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施詩報道
速覽全球市場,聚焦最新熱點。
大家好,歡迎收看《全球財經連線》。
Part 1全球速覽
聯合國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為4%
當地時間1月13日,聯合國釋出《202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報告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勞動力市場挑戰不斷、持續的供應鏈問題尚未好轉和通脹不斷增加的壓力,全球經濟面臨著較大壓力。聯合國預測,在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5%後,2022年和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會降至4%和3.5%。
中國12月CPI、PPI有所回落
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12月CPI環比由上月上漲0.4%轉為下降0.3%,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PPI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1.2%,同比PPI上漲10.3%,漲幅比上月回落2.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階統計師董莉娟指出,保供穩價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疊加原油等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影響,工業品價格有所回落。
美聯儲“鷹聲”嘹亮令美股承壓
美國勞工部日前釋出資料顯示,美國2021年12月CPI同比上漲7.0%,創1982年6月以來新高。美國12月PPI同比增長9.7%,增幅為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高於前值9.6%,不及市場預期的9.8%。CPI與PPI之間的差距表明企業面臨利潤壓力,其中商品價格指數繼續主導整體走高,隨著經濟重新開放,服務價格較前一個月有所上漲,但漲幅較小。
受通脹持續爆表影響,投資者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不斷增強,本週美股市場行情跌宕起伏。
Part 2.市場聚焦
臺積電今年最高支出440億美元
疫情期間,“晶片荒”導致世界各地的電子產品和汽車製造商縮減生產,而臺積電等晶片製造商則訂單不斷,賺得盆滿缽滿。1月13日,臺積電公佈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其全年總收入同比增長接近20%、毛利潤率超過50%。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預計一季度營收將達166億至172億美元,同比增長28%-33%。
臺積電預計,今年將把資本支出提高到400億至440億美元之間,較去年支出增加33%以上。受樂觀業績和展望推動,臺積電1月13日美股收盤漲超5%,市值超過6500億美元。2021年,臺積電股價累計上漲了12.1%。
國際醫學跌停後又被ST
涉及“西安孕婦流產”事件的上市公司國際醫學,再次迎來利空。國際醫學1月13日晚間公告,旗下的西安高新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收到西安市衛健委處理通告,要求停業整頓3個月。根據規定,該事項觸發了“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相應情形。公司股票自1月14日開市起停牌一天,自1月17日開市起復牌,並將被更名為“ST國醫”,股票交易日漲跌幅限制為5%。分析認為,從14日開始國際醫學可能面臨多個5%的跌停。
歐盟否決韓國造船企業大宇和現代合併案
再來關注歐盟反壟斷的最新訊息。歐盟委員會1月13日決定,不批准韓國現代重工併購韓國大宇造船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理由是這兩家造船巨頭合併後將掌控全球大型液化天然氣船的生產製造,嚴重破壞市場競爭。這是自2019年以來,歐盟首次否決企業合併。
Part 3 南財解讀
2021年中國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
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年度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
此外,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穩定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更快。2021年,我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依次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表現強勁的原因有哪些?2022年我國進出口又將表現如何?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為我們一一解讀。
《全球財經連線》:2021年外貿進出口表現強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白明:總的來看,2021年我們的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模式還是不錯的。按美元算,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6萬億美元,前幾年都是4萬多億美元,2021年這一下邁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道大關。我認為進出口表現強勁主要有四個原因。首先,我認為我們是有信心。因為現在很多國家都受疫情的影響,而我們疫情防控非常及時,只在小範圍有零散病例,所以疫情對我國外貿發展大局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有了這樣的疫情防控,我們就有信心。
第二,我們有底氣。這些年我們積極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夯實外貿發展的產業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也逐漸提升。我們不僅僅是以勞動力價格、勞動力成本去拼價格,還更強調外貿新優勢,即質量、服務、技術、品牌標準。我們在這幾個方面一直是在努力,因此我們的商品越來越好、越來越有競爭力。
第三,我們有準備。過去一年,歐美多國的需求急劇增長。與此同時,抗疫用品的需求、與抗疫關係較大的商品需求也有所增長。面對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們的企業抓住了商機。
第四,我們有擔當。受疫情影響,印度、越南等國家的製造業受到了衝擊,因此很多訂單難以完成。在這一情況下,我們的企業積極補位、維護國際市場供應。
《全球財經連線》:突破6萬億美元意味著什麼?
白明:我認為突破6萬億美元表明我國貿易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比越來越大,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2022年隨著疫情緩和東南亞供應鏈恢復,部分訂單或將回到該地區。因此,我們不能因為突破6萬億美元而掉以輕心,堅決不能不繼續努力。
《全球財經連線》:2021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更快,達到23.6%。您如何看待這一資料?
白明:實際上,這些年我們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都是適度加快,比我們的外貿平均的增長幅度要快一些。我們外貿增長快的時候,"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貿易增長更快,我們外貿放慢增長的時候,"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也會放緩。因此,經過這麼多年的日積月累,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的貿易額已經佔整體貿易額的30%。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一帶一路"國家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讓我們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更加佔據主動。特別是歐美國家的貿易壁壘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我們積極開闢"一帶一路"市場,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機遇,給我們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在國際分工中帶來更多的主動。
《全球財經連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三重壓力在外貿領域有什麼主要體現?政策端應該怎麼發力?
白明:我覺得這三重壓力既體現在我們國內大迴圈,同時也會影響到國際迴圈。如果說國內的供給不足,那麼對於外貿,我們的國際市場供給也會有影響。需求如果轉弱,不僅是國內市場需求轉弱,也要注意到國際市場,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需求。如果國際市場需求轉弱,那麼國內市場的競爭就會更加激烈。實際上,無論是供給和需求,一方面的突然轉弱,給另一方面的壓力就會更大。所以,我覺得要從國內大迴圈去維護暢通,國際外迴圈一定要給國內大迴圈減壓,這實際上也是支援我們強調國內大迴圈為主。同時,我們預期,外貿不能今天突然上去了,明天又掉下來了,一定要有適度的增長。從長期看,我們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依然要穩固,這樣我們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國外對中國也更加有信心。
《全球財經連線》:RCEP的正式生效對我國進出口會產生哪些影響?企業應該怎麼搶抓機遇?
白明:總的來說,RCEP對我們的進出口會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因為RCEP是迄今為止我們國家參與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目前來看,RCEP所佔的GDP、人口、進出口貿易,都差不多佔世界的30%。世界上三大最活躍的經濟圈,北美經濟圈有北美自貿協定、歐洲經濟圈有歐盟,亞洲經濟圈目前相對比較鬆散,但有了RCEP之後,它的內生動力就更足。
RCEP啟動以後,對企業來說,第一個最直接影響是中日關係。目前看,日本是我們的第四大貿易伙伴,但是日本相對於其他的貿易伙伴增長速度稍微低一點。不過,RCEP生效之後,這將特別有助於中日之間的貿易發展,因為RCEP一共15個國家,對於中國來說有14個貿易伙伴,但是與其他的13個國家都已經有自貿關係,唯獨還日本還沒有。有了RCEP,跟日本就有了自貿關係。中日之間相互立即免除關稅的比例,分別是25%、57%,那麼將來甚至要達到86%和88%。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無疑是進一步降低了中日貿易的門檻。而且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日之間的合作也更加是門當戶對。同時,它又是製造業大國、製造業強國,合作機會會很多。這是第一個。
第二,過去我們與一些國家有自貿協定,它可能涉及的商品和RCEP有很大程度的覆蓋,但是也有個別未被覆蓋。這次RCEP生效後,有些原來自貿協定沒有覆蓋的商品和品目會有很多機會。
第三,因為RCEP的原產地規則,採用的是累計原產地規則,那麼原來可能一些商品按單一的原產地規則不能享受零關稅,但現在按累計原產品規則,就可以享受零關稅。這樣無論是對於我們的貿易商,或者對於對其他貿易伙伴的貿易商,都有可能從中發掘貿易機會。
策劃:於曉娜
監製:施詩
記者:向秀芳 張雅婷
責任編輯:杜弘禹 和佳 趙越 實習生 李依農
製作:李群 袁思傑 甘俊
拍攝:陳 蓁
新媒體統籌:丁青雲 曾婷芳 賴 禧 黃達迅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