓人忍不住想起驚悚片《群鳥》當中某些情節,也害怕會被群鳥攻擊。
鳥類聚集會是什麼徵兆?
得州當地的民眾嚇得不輕,並表示成千上萬的黑鳥棲息得到處都是還是第一次見。但根據美國當地媒體的報道,卻表示如得州這樣的現象,是每年鳥類遷徙時都會出現這種景象。美國媒體還表示,那種出現在得州某購物中心之外的黑鳥,其實是大尾擬八哥,它主要是分佈在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在內諸多個北美國家都是黑鳥的重要棲息地。
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得州當地人表示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大規模鳥群的現象,相信不少人會開始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那麼多鳥彙集在一起,這背後到底有何徵兆。
鳥類大規模出現,除了媒體所說的遷徙原因,其實還有另外幾個徵兆。
第一,該地區鳥類領地被其他生物入侵,鳥群為了生存和繁衍不得不聚集在一起,採取以這種方式來嚇退入侵生物;
第二,雖然鳥類種類繁多,但有些鳥類內部也是具有爭奪領地或者統治權的行為,可以簡稱為“爭權奪位”,通常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一大群鳥彙集在一起,在人類的嚴重或許是亂糟糟的一片,但實際上其中是有統治者在支配行動;
第三,便是大自然的原因,當地球磁場發生紊亂的時候,對於依靠地球磁場辨別方向和飛行的鳥類,就會無法準確地判斷方向,因此會聚集在一起在某個空間盤旋。這種現象簡單點來說,就是鳥兒也會有迷路的時候。
鳥兒大規模出現其實並不罕見
鳥兒本來就是群居動物,在很多時候都是以“群”為單位,就如在長途遷徙的時候,鳥兒一般是成群一同遷徙,這一方面是為了能夠抵禦天敵的傷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會迷路。就如大雁南遷的時候,在最前面的那隻,就是帶隊者。
實際上,鳥兒大規模地出現並不罕見,不僅是美國加州,相信全世界皆有發生過這種現象。就比如之前發生在成都恆大天府半島和復地御香山附近,居民表示有規模比較大的鳥群在空中盤旋,場面十分壯觀;
對於這種現象民眾比較擔心,畢竟很多居民樓前都站滿了鳥,居民聯絡了紅星新聞記者,在記者走訪和錄影發出之後,有專家表示,鳥類成群出現是再正常不過,拋開大眾都熟知的遷徙不說,還有可能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在低溫天氣鳥類會選擇以更“大群”的形式出現,一方面是為了抵禦天敵的傷害,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覓食。
專家還表示,向成都某小區所出現的家燕數量,其實還不算很大規模,在成都有些地方經常出現兩三千隻以上的極大群。專家最後還強調,抱團取暖、覓食以及共同抵禦天敵,是鳥類自古以來的習性。
對於這種鳥類大規模聚集的現象,還有相關人員表示,在大城市如果能夠看到大規模的鳥群出現,這從某個層面上來說,也意味著該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比較出色,如果是稍微汙染比較重的城市,鳥類憑藉著動物敏銳的生存本能,應該不會大規模聚集或靠近。
自古以來,自然界的生物是各有各的天性和各有各的精彩。就如鳥兒要遷徙也是早已刻畫在基因當中,季節氣候一到,鳥兒就會毫不猶豫地起飛,飛行幾萬公里去過冬。就拿雲雀來說,有相關研究表明,它們每年秋天開始,會跨越數個國家抵達南非過冬,這一來一回時間將近3.5萬公里。鳥類彙集在一起,對於人類來說或許很難了解真正的原因,但對於它們自己來說,必定是有所需要才做出的行為。而人類要做的,是儘量不要傷害,不管是加州的黑鳥,還是程度的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