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峪村向西是河防口,那裡也是古時的關口。山口開闊,是山與平原的交匯處。關口如同門戶,關外崇山峻嶺,兩邊的山峰如同雄鷹展開雙翅。翅膀上的長城蜿蜒,似鑲上了金邊,座座敵樓點綴其上,更顯出威武。關裡則一馬平川,毫無遮攔。
河防口在懷柔城正北,自古為極衝之地。古人深諳其理,在此修城建關。《日下舊聞考》記下了:河防口關在縣東北亓連口東,第二關口也。口外為連雲棧,又北為沙嶺兒,隘窄不容馬,防守較易。《四鎮三關志》也記,關口在永樂年建。關下建有城堡。
城堡即為現今河防口村,居民百餘戶。此地地勢窪下,山路崎嶇,物產不豐。111國道寬敞順暢,貼村而過,兩側是現代房舍店鋪。向路邊開店的老人打探,城堡在國道西側。沿小路進村。村裡新建的房子很整齊,正是中午時分,少有人走動。有外來民工在施工,牆上貼花磚,美化村容。幸好一位70多歲的老人從門裡出來。上前尋問。老人反倒先盤問我是幹什麼的。於是據實說來,做史志的。他放下心來說,要是幹別的的,就不費口舌了。這裡旅遊閒聊者太多。他說,腳下就是城門,向北就是堡裡。正對著就是城內大街,城外有廟,現在遺蹟皆無。腳下所站,地勢略高,這是城門位置的標誌。這條街是進村的主要大街。街北是堡內,並無太大空間。街南是堡外,現今成為村子的主體。
據記載,城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160米,在古時不算小了。南開一門,門額上有“河防”二字。城堡及關口附近長城已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逐漸拆毀。據說這塊門額還在,但這家緊鎖大門,上午還有人,只能怪來得不巧了。
老城堡裡雖是新房,卻還有古舊的感覺。堡子內有3條街,街道還有老城的肌理。街的西頭,有一影壁。磚是舊磚,泥是新泥。影壁以前就有。前兩年這家施工蓋房拆的,隨後還用這些磚重新砌了。另側就是河道,地勢低窪,要用影壁遮擋,不能壞了風水。
村裡原有老戶,被稱為南劉家、北趙家、西黃家、東王家。幾家大戶中,只有劉家在堡子外,看來村子早已向城堡南擴充套件。村裡老人小時見過城牆,還在城牆上玩過。舊城牆還有用處,以前村裡有事,就拿張報紙捲成筒當喇叭,站在城牆上喊人說事。全村人都能聽見。當然那是過去,如果現在,假設城牆還在,喊也未必能聽見,畢竟村子發展,擴大了許多倍。
神堂峪在懷柔北20公里,為京畿要塞,是石塘路長城由西向東的第二個關口,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朝初年,在這裡修長城,建關城。關口兩邊山勢陡然直上,也就難怪當年修築者犯難。東側頂峰名蕎麥山,最高處建的敵樓叫東高樓;西面的山勢看上去沒有東邊險,但高了很多,最高的山峰稱羊鼻山,敵樓也叫西高樓,過了山那邊,就是蓮花池村的亓連口。
關城有些特殊,為了牢固,在相距100多米的地方,修起兩道關口。內關口在下官地村南。外關口上有“神堂峪”匾額。如今關城早已不在,沿著舊道修起公路。路兩邊蓋滿旅遊接待客房,生意很好。兩面山坡上的長城都儲存著,有的馬道雉堞還在,敵樓也較完好,每年都有不少驢友在此攀爬長城,充滿野趣。聽說“神堂峪關”匾額尚存,特意詢問了當地人,確有此匾,就連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見過,只是一時找不到放在誰家。
關口向南500米,建有城堡。自路邊看,很驚奇,幾百年過去,怎能有如此完整的城堡呢。近看才知,是依據遺址基礎新修建的,規模如前。古城堡為正方形,每邊長83米,南向開一門。城牆高約2米,這在當時是較大城堡,因關口要地,所屯官兵人數也相對較多。
城堡內一直有人家居住,至1980年後,因生活不便,陸續遷往鄰近的村子,城牆也逐漸拆除。1991年以後,隨著旅遊熱,又把城堡重新建起,闢為度假區。如今為一商家買斷,做公司經營。幾經變動,城堡的舊物皆無,全是新蓋的房屋。此時裡面還在施工。問了民工,不知要建什麼,更不知有無遺址痕跡。
城堡建在山前平地。城堡東側路邊有溪水,那便是知名的雁棲河,下游那片美麗湖水便因此而名。曾經的山勢險惡,水流不絕,而今則是山清水秀,風光亮麗之地。當地人依據大自然的賜與和古人的智慧創造,搞起了各種形式的旅遊。多年來,名氣不小,以至原來鄰近的村子也改名神堂峪村,那舊有的窯子峪村已淡出人們的視野。
長園村建有城堡,古稱長園營堡,曾為石塘路最西屯兵之所。城堡沒在關口,與亓連口、神堂峪口相距不遠,一旦有戰事,可以派兵相援,具有戰略意義。長園村在範崎公路上,如今發展成上千人的大村。
村口,村民在悠閒地聊天娛樂,上前打探。一位老人順手一指,那就是城堡東南角。老人說話走路很有精神,並熱心引路。村內街口正是向北與向西的拐彎處,一段石牆砌得整齊,約十幾米長。這就是城堡殘留下來的基石。一戶人家在上面蓋起房屋。城建在山坡,地勢有些傾斜,正好藉此為地基找平。僅此一段在地面上,沒人能拆,也算把牆基保護起來。
順著城外南街繼續西行,再向北一拐,說這還有一段。這是城堡西側,現為一戶人家的後牆。地基以上的牆體已經拆除,這段牆在地基以下,下面因有一條地溝而存留下來。地溝上還能看到一段一兩米長的石牆。牆上的石塊平整方正,因地下潮溼,上面長出黑色的青苔,顯示出古老的色彩。石牆下有一方洞,這是排水用的。當年山上流下來的清水,從這口入,經過城堡內,再從南門出。一年中,只有冬季結冰,其他時候都有水。城內無井,看來這是當年城堡內的水源了。
城的西面是山坡,北面也是山坡,城堡地勢就向東南坡下去,水也就西進南出了。資料顯示,長園城堡規模不小:南北長約74米,東西寬約70米,南向開一門,不是正中,而是偏東。城裡沒有大街,全是小巷。南門外這條街有些特別,並不筆直,而是被一小商鋪當中擋住,分成兩岔,這叫褲襠號。究竟是哪個“號”字,不知是否為鋪號的號,絕不可能是吹號的號。就在褲襠號的腰口處,還有城內當年的老房子。不很大的兩合院,正房三間,地基、山牆、柱檁都是原物,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換過頂瓦。院內棗花正要結果,主人忙碌著準備給棗樹打藥去蟲。城內有金、賈、李三個大姓,他家是第一大姓。以前出了房門,正對著老城的牆。現在的院牆是當年的城牆。
院子東側就是南城門。現在的城門已無,在城門處向北看,城裡兩邊都是民房,中間的那條小巷算是當年進城的街了。城內原來住著幾戶,現在有十幾戶了。村子擴大了許多倍,絕大部分居民住在老城外。老城新村融為一體,很難區分辨別了。
亓連口,“亓”音“齊”,少用而不敢讀。有人因形近錯寫成“開”,差之千里。關口如何叫這名?原來有位軍官叫亓連,帶領修關,不幸殉職,為紀念他而命名。亓連口是重要關口。這裡的山勢險要,兩邊高山,中間山谷。遙想當年,明軍與元軍在此大戰,《日下舊聞考》記載,徐達敗元於此。那定然是場惡戰,明朝大勝。
在此處建起城牆,山谷處建起關口也就順理成章。《四鎮三關志》記載,亓連口關永樂年建。這裡山勢陡直,關口處急轉直下,城牆也修出90度的雉堞,極為驚險。山頂上,城牆連線著敵樓,伸展而去。敵樓與城牆保持著原樣。站在城樓上遠遠西望,隱約看到的敵樓就是慕田峪關。那裡是昌鎮黃花路管轄的地界了,亓連口則屬於薊鎮石塘路管轄。明代,軍事機構有鎮、路之分,這裡正好是兩鎮兩路分管的節點。照此說來,亓連口則是石塘路西端的第一道關口了。
慕田峪關於明永樂二年建。正關以西有王家坨、燈千嶺、榨子墩、劉家項等墩臺,山形平漫,外臨大川,極為重要。向東十里接大水峪、亓連口,密雲縣界。這是古人的行政區劃,與今天不同。還有另一不同,自此以西皆重邊,以東皆單邊。也就是說,自此以西城牆是兩邊有雉堞;自此向東,城牆都是單邊雉堞了。
向當地人打探,當年的城堡在什麼位置。答曰:回頭看,那個山彎路邊就是。於是回行。大約500米,路邊有兩座小房子。問了住在此處的人說,在房後。順著坡上去,只見山坡上有用石塊新壘的攔土牆,並不見它物。正在此處反覆尋覓,只聽那人說,已經告訴你了,就在房後。這才注意到房後的那個土堆,山上滑落的土已覆蓋了牆體。而上面的石塊凸露出來。下了坡到房後,才見土堆的側面有幾塊巨石,且中間有粘合物,用手掰,很結實,不動絲毫。看來這就是城牆了。
當年城堡長約100米,寬約48米,南向開有東西兩門。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懷柔文物整合》記述:城堡西北角餘有牆體,東西長8米,南北長5米,高5米。那時在山腳下已很顯眼,能看出城的形制。僅過去十多年,現在若無當地人反覆指引,已很難辨認這塊土堆了。土堆是城堡的北牆,城堡背山面水,眼前為城內,公路穿城而過。當地人借這片水,忙碌著開發旅遊,若有這座古城,也就為遊人多了一處人文景觀。
Tips:去河防口可從於家園換乘H58路,約一個多小時車程。河防口食宿皆很方便。河防口產紅肖梨,秋天正是吃紅肖梨的好季節。去神堂峪公交線路較多:可在於家園坐換乘H39路至神堂峪風景區。神堂峪旅遊業較成熟,食宿皆很方便。去長園村可乘H58路、H12路自懷柔府前街上車,或H62路H12路自懷柔府前街西口上車。去亓連口公交車較多,有H13路、H12路、H25路、H49路等,可從於家園上車,至蓮花池村。
來源:有遊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