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接近年關,很多老百姓已在為歡度春節準備年貨。為滿足老百姓購置年貨的消費需求,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商貿企業均針對春節居民消費特點舉辦了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年貨節,涵蓋傳統線下店鋪和線上電商平臺等購物渠道。年貨節是我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平臺。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以便捷、實惠為特點的網上年貨節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成為年貨節重要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以天貓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平臺持續舉辦網上年貨節。今年天貓年貨節以助農為主要特色,打造“賣空100個鄉村”重點專案,搭建助農專屬會場,一天推薦一個省的特色農產品。“賣空100個鄉村”重點專案覆蓋23個省級行政區,110多個縣域的農產品,包括查干湖的胖頭魚、海南三亞的鳳梨、浙江舟山的海鮮、新疆阿克蘇的蘋果等。
長期以來,部分農村地區在渠道、物流、品牌、人才等環節存在短板。一是銷售渠道單一。部分農民採取坐等線下批發商上門採購的傳統銷售方式。二是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農村地區物流快遞在及時性、可靠性、服務水平、快遞成本等方面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農產品物流時效和產品品質得不到保證。三是農產品“有特色無品牌”現象較普遍。絕大多數的產品依然以原料為主體進入市場競爭,無法得到品牌溢價和品牌價值。四是農村電商人才缺乏。農村電商在營銷、運營、設計等各個崗位、在高中低各個層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尤其缺少高階複合型人才。
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在農村地區持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2020年5月,阿里巴巴成立數字鄉村與區域經濟發展事業部,整合淘寶、天貓、盒馬、淘菜菜、阿里雲等20多項涉農業務能力及生態力量,推動鄉村的產業發展與數字化治理。目前,阿里數字鄉村已與全國150多個縣域展開深度合作。2021年5月,阿里巴巴推出“熱土計劃”,宣佈從產業、人才、科技三個方面助力鄉村振興,透過平臺的生態、技術力量讓農村特產都“有名有姓”,讓農民因“品牌農業”享受更多紅利。做好天貓年貨節“賣空100個鄉村”重點專案,達成“賣空”“賣好”的目標,應在銷售平臺對接、物流體系建設、公共品牌打造、電商人才培訓等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促進銷售平臺對接。為打通農產品新銷售通道,阿里巴巴推動優質農產品入駐旗下天貓、淘寶、盒馬鮮生等線上線下平臺,邀請明星主播透過淘寶直播帶貨,為地方農產品代言,推薦縣域特色產品,讓消費者更加直觀地看到農產品的生長環境、流程以及製作工藝,擴大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針對特色農產品,阿里巴巴推廣原產地直供模式,精選產地好貨,打造產地名片。本次天貓年貨節助農專場的商家全部為原產地商家,實現農產品原產地直供,充分展現地方特色。
二是完善農村物流體系。阿里巴巴引導經營主體開展縣域共配中心、倉儲保鮮設施、產地倉等建設,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里”。產地倉整合政府、阿里、物流快遞、企業等各方優勢資源,融合分級分揀、檢驗檢疫、倉儲物流等功能為一體,將農產品統一發貨,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賦能產業帶。產地倉透過建立嚴格的產品分級標準,根據品相、品質進行分揀、包裝和銷售,使得優質農產品獲得更高的收益。產地倉還成為電商直播、品牌營銷的運營平臺,為產業升級奠定基礎。天貓年貨節期間,阿里巴巴將依託國內外自建自營的物流體系,保障全國消費者照常收貨。
三是打造區域公共品牌。阿里巴巴為不同農村地區制定區域公用品牌戰略。基於平臺大資料分析,阿里巴巴對農產品從選品、包裝到銷售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升級,打造適合網上銷售的農產品。推動農產品網貨標準體系,建立產品分級體系,根據產品大小、形狀等指標進行分級,倒逼傳統生產向規模化、組織化、智慧化方向升級,擴大品牌知名度。為了保障品牌權益,防止假冒偽劣,螞蟻區塊鏈技術作為農產品的“身份證”,覆蓋種植、採摘、運輸、銷售的全過程,完整記錄商品流轉鏈條,並引入更多的農副產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電商企業加入溯源系統,實現“產、供、銷”的全鏈路數字化。
四是加強電商人才培訓。發展農村電商應培養具有電子商務思維的“新農人”。阿里鄉村電商學院、淘寶教育等機構聘請專業講師進行不同層次、不同側重的培訓,探索和打造“一站式電商創業孵化”模式,最大限度降低農村青年創業者的創業門檻和成本,提升創業成功率。推動客服外包、美工設計、店鋪裝修、品牌設計等方面的服務,提升電商行業的水平。針對直播電商等模式,傳授短影片、電商直播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巧,孵化網紅主播,彌補直播、場控、客服等電商人才短板。
天貓年貨節“賣空100個鄉村”重點專案一頭連線著田間地頭,一頭連線著數億消費者,不僅解決了“滯銷”“賣難”的問題,而且還能實現農民“賣好”的期望,獲得品牌溢價,提高農民收入,讓農民過一個好年。“賣空100個鄉村”重點專案體現了天貓在助農領域的社會責任擔當,縮小了城鄉之間的距離與鴻溝,創造了普惠的創業土壤,在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和促進年輕人返鄉創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 洪勇)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