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與“永州八記”之《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再向西一百二十步,柳宗元的遊覽路線,到目前為止一直是由東向西的,隔著茂密的竹林,能夠聽到流水的聲音,聲音清脆悅耳,好像玉佩、玉環撞擊的聲音,我內心深處由衷地喜歡它。《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一段,王熙鳳人還沒有到,笑聲先到了,先聲奪人,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就出來了。這裡未見其潭,先聞其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需要砍伐竹子,開闢道路,可見林之密,竹之粗。其一,可見在竹林長起來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進去過裡邊,其二,作者對流水聲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不惜伐竹取道。小石潭終於出場,水特別清、特別涼,在見識過鈷鉧潭後,還有這樣的感覺,還用了一個“尤”字,了不得!潭底是一塊完整的石頭,在靠近岸邊的地方,捲曲起來,露出了水面,形成了“坻”、“嶼”、“嵁”、“巖”,這四個字其實都差不多,都可以理解為小島,這就可以看出古人用字的精細處,“坻”強調比較高,“嶼”比較低,“嵁”強調凹凸不平,“巖”強調尖銳的山峰。青翠的樹與藤蔓,遮蓋、纏繞、搖曳、牽扯,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的魚大概有一百多頭,都好像是在憑空遊動。陽光一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投在潭底,剛才還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又遊向遠處,來來往往,好像在逗我們開心。
向西南方向望去,一條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爬行的蛇一樣曲折,時隱時現。溪岸的形勢像犬的牙齒一樣交錯著,看不到源頭。
坐在潭邊,四面竹子、樹木環繞,了無人跡,寂靜落寞,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著哀傷的氣息。因為環境太過悽清,不能長時間的停留,於是,寫了這篇遊記之後就離開了。
首先,這一篇是純粹的山水遊記,不能過度解讀,過度解讀是中國文人經常會犯的錯誤。小石潭的清、寒、寂這些物理特性,所營造的悽清、哀傷的氛圍,與柳宗元的內心產生了共振,導致由最初的“心樂之”到最終的“記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