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絕句·梅花觀懷古
薛寶琴
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蟬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這首詩是薛寶琴懷古詩燈謎的最後一首。薛寶琴有貌更有才,見過大世面,還會做生意,和洋女子在海邊打過交道,她所作的10首懷古詩,自稱“粗鄙”,實則意趣清新,精巧別緻。有了這10首謎一樣的懷古詩,寶琴也成了《紅樓夢》中謎一樣的女子。
梅花觀:即《牡丹亭》戲曲中的梅花道院,明湯顯祖在戲曲《牡丹亭》中虛構的觀名。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她同丫鬟春香到花園遊玩,在牡丹亭睡著了,夢中與柳夢梅相會,醒來思念成疾,留一自畫像而死,死後葬在梅花觀梅花樹下。三年後,柳夢梅到南安,住在梅花觀,拾得杜麗娘的畫像,又在夢中見到杜麗娘,而後杜麗娘死而復生,他們結為夫妻。
“不在梅邊在柳邊”:這句是《牡丹亭.寫真》中杜麗娘自畫像題詩的最後一句,全詩是:“近睹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句中隱柳夢梅名字。《牡丹亭》故事,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遊園時,夢見書生柳夢梅,二人相戀,醒後相思而死,葬在梅花觀後面的梅樹下面。三年後,柳夢梅去臨安應試,路過南安,住在梅花觀,偶然拾得杜麗娘的自畫像。柳夢梅在夢中與麗娘鬼魂相聚,並且受麗娘之託將她的軀體救活。後來杜寶做了宰相,夢梅中了狀元,前去拜岳父,杜寶認為女兒已死多年,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於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父子夫妻相認,並著歸第成親。故事以大團圓結局。
“箇中誰拾畫蟬娟”:箇中,即此中,在“梅”和“柳”之中。嬋娟,美好的樣子,古時形容美麗的女子,這裡指杜麗娘的自畫遺像。杜麗娘為意中人殉情而死,葬在梅花樹下;後又在意中人幫助下復活,她既為情死,又為情生,這死死生生,在梅邊在柳邊,都是為了和柳夢梅的愛情,因而只有柳夢梅才能拾到她的自畫像,才能夠得到她。“麗娘夢裡尋歡,春卿畫中索配,自是千古一對痴人”,這兩句似問實答,表明了杜麗娘對愛情的忠貞與執著。
“團圓莫憶春香到”:“團圓”是重逢的意思,在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是皇帝下詔,令柳夢梅與杜麗娘結為夫妻,杜寶不敢違旨,認下了女兒女婿,柳、杜二人的愛情獲得美滿的結局,整個故事以喜劇告終。二是全家人得到了團圓。雖然這時候杜麗娘的丫環春香不在場,似有遺憾,但還是不要追究這點遺憾了,結局令人滿意。
“砧聲又報一年秋”:這句點出時間:別離以來,西風又起,又過去了一年。春香,杜麗娘的婢女。劇中柳夢梅在外懷念麗娘,有“砧聲又報一年秋”的話。
這首《梅花觀懷古》實指“林黛玉”,杜麗娘受傳統禮教約束,婚姻不自由,抑鬱而死,這一點與林黛玉很像。《紅樓夢》中曾寫林黛玉聽《牡丹亭》“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唱詞時,“心動神搖”,“如醉如痴”。黛玉常常有意引用麗孃的唱詞,可見兩心是相通的。《牡丹亭》採取主觀抒情的方式來表現杜麗娘,她在夢中戀愛,陰間結合,她的父母不知道,無法阻撓;她與柳夢梅是夢中人相親,畫中人相愛,是在幻想中追求愛情與幸福,在現實世界中婚姻要取得家庭的認可。黛玉不能像麗娘那樣死而復生,所以詩的第三句用否定語氣說不能“團圓”。黛玉死於何時,脂評雖無明文,但《葬花吟》中已經作過“讖語”:“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同時,春天又是寶黛曾經以為可以實現美好理想的時節,即“三月香巢初壘成”,但後來“人去梁空巢已傾”,理想全破滅了。所以“團圓莫憶春香到”句包含了這雙關內容。
這首詩的謎底有猜 “紈扇”或“團扇”的,因扇上多繪楊柳、仕女美人,似較切謎面。 有猜“秋牡丹”的。有人認為作者真意是指“林黛玉”,將杜麗娘與黛玉相比很相似。西風隱指瀟湘館“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的悲涼景象。”還有猜“蓮 ”或董小宛的,“嬋娟”即月亮,圓形,和荷葉大小相似。“一別西風又一年”,西風一吹荷葉就枯萎了,只能明年再見了。所以謎底是蓮。蓮→無花之蓮→青蓮→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豔之一,號青蓮,早亡。其夫冒僻疆有《影梅庵憶語》憶她。
她不依傍在梅的身邊,要在柳的身邊相伴,可又不知道在這中間,究竟誰得到畫裡嬋娟。團圓時不要再去回憶,春香並沒有來到眼前。秋風吹來難免又分別,轉眼就是一年的時間。